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俊蘭
【中圖分類號】R47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3-09--02
科學的運動,能夠保證哮喘與慢性呼吸疾病患者生活品質得到提升,對于哮喘與慢性呼吸疾病患者來講,要加強日常的鍛煉,但是,對那些年齡比較大的呼吸疾病患者來說,受自身身體因素影響,加強日常鍛煉存在一定難度,可以適當做呼吸操,保證自身的肺功能得到進一步提升。
1 什么是呼吸操
呼吸操是調節(jié)人體內(nèi)部各系統(tǒng)的健身操的一種,能夠保證人體五臟六腑得到科學調節(jié),達到提高人體健康水平的目標,特別適合呼吸系統(tǒng)疾病人群,能夠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核心要點是深吸氣之后,緩慢的吐氣。
練習者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包括實踐體會,不斷調整自身呼吸深度、強度,做到循序漸進,不管是呼吸法,亦或是呼吸操,均需要保持呼吸自然,通過主動調節(jié)好自身的呼吸力度,保證呼吸更加平穩(wěn),并保持一定節(jié)奏,心情會非常舒暢,不必擔心氣胸與肺氣腫等疾病。
2 怎樣做好呼吸操
慢性支氣管炎,特別是肺氣腫,是我國老年人?;技膊。捎陂L時間的咳嗦,出現(xiàn)氣短與炎癥刺激癥狀,患者的肺功能出現(xiàn)一定程度減退。從臨床治療角度來分析,通過采用藥物治療方式,不能夠對肺功能障礙患者起到良好的緩解作用,但是,藥物對患者肺功能的改善,影響較小。
結合相關研究數(shù)據(jù)得知,運動對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肺功能提升,具有良好幫助,其中,臥式呼吸操,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肺功能。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練習者保持仰臥,將兩手握拳,并在肘關節(jié)部位,屈伸5次到10次,深呼吸5次到10次左右,深呼吸過程當中,要保持平靜。
第二步:兩只手指呈現(xiàn)交替狀態(tài),逐漸向前上方緩慢伸出,練習者保持自然呼吸,呼吸次數(shù)在5次到10次之間,兩腿保持交替,并在膝關節(jié)部位屈伸,屈伸次數(shù)為5次到10次。
第三步:兩腿保持屈膝狀態(tài),雙手臂逐漸上舉,并外展,保持深呼吸,兩手臂緩慢的放回到體側,保持呼氣,重復5次到10次。
第四步:采取口哨式呼氣方式進行呼氣,練習者可以先用鼻子吸一大口氣,嘴唇呈現(xiàn)口哨狀,用力進行呼氣,重復5次到10次。
第五步:腹式呼吸,兩腿保持屈膝狀態(tài),練習者量一只手放于胸前,另一只手放于腹部位置,在吸氣時,其腹壁緩慢隆起,呼氣時,腹壁逐漸收縮,重復5次到10次。
進行上述呼吸操之后,練習者可以采用坐位,亦或是站立方式休息。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按照上述順序做呼吸操,要遵守由慢到快的原則,每天可以做兩次到三次左右,每次所用時間不宜超過15分鐘,不宜少于8分鐘,身體保持放松狀態(tài),不能夠換氣過度,也不宜屏氣,避免出現(xiàn)頭暈、眼花癥狀。練習者還要用鼻子進行吸氣,用嘴來呼氣,呼氣的時間要長于吸氣時間,大約是吸氣時間的一倍左右。如果練習者出現(xiàn)呼吸道感染癥狀,則不宜做操。
除了臥式呼吸操外,還有坐式呼吸操與立式呼吸操,其中,坐式呼吸操需要練習者坐在床邊,或者椅子上進行,雙手握拳,將肘關節(jié)屈伸4次到8次,保持屈系伸呼,深呼吸4次到8次之后,將雙臂展開,進行吸氣,然后抱胸進行呼氣,呼氣次數(shù)在4次到8次之間,保持伸吸屈呼。雙手抱住單膝,保持吸氣狀態(tài),壓胸的過程當中,進行呼氣,并左右進行交替,交替4次到8次左右。練習者將雙手直接搭在同側的肩膀上,然后上半身進行左右旋轉,旋轉次數(shù)在4次到8次之間,保持旋吸浮呼。
與臥式呼吸操與坐式呼吸操不同,立式呼吸操更加簡單,練習者雙腳保持分開,和肩膀寬度一致,雙手叉腰,呼吸4次到8次。用一只手搭在同側的肩膀上,另一只手保持平伸,并逐漸旋轉上半身,左右保持交替,交替次數(shù)在4次到8次之間。練習者將雙手放在肋緣進行吸氣,壓胸的過程當中,需要保持呼氣狀態(tài),呼氣4次到8次左右,雙手保持叉腰,交替單腿抬高5次左右。保持縮唇腹式呼吸4次到8次。將雙手直接搭在肩膀上,旋轉上半身4次到8次左右。
3 呼吸操改善患者肺功能
生命是離不開呼吸的,人體每分每秒都需要進行呼吸運動,但是,有的人卻不一定呼吸正確,英國某項研究表明,大約90%左右的成年人,不會主動調節(jié)自身呼吸頻率?!饵S帝內(nèi)經(jīng)》中明確提出“呼吸精氣”,說明人體呼吸,能夠攝取生命當中的基礎物質,人體的強弱,主要由氣血旺衰來決定,而呼吸,則能夠供給人體氣血,一系列基礎物質。
現(xiàn)代人因為長時間的坐著,而且平常缺乏運動,很多人的呼吸比較淺短,此種呼吸方式因為換氣量比較小,正常呼吸頻率較低,通氣差,使得其身體內(nèi)部的二氧化碳積累過多,出現(xiàn)腦部缺氧與頭暈癥狀,特別是肺功能較差的人群,由于呼吸不暢,會加重病癥。要想保證人體呼吸器官重要潛力得到充分發(fā)揮,人們需要進行有意識的呼吸,保持緩和呼吸狀態(tài),在吸氣的過程當中,也要保持均勻、緩慢,盡可能的深呼吸,保證氣體能夠更好的充盈身體肺泡,真正達到改善自身肺功能的目標。
在日常生活之中,我國經(jīng)常見到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主要有慢性支氣管炎、哮喘與肺氣腫等等,如果患有上述疾病,病人肺部全部處于擴張狀態(tài),而且沒有任何彈性,肺活量比較小。肺功能障礙人群,通過進行深呼吸,定期做呼吸操,能夠保證自身的肌肉收縮力得到更好提升,胸和肺部得到良好的擴張,肋間活力不斷增強,肺活力顯著提升。對于肺功能障礙人群來講,要定期做呼吸操,并主動調節(jié)自身的呼吸深度,包括呼吸頻率,放松自身緊繃神經(jīng),有效緩解自身心情。
慢性呼吸道疾病,例如,老慢支慢阻肺、肺氣腫與肺心病等等,會患者的肺功能影響特別大,嚴重的還會引發(fā)呼吸衰竭癥狀,所以,將呼吸操作為輔助工具,患者需要到正規(guī)醫(yī)院接受治療,并遵守醫(yī)護人員的叮囑,定期做呼吸操,在提高自身肺功能的同時,緩解自身的不良情緒,提高睡眠質量。醫(yī)護人員還要做好相應的護理工作,針對肺功能障礙人員提出的疑問,進行耐心的解答,并為其推薦相應的呼吸操,為患者做好示范,讓肺功能障礙人員更好的了解呼吸操,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不斷提高自身的肺功能。
肺功能障礙人群,要結合自身的身體情況,合理選擇呼吸操,并根據(jù)自身的呼吸生理結構,醫(yī)護人員對呼吸操進行調整,結合病人的具體病情,為其制定完善的訓練計劃,在初次訓練時,醫(yī)護人員需要進行指導,并做好相應的示范動作,糾正不正確姿勢。為了保證患者的肺功能得到進一步改善,患者還要調整自身的飲食結構,根據(jù)自身的具體情況,科學選擇呼吸操,并結合醫(yī)護人員提出的意見,調整呼吸頻次,真正達到提升自身肺功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