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丹
【作者單位:揚州育才實驗學校江蘇】
小學科學課程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提出了在科學探究過程中發(fā)展科學探究能力的要求。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而言,在體驗實際操作的基礎上,應更加側重實驗數據的收集、分析、反思的過程。本文結合具體教學實例,從數據收集意識、數據分析方式、分析誤差數據這三個方面,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數據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從教學手段與方法方面闡釋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科學課程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涵蓋科學知識、科學探究、科學態(tài)度、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諸方面;并提出在體驗中發(fā)展科學探究能力。對于中高年級段的學生而言,基于學生的年齡特征與認知規(guī)律,應側重培養(yǎng)其解釋和結論、反思與評價能力。這些能力均建立于數據分析能力基礎之上。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有針對性地創(chuàng)設引導情境,讓學生能夠從中悟出統(tǒng)計數據的價值,在交流討論中逐步增強數據分析能力。
數據分析能力是一種需要在親身經歷的過程中培養(yǎng)出來的能力。學生先要對數據有親近感,才能體會到數據分析問題的有效性,繼而激發(fā)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處理數據的能力,首先要培養(yǎng)他們有意識地在實驗中去收集、分析數據。教師要以豐富的現實情境作為載體,讓學生體會數據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
四年級下冊《物體的運動》一課教材要求安排學生測量走路的速度。教師設置測量相同時間所走距離和相同距離所用時間,這兩種測量的方式,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不同的測量活動,培養(yǎng)不同層次學生記錄數據的意識;同時以異質合作的形式,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了學生收集、分析數據的能力。這既讓學生初步體會到了統(tǒng)計數據是一種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又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活動情境創(chuàng)設應直接與動機的激活相關。好的活動情境既要有科學味,也要貼近學生的實際需求。教師不能將收集數據作為任務直接布置,而應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體會到在實際活動中自發(fā)的需要。
面對實驗中收集到的錯綜復雜的數據,小學生很難直觀地通過數據之間的比較得出結論,對數據的分類和整理更是難上加難。因此,收集數據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將實驗結果以表格、圖形等不同的形式呈現,幫助學生理解和分析。
四年級上冊《冷和熱》一課,需要學生分析一杯熱水變冷的規(guī)律。學生收集到的數據,直觀地觀察,只能發(fā)現溫度在下降;大部分學生難以通過數據差發(fā)現數字變小的變化規(guī)律。而通過畫折線圖的形式,學生就能在畫圖的過程中逐漸明晰溫度的下降規(guī)律是先快后慢。
五年級上冊《研究磁鐵》一課,學生圍繞“磁鐵各部分的磁力都一樣嗎?”展開了實驗,探究磁鐵的磁力大小。學生會收集到磁鐵各個部位的小勾的數量,通過數字以及在教師引導下,學生才能得出磁力兩端大、中間小的結論;而通過柱狀圖的形式(如下圖),學生則可以較簡單地得出結論。
條形、折線、扇形統(tǒng)計圖等各類圖表形式,可以很好地幫助對數據分析有一定困難的學生整理數據,在此基礎上的數據分析將變得相對簡單明了。教師應根據各種統(tǒng)計圖表的特點選擇合適的圖表來展示數據,簡化數據分析的難度。
教學設計中一方面要讓學生感受到數據在陳述事實過程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大膽歸納、總結和猜測。
五年級上冊《怎么移動重物》一課,學生通過實驗可以直觀地發(fā)現距支點越遠越省力。在此基礎上,教師問學生:“還有別的發(fā)現嗎?”學生通過表格的形式整理數據,發(fā)現當杠桿平衡時,支點兩邊的數據相乘的積相同。這個猜測是否正確呢?學生再次實驗,不經嘗試,直接掛鉤碼,觀察現象。這個結論是學生在仔細分析數據的基礎上大膽猜測得出的,再次實驗的成功,既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信心,也培養(yǎng)了學生敢于探究的意識。
推斷和預測是歸納推理的過程,更強調由具體的實例推斷出一般特征,或由局部推斷出整體。在數據分析能力中,最重要的就是能以數據作為依據進行推理和預測,形成通過數據來解決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實驗的嚴謹性不夠,收集的數據有時會有較大的誤差。教師不能簡單將這些數據忽略,而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分析產生誤差的原因。這樣的處理方式可以引導他們透過數據抓住事物的本質。
五年級下冊《國旗怎樣升上去》一課中,通過實驗,學生初步認識了滑輪;通過數據分析,發(fā)現兩種滑輪的特點。但是收集數據時,有的小組動滑輪實驗數據省力不夠明顯,對此學生提出質疑。教師可將兩組動滑輪放置在講臺上,再次實驗,讓學生仔細觀察,發(fā)現問題。通過觀察,學生發(fā)現繩子的重量、摩擦力等都會對滑輪實驗產生影響。
這種對數據合理質疑的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理智選擇和分析數據的意識。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多角度分析數據,學會思考、判斷;在這樣的過程中,從不同角度挖掘了數據的用處,培養(yǎng)處理數據的能力。
總之,數據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教學中,從直觀感悟到理性分析、推斷,有時還需要借助不同的統(tǒng)計形式,及時反思誤差的過程,逐步幫助學生形成和發(fā)展數據分析能力,不斷提升數據分析的意識,形成獨特的數據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