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圣貌
摘 要:眾所周知,地理在初中階段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地理是綜合性較強的學科,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huán)境中各種自然現(xiàn)象和人文現(xiàn)象,以及之間的相互關系的學科。它與其他學科之間有多處滲透和交叉,在實際的初中地理教學中,不少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沒有吸引力,教學效率低下,因此研究初中地理的教學方法,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就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談以下幾點建議。
關鍵詞:初中地理;有效性;多媒體;情境;生活化
地理作為初中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初中學習中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初中作為學生學習地理的第一個階段,在剛開始接觸這門學科時,很多學生都無法理解其中專業(yè)抽象的知識,加上使用的多是乏味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使得學生的學習激情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1.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
其一,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不受到重視。無論是學校、學生家長還是學生,他們自身認為地理課時一門副科,和主科相比,學好學不好無關緊要。學校認為地理課是一門輔助性學科,不需要投入大量的師資、科研力量去讓開拓。家長認為地理無非就是幫助學生了解一些常規(guī)的地理知識、讓學生知道哪些省份、哪些國家等等,學好學不好對于學生整體的學習無關痛癢。許多學生也受到家長的影響,不重視地理課堂教學,無論是課堂教學聽講,還是課后作業(yè)完成,都不積極主動,使得整個課堂教學效果不佳,地理課整體水平發(fā)展緩慢。其二,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初中地理教學模式落后。地理是一門文科性學科,但同樣有許多理科內容,可以說地理學是一個融匯文理科的學科。教師在進行地理課堂教學時,要想將整個課堂教學內容更加精彩的展示給學生,教師需要借助如地質縮微模型等各種教學設備來進行。但由于教學不受重視,學校對于地理課堂教學設備的投入不夠,教師只能將常規(guī)的教學設備如地圖、地球儀等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學生在課堂學習時會感到整個課堂教學枯燥無味,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明顯不高,對于課本內容掌握的不牢固。其三,教學方法單一指的是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仍然使用著傳統(tǒng)的教師課堂教、學生課中記的教學方法。整個課堂教學方法使以教師為教學的主體,學生處在被動的受聽的模式下。在這個模式下,學生往往不能主動的去學習探索,他們的學習思路一直是跟著教師走。這就喪失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使學生無論是學習的效果上,還是主動探索的認知上,都無法達到最佳的效果。
2.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1 多媒體教學法。
對于初中剛接觸地理的學生而言,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利用多媒體技術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只有對地理學科感興趣了之后才會愿意主動去學習,從而也就可以為學生的學習奠定一個穩(wěn)定的基礎。而且在激發(fā)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以往枯燥的地理課堂也就能轉變成為一個豐富多彩的課堂,在這種氛圍的課堂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更加明顯,不僅可以構建一種和諧活潑的課堂氣氛,而且還能夠借助多媒體技術將復雜的知識簡單化,通過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一些與課本內容相對應的視頻畫面,將一些抽象的地理知識用生動直觀的方法展現(xiàn)給學生,學生的學習效果更加明顯。
2.2 游戲教學法。
運用游戲教學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初中地理涉及的知識面比較寬,需要理解記憶的知識比較多,很多學生對地理學生感到頭大。游戲法教學獨具的趣味性,可以減輕學生學習地理的畏懼心理,降低學習地理的難度和壓力。在地理課堂上開展游戲法教學,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集中精力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印象,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地理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重要途徑,教師在地理課堂上融入游戲法教學,可以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游戲情景學習環(huán)境,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游戲情景課堂中學習地理知識,擴展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促進學生智力發(fā)展。
2.3創(chuàng)設趣味性的教學情境,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意識
趣味性課堂教學情境構建的最終目的,是激發(fā)學生主體參與意識,讓學生自主、自覺、自愿地參與課堂活動,以發(fā)揮學生的主觀意識,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促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為此,初中地理教師要結合學生不愿學、不喜歡學的被動局面,力爭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深入地挖掘趣味性的課程資源,采用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給予學生必要的引導和幫助,恰當?shù)胤治鼋虒W中各種狀況,喚起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樂學的最高境界。比如在講解《大洲和大洋》這節(jié)課的內容時,教師在進行海洋和陸地的講解時,可以在課前為學生準備一個畫有海陸輪廓的地球儀,然后以游戲教學法,讓學生任意拋出地球儀,接住是記錄右手大拇指接觸到的是陸地還是海洋,拋接10次以上并統(tǒng)計接觸到的海洋和陸地的面積多少,在游戲教學中,不僅能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更能引導學生自主地進行統(tǒng)計,從而得出結論:海陸面積比是7∶3,指導學生歸納出地球上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以促使學生自主意識的增強和提高,從而為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打下基礎。
2.4 生活化教學法。
什么是生活化教學法呢?生活化教學法是指將教學活動至于現(xiàn)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fā)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愿望,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從而獲得知識的教學方法。生活化教學要做到如下幾點。首先結合生活事物學習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訓練學生從生活中獲取地理信息并處理地理問題的能力。例如,學生可根據(jù)新聞、天氣預報等了解不同地區(qū)在不同時刻的天氣,進而總結不同地區(qū)的氣候,并結合事實思考不同氣候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其次結合生活案例思考地理。通過生活案例與地理知識結合,可增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總而言之,教師要加大對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重視,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采用多媒體教學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游戲教學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情境教學法促使學生在地理學習中收獲快樂,生活教學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趙福生.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地理有效教學探微[J];教育藝術;2015(09):55-56.
[2] 王如意.探討新課標下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效果[J].學周刊,2016,08:47-48.
德化縣第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