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佳
【摘? ?要】? 個體的成長是一個漫長、復雜的過程,需要學校、家庭及社會的多方配合,共同助力孩子健康成長。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yǎng)人這樣一個極其細微的任務?!币庾R到這一點,在小學德育中就要建立科學、有效的家校合作機制,以此提升家庭、學校的教育水平,本文將結合實際從家校共建、合作及親子三方面具體闡述。
【關鍵字】? 小學德育;家校合作;策略
家校合作是提高小學德育的有效手段,不僅能構筑學校、家庭友好溝通的橋梁,還能整合多方資源,為孩子成長提供最有力的保障。在這一過程中,根據孩子發(fā)展特點,結合其在學校、家庭中的多種表現,可設計豐富的活動,以營造良好的家校合作氛圍,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為其成長奠定堅實基礎。
一、共建——成立“家委會”,鼓勵參與
德育,是小學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其貫穿基礎教學每個階段。德育的加強,不僅能提高學生道德素質,還能優(yōu)化學習氛圍?;诖耍鸵闪ⅰ凹椅瘯?,制定家長學校的相關制度,明確家長、學校及教師的義務,以此確保德育工作的專業(yè)化、規(guī)范化。
當前小學德育暴露出了較多問題,主要集中在學校、家庭參與的不均勻,無法在孩子成長中做到和諧共處,以致于影響教育質量。對此,就要成立家長學校,在強化學校教育的同時優(yōu)化家庭教育,從實際出發(fā),將科學的理念傳輸給家長,讓其和學生一樣走進課堂,學習德育理念,交流家庭教育方法,以增進相互的溝通交流,切實提升家庭教育質量,以此助力孩子健康成長。首先,要設計好家委會的溝通計劃,定期邀請學生家長交流,幫助其明確自身職責,在學習的過程中轉變觀念。在這一過程中,要引導家長主動與我們溝通,在逐步加深的交流中成為學校的合作伙伴。其次,可根據家長意愿,在素質較高的家長中尋找志愿者,邀請他們協(xié)助學校完成一些任務,像放學期間維護交通安全、定期來校檢查學生衛(wèi)生習慣等。這樣一來,不僅提高了家長在德育工作中的參與度,還豐富了日常德育教學,改變以往單一的授課模式,無形中拉近了家長與學校的距離。
家庭與學校達成合作后,就能改變傳統(tǒng)單一的管理模式,有了家長的參與,很多工作的開展會變得更加順利。在這一過程中,要充分自身引導作用,為家長在各種活動中的參與做好導向工作,有效推動德育教學,落實到位。
二、合作——交流經驗,取長補短
有效的家校合作離不開經常性的家校交流,只有面對面的交談,才能拉近相互的距離,幫助家長進一步提升家庭教育理念?;谶@一點,就要定期開展家長經驗交流會,邀請家長代表分享育兒經驗,談談如何實施德育。
在設計這一活動時,我會選擇典型的家長,即在育兒這方面較有特色,并且有突出方面的。以我們班的蘭蘭為例,她從小就喜歡閱讀,詞匯量十分豐富,知識面廣博,總是能解答同學們各種問題,被語文老師稱為“百科全書”。對此,我就邀請她媽媽來學校談談“如何培養(yǎng)孩子愛閱讀的習慣”。在交流中,蘭蘭媽媽表示從小就花很多時間陪伴孩子,大部分時間都在閱讀,把孩子“愛看”的書送給她,并且給她閱讀選擇的權利。這樣,孩子就慢慢喜歡上了閱讀,并且十分享受這個過程。至此,很多家長流露出了慚愧的表情,交流中我得知他們在工作之余鮮有時間陪孩子閱讀,有的甚至從未給孩子買過書,這就錯過了很多一起學習的時光與機會,使得孩子成長的路上少了些書香氣息。隨后,一個品學兼優(yōu)生的母親說了這樣一句話:“關懷比批評更有力量”。在和孩子日常溝通中她發(fā)現:一個好家長,一個好老師,總能挖掘孩子的潛能和長處,幫助孩子克服弱點,將其帶到陽光地帶。這一發(fā)言獲得了陣陣掌聲,讓人覺得受益匪淺。
這樣的交流,不僅能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還能促進相互的經驗分享,讓其在參與中共同學習,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使其健康成長。長此以往,就能讓德育工作邁入嶄新的階段,獲得全新的發(fā)展。
三、親子——走進校園,增進感情
為了讓忙碌的家長有更多的時間與孩子相處,也為了讓孩子擁有更多快樂的時光,可以定時舉辦“家長開放日”活動,邀請家長走進學校,來到孩子學習的地方,與孩子一起體驗校園生活,親眼目睹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共同譜寫成長的快樂日記。
為了讓家長充分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可邀請其參與各項活動,像升旗儀式、做早操等,隨后還可組織家長觀看學校的各種活動,像黑板報、宣傳欄等,及時征求家長建議,讓其真正參與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這樣一來,家長就能了解到學校工作的艱巨,除了教育工作還有很多任務,因此明白孩子的成長不僅需要學校更離不開家庭。此外,可利用節(jié)日資源邀請家長來校參與活動,像中秋節(jié),就可開展“喜迎中秋吃月餅”,組織家長帶孩子來學校過中秋節(jié),一起觀看有關的節(jié)日視頻,并且品嘗不同的月餅。又如,在端午節(jié)可邀請家長來學校教孩子包粽子,講一講屈原的故事,背一背屈原的詩。這樣一來,家長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就會不斷提高自身素質,逐步掌握與孩子友好相處的方法,無形中促進與孩子的感情。此外,還可開展一些專題活動,像“給××的信”,鼓勵孩子給家長、家長給孩子寫信,在信中敞開心扉說說真心話,聊聊自己的心事。
通過這一系列親子活動,不僅能加強家長與學校的聯系,還能增進孩子與家長的感情,讓其在交流、溝通中化解各種矛盾。這樣一來,就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為孩子成長提供更多空間,由此落實德育,將教學推向高效。
總之,家校合作是促進小學德育的有效途徑,不僅能落實德育,推進教學,還能為家庭教育指明方向,幫助家長了解孩子,為其成長提供有力保障。在這一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自身引導作用,真正實現家校共建,為愛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李少楣.淺談小學家校合作的問題與對策[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13(8):168.
[2]金榜.論家校合作教育培養(yǎng)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性[J].讀書文摘(中),2018,000(002):P.82-82.
[3]許靜.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模式分析[J].語文課內外,2019,(2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