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國強
(鞍山市第三醫(yī)院口腔科,遼寧 鞍山 114000)
牙齒外傷在臨床中比較常見,牙齒外傷后使患者牙齒出現脫落、缺失,破壞患者牙齒的完整性,使患者的咀嚼功能和美觀程度受到影響,目前對于牙齒外傷患者多采用種植牙進行修復,治療效果顯著,成功率比較高,種植牙分為延緩修復和即刻修復,傳統(tǒng)的修復方式為延緩修復,在患者受傷部位長時間愈合后對患者進行種植牙,即刻修復是拔出損壞牙后立即進行種植牙[1]。為了對比延遲修復與即刻修復對牙齒外傷后種植牙的價值,特選取86例患者進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為牙齒外傷后種植牙,治療時間為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現做如下闡述。
1.1 一般資料:本次研究共選取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接受治療的患者,共86例,所有患者均為牙齒外傷后種植牙,經診斷得出,86例患者均與牙齒外傷后種植牙標準相符。以治療方式為標準將所有患者平均分為兩組,對照組包括25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患者最高年齡為69歲,最低年齡為22歲,平均年齡(34.5±3.7)歲;試驗組包括23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齡在21~68歲,平均年齡(34.2±3.9)歲,排除所有牙結構不符合即刻修復的患者,患有其他口腔疾病的患者也不在本次研究患者的選取范圍內。所有患者均了解本次研究的目的、過程及細節(jié),并簽署了授權同意書。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43例患者全部接受延遲修復,接受手術前需進行必要的準備,進行牙齒拍片,了解患者的牙齒情況,對患者進行口腔清潔,對患者進行局部麻醉,將患者的患牙拔除,清理患者牙齒牙窩中的軟組織和牙屑,對患者采用常規(guī)方法清理創(chuàng)口,進行植骨固定,告知患者3個月后進行植入種植體,6個月后進行種植牙齒修復。
1.2.2 試驗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相同,同樣需要在手術前接受拍片,不同的是采用即刻修復進行治療。注意了解患者的牙齒情況,對患者進行口腔清潔,對患者進行局部麻醉,將患者的患牙拔除,清理患者牙齒牙窩中的軟組織和牙屑,加深患者的牙槽窩,擴大牙槽窩,并將牙槽窩進行清理,擴大種植床,將碎屑清除干凈后對患者植入種植體[2]。
1.3 觀察指標和療效判定標準:詳細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治療情況,明確患者的牙修復效果和治療穩(wěn)定性,進一步觀察患者治療前后的疼痛程度、治療時間。疼痛程度采用VAS衡量標準進行評價,從0~10分范圍內進行評分,分數越高疼痛程度越高,穩(wěn)定性采用ISQ值進行分析[3]。
1.4 統(tǒng)計學方法:使用SPSS21.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所得數據,使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患者的治療情況,t檢驗;n(%)表示有效率,χ2檢驗。當P<0.05,則代表各項指標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情況:由表1可知,實驗組的43例患者中,疼痛程度和和治療周期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比較大,P<0.05,ISQ值兩組相比差異比較小,無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情況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情況對比(±s)
2.2 對比兩組患者的修復效果:由表2可知,兩組患者牙修復效果差異比較小,無意義,P>0.05。
表2 兩組患者的牙修復效果比較
隨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牙齒健康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牙齒外傷的發(fā)生率越來越高,在臨床中比較常見,目前多采用種植牙進行修復,治療效果顯著,成功率比較高,對于種植牙主要有兩種方法,延遲種植和即刻種植[4],傳統(tǒng)的治療修復方式為延遲種植,雖然有效但是給患者帶來痛苦的時間比較長,隨著技術的進步,即刻修復的方式逐漸被廣泛應用,即刻修復可以減輕患者的疼痛,患者的咀嚼功能盡早恢復,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5]。對比延遲修復與即刻修復對牙齒外傷后種植牙的價值。通過本文研究可得出,實驗組的43例患者中,疼痛程度和和治療周期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比較大,P<0.05,ISQ值兩組相比差異比較小,無意義,P>0.05。兩組患者牙修復效果差異比較小,無意義,P>0.05。說明即刻修復可以減輕患者的疼痛程度,在治療效果上差別不大,但是可以使患者的治療周期減短,有助于患者盡快恢復正常的生活,不影響患者的牙齒美觀程度。綜上所述,對牙齒外傷后種植牙進行即刻修復和延遲修復在治療效果上兩種方式差別不大,但是在縮短患者治療時間方面,即刻修復擁有極大的優(yōu)勢,還可在治療過程中降低患者的痛感,是治療牙齒外傷后種植牙患者的有效方式之一,推廣價值極高,可在臨床上大面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