林秋月
小學語文是學生開始系統(tǒng)地接觸母語文化和知識的第一階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學語文在教給學生語文知識的同時,更有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任務,包括聽說讀寫各個方面。其中,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是最能體現(xiàn)學生語文素養(yǎng)高低和語文教學成果的兩項指標。在整個義務教育階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總體任務難度不算太大,與初中語文相較而言,更體現(xiàn)基礎性的開發(fā)和引導。引導的過程中有小學語文教師不可忽略的幾點注意事項,其中一項就是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要有機融合,相互促進。如何進一步找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相融合的途徑和方法,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可回避的任務。當然,兩者的有效融合要從各自的有效性上下功夫。
一、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主動閱讀的習慣
閱讀教學的關鍵在于提高學生的閱讀量。從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fā)展報告來看,小學階段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礎性作用。在母語環(huán)境中,系統(tǒng)性的漢語整合和理解,是小學生后續(xù)語文發(fā)展的第一步,而這種整合與理解大部分是通過閱讀完成的。在課堂上,教師對詞匯、句子、相關語法現(xiàn)象進行詳細講解和示范,傳授學生規(guī)范的語言知識,提高學生的思維和語言判斷能力。有了基礎的閱讀理解模式和方法后,教師就應該想辦法增加學生的課后閱讀量,并逐步引導學生進行趣味性閱讀。
比如以發(fā)現(xiàn)為主要目的的閱讀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欲望,以人物關系為主導的閱讀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判斷人物關系和重要性的能力。這些具有導向要求的閱讀任務,一方面為學生的閱讀提供有效的指導,一方面通過前期降低理解難度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動力,讓學生不會因為閱讀難度過大、難以理清閱讀方向而厭倦閱讀。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后,教師需要通過開展多彩的閱讀活動,讓學生接觸不同領域的書籍,擴大閱讀面,形成更具靈活性和延伸性的閱讀機制,并培養(yǎng)他們主動拓展書籍種類,尋找閱讀資源的主體態(tài)度和學習習慣。
二、創(chuàng)設多樣的寫作教學情境,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欲望和表達能力
在有效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的基礎上,寫作教學應該講究策略。閱讀的最終目的或者說最高目的,是要心中有感,這種感可以是理性的知識獲得,也可以是感性的心理活動,更為理想的是硬性知識和感性感悟的結合。不管是知識還是感悟,在學生的心理對話機制產生后,都需要將它表達出來,表達是否成功有時候也是閱讀是否成功的后續(xù)表現(xiàn)。有過寫作教學經歷的小學語文教師都曾遇到過這樣的教學問題:小學生不愿意寫作,或者說容易對寫作產生排斥心理。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能夠從實際情況出發(fā),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心理,設置多樣而有效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
比如,在小學階段,一般的教學目標只是要求學生對身邊熟悉的事物有感性或者理性的認識與表達,教師可以以特殊的日子、大家都知道的事情等為出發(fā)點,設置有關的主題寫作,像“我的周末”“我最喜歡的人”“我最近讀過的書”等,讓學生寫作。教師還可以在其他方面放開要求,讓學生自由寫作。在相關的寫作主題引導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寫作興趣和表達方式的指導,讓學生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體會寫作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自主寫作和表達的習慣。
三、通過閱讀激發(fā)寫作欲望,以寫作反推閱讀的興趣
小學是培養(yǎng)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表達能力的關鍵時期,很多具有良好文學素養(yǎng)的學生都在小學階段獲得充分的引導和培訓,從而在高層次和深入的語文學習中取得優(yōu)秀成果。在這個時期,大量地閱讀沒有種類限制的書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增強學生話語結構的穩(wěn)固和規(guī)模,幫助他們在小學階段建立有效的內部自我對話機制。而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在閱讀量的鋪墊下,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將獲得大幅度提高。學生對寫作有了興趣后,就會更加主動地尋找可閱讀的書籍,從而推動閱讀量和閱讀面的進一步增加和擴展。閱讀和寫作正是通過彼此的互助,相互促進,相互完善,推動了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
結語:葉圣陶先生說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著密切的關系?!遍喿x一方面為寫作積累基本的素材,另一方面又作為寫作的靈感源頭。而寫作作為閱讀心理感受的承接與傾吐,是閱讀深層次的繼續(xù)。閱讀與寫作相輔相成,不可偏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