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飛
隨著出生率的增加,許多新生兒疾病也逐漸受到關注,其中,關于新生兒感染性疾病的診治工作也成為臨床研究中的重點內(nèi)容之一。目前臨床檢測感染性疾病的指標有降鈣素原、超敏C 反應蛋白等[1]。降鈣素原是人體中的一種蛋白質(zhì),一般來說,如果人體受到細菌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蟲感染等,都會導致機體降鈣素原水平上升。有學者認為,降鈣素原濃度的上升與下降,反映出機體的炎癥反應活躍度,降鈣素原濃度越高,則炎癥反應的活躍度也隨之提升。同時,超敏C 反應蛋白也是觀察分析機體健康的一項重要指標,人體組織受到損傷或炎癥感染,血漿中的超敏C 反應蛋白也會有顯著變化,學術上將此稱為急性時相反應。因此,超敏C 反應蛋白也被稱為急性時相蛋白[2]。新生兒在出生后,身體抵抗力較差,非常容易受到細菌、真菌的感染,需要及時對新生兒機體健康情況進行檢測分析,本次研究中,從2018 年1 月~2019 年9 月,抽取此期間新生兒100 例作為觀察對象,探究檢測降鈣素原及超敏C 反應蛋白在新生兒感染中的臨床意義,詳細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 年1 月~2019 年9 月收治的50 例有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兒作為觀察組,另選取同期50 例無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兒作為對照組。觀察組男26 例,女24 例;年齡2~27 d,平均年齡(18.4±5.5)d。對照組男27 例,女23 例;年齡1~28 d,平均年齡(18.1±5.8)d。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標準[3]:①合并有嚴重病癥的新生兒;②家屬不同意參與實驗研究的新生兒;③中途停止接受實驗觀察的新生兒。納入標準[4]:①符合實驗要求的新生兒;②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新生兒。
1.2 方法
1.2.1 降鈣素原檢測 抽取新生兒血清樣本,將血清樣本放入抗catacalcin 單抗的測試管中,孵化完成后,使用光度計來對降鈣素原水平進行檢測,檢測過程中,光度計形成的光信號逐漸轉(zhuǎn)換為降鈣素原濃度結(jié)果。
1.2.2 超敏C 反應蛋白檢測 常用的方法為免疫比濁法,也可使用全自動生化儀測定超敏C 反應蛋白的濃度,檢測過程中對超敏C 反應蛋白的含量進行準確記錄,全自動生化儀檢測的范圍在0.125~12.5 mg/L,對于超敏C 反應蛋白較高的情況,可以選擇綜合多種方法進行檢測。
1.3 觀察指標 分析比較兩組新生兒降鈣素原及超敏C 反應蛋白檢測結(jié)果。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新生兒的降鈣素原及超敏C 反應蛋白水平分別為(8.2±2.5)ng/ml、(33.3±5.6)ml/L,均高于對照組的(0.8±0.3)ng/ml、(6.8±2.7)ml/L,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新生兒降鈣素原及超敏C 反應蛋白檢測結(jié)果比較(±s)
表1 兩組新生兒降鈣素原及超敏C 反應蛋白檢測結(jié)果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近年來,臨床檢驗工作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細菌、真菌感染一直是危害人體健康的重要因素,要實現(xiàn)對細菌、真菌等感染的準確測定,需要選擇適宜的檢測對象、觀察項目。而降鈣素原、超敏C 反應蛋白可以作為重要的觀察項目。對于新生兒來說。降鈣素原的檢測,是對新生兒血液中的降鈣素原濃度進行測定,并通過最終的檢測結(jié)果來判斷新生兒是否有細菌感染的情況。根據(jù)臨床研究,在人體受到細菌感染后,可以通過血液檢測來了解相關情況,根據(jù)血液檢測(血常規(guī)檢查)的結(jié)果,觀察多項指標,常見的有白細胞計數(shù)、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等,還有一些特殊的炎癥反應標志物,更能直接判斷人體有無受到細菌感染的情況[5]。對于降鈣素原的檢測,一般來說,健康的機體環(huán)境下,降鈣素原濃度會呈現(xiàn)正常狀態(tài),如果有明顯升高的情況,則提示有細菌感染。降鈣素原是由C 細胞表達的,這類C 細胞主要來自與甲狀腺、肺部和胰腺組織,本身降鈣素原在血漿中的含量十分穩(wěn)定,并且健康人體的降鈣素原含量也較少,如果降鈣素原濃度的上升非常大也非???需要考慮機體出現(xiàn)嚴重細菌感染或膿毒血癥,具有非常高的危險性。降鈣素原檢測的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①觀察病情:對于已經(jīng)受到感染、膿毒血癥的患者,可以通過檢測降鈣素原的濃度來了解感染的情況,并分析治療的進展等;②預后評價:一般來說,在治療感染性疾病后,仍然要對降鈣素原水平進行檢測分析,了解患者有無持續(xù)炎癥反應的出現(xiàn),并根據(jù)具體情況來調(diào)整治療方案。但在具體臨床應用的過程中,還是要結(jié)合檢測白細胞計數(shù)、心率、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等檢驗結(jié)果來進行綜合分析[6,7]。
超敏C 反應蛋白屬于一種急性時相蛋白,超敏C反應蛋白的出現(xiàn),通常發(fā)生在人體受到微生物入侵后,出現(xiàn)了組織損傷,機體有炎癥性刺激,在這樣的緩解下,肝臟會合成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即超敏C 反應蛋白[8-10]。通常情況下,人體中超敏C 反應蛋白的含量非常少,受到感染則會有明顯的提高。另外,除了直接的細菌感染,一些疾病也可能導致機體的超敏C 反應蛋白提升,常見的病癥有風濕性關節(jié)炎、心肌梗死、急性闌尾炎、手術創(chuàng)傷等。超敏C 反應蛋白的檢測還可以用于腦梗死的病情評判,也有研究認為,通過檢測超敏C 反應蛋白的含量,可以對梗死面積、神經(jīng)功能缺損情況進行分析,另外還有高血壓患者,也需要檢測其超敏C 反應蛋白水平,對患者的心血管健康情況進行分析,這是因為C 反應蛋白可以與人體的脂蛋白相結(jié)合,并生成炎癥介質(zhì),炎癥介質(zhì)所釋放的氧自由基會對血管內(nèi)膜造成損傷[11-13],所以高血壓患者也需要注意超敏C 反應蛋白的水平。一般來說,如果機體的降鈣素原和超敏C 反應蛋白都有明顯提升,大多是由于細菌感染引起的,兩者聯(lián)合進行檢測,可以獲得更高的診斷價值。
一直以來,新生兒健康都是臨床關注的重點內(nèi)容,新生兒的身體健康非常重要,如果沒有及時了解身體狀況,很可能會導致嚴重疾病,影響新生兒的健康發(fā)育和家庭和諧,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在對新生兒健康檢測的過程中,降鈣素原、超敏C 反應蛋白的檢測,可以直接反映新生兒有無受到細菌、真菌等的感染,檢測的準確性較高。本次研究中,對50 例有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兒和50 例健康新生兒進行對比觀察,探究檢測降鈣素原及超敏C 反應蛋白在新生兒感染中的臨床意義。根據(jù)最終的結(jié)果,有感染性疾病新生兒的降鈣素原及超敏C 反應蛋白水平明顯更高,可以作為判斷有無感染性疾病的重要依據(jù)。
綜上所述,對新生兒進行降鈣素原及超敏C 反應蛋白的檢測,可以用于評價新生兒有無出現(xiàn)感染性疾病,有利于新生兒健康檢測工作的開展,并及時進行治療,臨床應用價值高,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