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貫通天人:科舉星宿崇拜的演進歷程

        2020-03-16 08:25:15杜春燕魏紅心
        關(guān)鍵詞:魁星梓潼文曲星

        杜春燕,魏紅心

        (1.西南林業(yè)大學地理與生態(tài)旅游學院,昆明 650224;2.廈門大學高等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廈門 361005)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天文”與“人文”之間一直存在錯綜復雜的解釋和想象關(guān)系,形成了一個神秘而龐雜的知識體系。一方面,作為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兩端,天文與人文本身就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的;另一方面,中國統(tǒng)治階級很早就形成了以自然法則為統(tǒng)治權(quán)力辯護的習慣。自然規(guī)律與人性欲望,奠定了早期星宿崇拜的基礎(chǔ)。在科舉時代,科舉星宿崇拜的層級化特征十分明顯,顯然已經(jīng)擺脫了自然崇拜早期“萬物有靈”的平等狀態(tài),轉(zhuǎn)而對照社會階層、考試層級、功名序列等來對原有的星宿崇拜文化進行科舉化改造。目前,國內(nèi)外有關(guān)文昌星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起源研究,而針對文曲星和魁星的研究還比較少見。在考證源流時,很多研究將三者混為一談,認為它們只是稱呼不同;事實上,它們之間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通過對主要科舉星宿的演進歷程進行梳理,進而發(fā)現(xiàn)科舉星宿崇拜形成的基本規(guī)律,對科舉學、民俗學的進一步研究必有裨益。

        一、文運昌盛:文昌帝君

        (一)溯源:從天神到人魂

        “文昌”就是文風昌盛的意思。古代占星家常以該星的明暗程度來判斷朝代與知識分子的命運。文昌帝究竟是什么神?有的說是天神,有的說是人魂。天神說是指文昌起源于自然現(xiàn)象。據(jù)史書記載:文昌星不單指一顆星宿,而是由六顆星宿構(gòu)成的半月形星宿群。據(jù)司馬遷《史記·天官書》:“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宮:一曰上將、二曰次將、三曰貴相、四曰司命、五曰司重、六曰司祿”[1],意思是說北斗星的上方有六顆星組成一個籮筐形狀的星座,就叫文昌宮。它們各司其職,并與人間官職呼應(yīng):“文昌,一星上將,大將軍也;二曰次將,尚書也;三曰貴相,太常也;四曰司中,司隸也;五曰司怪,太史也;六曰大理,廷尉也”[2]。六星的最后一顆星為司祿之星,它的職責是主宰人間賞罰功名、提拔人才為官。后來,文昌星其他的職能淡化,司祿之星的職責幾乎完全取代了其他五星,成了一個主宰讀書人祿位命數(shù)的天神,正因如此,民間一直認為文昌帝君主要是司“命”,主宰個體的命運遭遇。由于古人篤信一個人的命運際遇與行為心念有關(guān),而好的命運來自于行善積德,因此,文昌帝君也被賦予兼管道德的職能,文昌崇拜的內(nèi)涵從求好命擴展到了通過“崇文、重教、明理、修身、助人、行善”等獲得成功與幸福,官方更以“弘文宣化”這個高度概括的說法來表述文昌帝君的宗教作用與社會影響。人魂之說是指文昌起源于歷史人物。流傳最廣的說法與四川地區(qū)的張亞子有關(guān),傳說他把道教推廣到四川,人們感念其德,就在梓潼縣七曲山建廟紀念他,尊稱梓潼君,后來又稱他為“文昌帝君”。另外一種“人神說”則包括關(guān)圣帝君(文衡帝)、孚佑帝君(呂洞賓)、文魁夫子、朱熹(朱衣星君)、魁斗(魁星爺)五人,合稱為“五文昌”,這種說法在臺灣地區(qū)比較流行。多元起源說造就了文昌帝君的諸多別稱,如梓潼、文昌帝、濟順王、英顯王、梓潼夫子、梓潼帝君、雷應(yīng)帝君、瘟祖等,體現(xiàn)了這一崇拜的久遠性、廣泛性、融合性。

        兩宋以前,“文昌”僅僅只是三垣二十八星宿之一,雖象征文學,但并非人格神祇。文昌被作為考試神祇最早起源于四川地區(qū),它的前身是當?shù)氐纳呱瘛⒗咨?,嚴格意義上說是一種泛神論的自然崇拜,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增加了保佑學子考試順利的神力。這種民間崇拜與對英雄的崇拜合流,遂轉(zhuǎn)化成一種人格化的神祇崇拜,稱為梓潼神。南宋時,梓潼神的名氣和影響超出了四川范圍,成為中國各地學子共同信仰的科舉神祇之一,至元仁宗延佑三年獲朝廷崇封 “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 俗稱“文昌帝君”,司文運和仕祿 ,最終演化成為儒生的職業(yè)神祇[3]。明代以后,每一所學校都將部分建筑物用于供奉文昌帝君?!睹魇贰分兴坪跻褜敃r關(guān)于文昌帝君的相關(guān)說法熔為一爐:“梓潼帝君,姓張,名亞子,居蜀七曲山,仕晉戰(zhàn)歿,人為立廟,唐宗屢封至英顯王,道家謂梓潼掌文昌府,事及人間祿籍,元加號為帝君,而天下學校亦有祠祀者?!盵4]盡管內(nèi)容不一定與事實相符,但是從中卻可以看出文昌崇拜的基本演變過程。到了清代,每年農(nóng)歷二月初三文昌帝君生日那天,朝廷要派人前往北京文昌廟祭祀,清嘉慶六年,大學士朱呈進《文昌化書》,嘉慶帝敕命各省皆立文昌廟,文昌帝君被列入國家祀典。

        敬思文昌帝君主持文運,福國佑民,崇正教,辟邪說,靈跡最著,海內(nèi)崇奉,與關(guān)圣大帝相同,允宜列入祀典,用光文治。著交禮部、太常寺,將每歲春秋致祭之典,及一切儀文,照關(guān)帝廟定制,詳查妥議具奏[5]。

        其中“與關(guān)圣大帝相同”,表明文昌星崇拜已經(jīng)從地方民間信仰,演化為國家考試神祇,在神權(quán)與政權(quán)的雙重加持下,取得了崇高的政治、文化地位。

        (二)影響:文昌信仰與科舉

        文昌星的職能在歷史進程中不斷變化,但始終主文運與考運,古人直接將文昌星的形態(tài)與科舉考試聯(lián)系起來,形成“文星暗,科場當有事”[6]的心理暗示與解釋體系。文昌崇拜于隋唐開科取士后開始風行;在宋元之際演化為民間科舉功名崇拜的主要信仰形式;至明清受到各級民眾廣泛推崇,是故素有“商人供財神,官人念文昌”;“北孔子,南文昌”的說法?!胺彩孔由冷?文昌及孔圣司之,必兩處銷名,乃可他適”[7]??梢娖鋾r道教的文昌和儒教的孔子已成為天下士人的精神支柱。因其“專掌注祿籍,凡四方士子求名赴選者悉禱之”[8],“文昌之祀遍天下矣,隆重幾與文廟等”[9]。大量的傳說故事也增添了文昌帝君的權(quán)威性與神秘感。如宋代《夷堅志》卷八有載:何文縝赴京趕考,途中經(jīng)過梓潼,想要去梓潼廟里參拜文星,但后來由于趕路匆忙把這件事忘記了,行了十多里路后才想起來,于是急忙下馬,轉(zhuǎn)身望向梓潼廟方向,默默禱告。這天晚上,他夢見自己進了梓潼廟,看到文昌神坐在幕簾之后,投擲了一軸文書給他,上面寫的是: “朕臨軒策士得十人者,今汝袖然為舉首?!焙髞硭咧袪钤?,為一甲十人之首,正與夢境巧合。宋代筆記《鐵圍山叢談》中也記錄過相關(guān)傳說,“長安西去蜀道有梓潼神祠者,素號異甚。士大夫過之,得風雨送,必至宰相;進士過之,得風雨則必殿魁,自古傳無一失者”[10]。據(jù)說王安石幼年路過這座祠堂時, 瞬時風雨大作, 似有所預示,后來他果然位至宰相。而下面這則故事進一步說明了文昌帝十分靈驗,即使士人改名換姓,命運的獎勵或懲罰依然如期而至。

        (劉)悅七年前過梓潼神君祠 ,宿于祠下 ,夢與舉子數(shù)百人趨禁中 ,聽唱名于集英殿。俄有一衛(wèi)士遽曰:“公第三人及第?!睈倳r名濤 ,因問曰 :“劉濤耶 ?”衛(wèi)士曰:“無劉濤, 乃劉悅 ?!闭Z未畢 ,臚傳劉悅矣, 遂驚覺。雖知其神, 而未敢改名。會元詔書 ,若與上書邪等人同姓名者聽改名 。時上書有彰信軍進士名劉濤, 悅因改今名焉 。今日至庭中, 無一而非昔日夢中所見者 。初聞第一人第二人已賜第, 不覺正衣冠以待,及蒙恩 ,果第三人 ,而心實安然 ,若久已得之者 。信乎 ,得喪果前定 ,非人力也。 崇寧五年(1106), 悅歸過梓潼 ,既書其事 ,又請常瑰為記[11]。

        文昌帝君掌理考試命運、主宰士子的功名利祿,必然兼及一些文字性職業(yè)如刻字、書店、文具店、說書、抄紙等。昔日書商公會就叫做“文昌會館”。他的陪祀神是書童打扮的天聾地啞兩位神祇,表達了天機不可泄露、謙卑少言的文化意蘊。古代流行算命,如果小孩子八字里有文昌命格,家人就會想方設(shè)法讓他進私塾跟著好老師學習,希望將來能金榜題名。與西方將一切交付上帝來決定或印度文化中視吃苦為修習的做法相比,絕大多數(shù)中國民眾清醒地意識到:就算文昌護佑,也需自身努力才能出人頭地。這種理性的實用主義態(tài)度,是中國民間信仰的一大特色。中國民間信仰指導下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tài)度,能夠做寸縷之功的堅持,也能在努力過程中自我激勵,從結(jié)果來看,于個體而言能實現(xiàn)一些實際的目標,不會陷入相對主義或虛無主義的泥沼中;于民族而言保證了民俗的延續(xù)性、傳承性。

        (三)文昌信仰的民間表現(xiàn)形式

        1.文昌會

        古代士人仕進,以科舉為途徑,于是天下府縣,處處建立文昌宮。目前全國各地建造的文昌宮、文昌閣、文昌殿,數(shù)以千計。舊時每年二月初三日文昌帝君神誕之日,童生、秀才、稟生、貢生、舉人以及私塾老師都要準備全牛及供品,至文昌廟行“三獻禮”祭祀之。清代,朝廷還派專人前往北京文昌廟祭祀,士子們則燒香禱告,晝夜笙簫,三日不絕,稱為“文昌會”。蘇州吳縣學者顧祿在《清嘉錄》“文昌會”條記曰:“(二月)三日為文昌帝君誕,大吏致祭于竹堂寺畔之廟。廟屬長洲境,故長邑宰亦祭于此。他邑有其廟者,各邑宰為之主祀。馀如道宮、法院、會館、善堂供帝君之像者,俱修崇醮錄。謂帝君掌文昌府事,主人間祿籍,士大夫酬答尤虔,雖貧者亦備份燒香,紛集殿庭, 謂之‘文昌會’?!盵12]有的地方會抬著文昌塑像游行,代表著掃去瘟魔,降下吉祥,祭祀活動中還會演奏洞經(jīng)音樂。臺灣地區(qū)的讀書人在文昌帝誕辰祭日齊聚文昌廟,用牛和其他果品為供物,舉行三獻禮的祭典。平日各書房也都會供奉孔子或文昌帝,把他們視為“文學神”。雖然“科舉廢除,文昌信仰受到遏制,但類似的科舉崇拜的考試迷信的遺存至今在大陸的高考和臺灣的大學聯(lián)考前都還經(jīng)??梢钥吹健盵13]。今天的文昌會上,家長會攜帶芹菜(代表勤奮)、大蒜(代表會計算)、蔥(代表聰明)、菜頭(代表好彩頭)、桂花(代表蟾宮折桂)、發(fā)糕粽子(代表高中)、竹筍(代表順利)、包子(意為包中)、油(代表加油)等,希望考生通過勤奮用功,一舉高中、金榜題名。祭拜語包括“祈求文昌帝君靈驗顯神,開啟兒子(女兒)xxx智竅,令智竅開、聰明大進,心性安定,學業(yè)從此步步高升,凡有考試能逢考必中、如愿上榜”等。“在香港,每逢考試、開學季節(jié)及農(nóng)歷二月初三的文昌誕,不少家長攜子女敬香祈福,將芹菜、蔥奉于文昌神像前,寓意子女勤力聰明”[14]。

        2.洞經(jīng)音樂

        洞經(jīng)古樂發(fā)祥于四川,起源于古蜀人祭祀音樂,自唐代開始流行,因演唱《文昌大洞仙經(jīng)》而得名。從史料記載看,這種音樂主要在文昌帝君祭祀活動中演奏,吸引了大批信奉文昌帝君的科舉士人與普通民眾。洞經(jīng)音樂是儒家禮樂文化中樂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與儒學有天然聯(lián)系,在洞經(jīng)古樂里有祭孔音樂,還用唐詩宋詞來填唱經(jīng)曲,又被稱為“儒門洞音”:“禮樂雍容,古代禮樂得籍以保存於不墜焉”[15]。舊時洞經(jīng)音樂的演奏者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民間藝人,而主要是一些有才藝的讀書人。云南麗江大研鎮(zhèn)洞經(jīng)會的《永保平安錄》序云:

        嘗考梓潼神顯晉,盛于唐宋,有謂上帝命神掌文昌府事及人間祿籍,元延祐初年封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帝君。時科目取士□,夫因謂科目之柄文昌司之,天下學校皆□文昌祠,逮清,建宮升祀,祀典與孔廟同矣。吾麗先進,取帝君所修持《洞經(jīng)》,集洞經(jīng)會而談演之。一時士類清流,禮儀整肅,音樂鏗鏘,彬彬然盛矣乎……[16]

        這里的“士流”,正是讀書人。由于文昌會與洞經(jīng)音樂的關(guān)系,因此也稱為洞經(jīng)會。嚴格意義上講,“洞經(jīng)會不是宗教社團,而是一種以民俗祭祀為主要內(nèi)容的民間音樂組織,寄托的是文人們修身、齊家、治國的美好愿望”[17],正吻合歷代政府的教化需求,因此受到官方支持。

        3.日常生活中的文昌崇拜

        從古至今,在日常生活中處處能找到文昌信仰的影子。古代江西撫州科舉發(fā)達,被譽為“才子之鄉(xiāng)”。自宋至清,撫州在科舉考試中產(chǎn)生了1029名舉人,731名進士,王安石、湯顯祖、曾鞏等也出自此地。人們對此的解釋是天上文曲星所在位置剛好對應(yīng)著地上的撫州,這個巧合使得當?shù)厝烁又匾曃牟匾暯逃?。此外,很多地方都建有祈禱文運昌盛的文昌塔(又稱文風塔、文峰塔、文筆塔)。文昌塔的層次多為奇數(shù),如七層文昌塔、九層文昌塔、十三層文昌塔等,塔層數(shù)越多,高度越高,法力就越大。國內(nèi)許多城市有文昌街、文昌路、文昌巷這個地名。例如云南昆明的文昌路,就在本地科教資源最集中的云大、翠湖文化圈內(nèi),體現(xiàn)了深厚的歷史傳承意味。很多以文昌命名的建筑、物品等,都是取其文運昌隆之義,它成為了中國民間文化中標志性的教育神祇。

        二、壁府文章:文曲星

        (一)文曲星溯源

        雖然不少文章認為文昌帝君就是文曲星,或魁星就是文曲星,民間也經(jīng)常混為一談,但尚無充分證據(jù)表明三者之間確實存在這種關(guān)系。概括來說,關(guān)于文曲星的起源,至少有三種代表性說法。一是星宿說。文有紋理的意思,曲意為波折,文曲星就是長形有曲波的星宿,是堪輿學中的一顆兇星。在古人眼中,形如文曲的地勢分支較多,如驚蛇破網(wǎng),從天人交感角度看并不吉利。這種天星對照地理的說法,應(yīng)該是文曲星起源的最早解釋。二是轉(zhuǎn)化說。即文曲與文昌原為同一神祇,后來才判為兩神,并分化出了武曲星。文曲的獨立,與其掌管的文運事務(wù)越來越重要有關(guān),這與科舉制度的建立、發(fā)展有著對應(yīng)關(guān)系。而文曲、武曲的分野,正好對應(yīng)了科舉考試中的文科舉、武科舉,因此大致可以判定:今天人們所理解的文曲星的出現(xiàn),是科舉考試催生的結(jié)果。三是同一說。即認為文曲星就是文昌星,主文運科名。可以發(fā)現(xiàn),與文昌帝君的起源比較而言,文曲星的來龍去脈相對簡單,與科舉考試的關(guān)系更加緊密,可以說是一顆單純的科舉星宿。因此,筆者認為,同一說并不成立,文昌星的演變進程映射出不同時代、不同群體的文化基調(diào)與利益訴求,完整呈現(xiàn)了一種民間信仰從自然崇拜到偶像崇拜的過程。正是由于同一說的受眾較多,影響較多,導致在民間信仰實踐中,常將兩者混淆;學術(shù)界則對文曲星研究較少,而這種局面又反過來強化了文曲星對文昌星的依附性、從屬性。

        (二)文曲星的文化影響

        中國人在稱贊一個人才華突出的時候,常會說對方是“文曲星”,但較少說“文昌帝君”,從這里看出,文曲星即使后期與文昌帝君崇拜發(fā)生了較多的重合,但是文曲星并不是文昌帝君,兩者在正統(tǒng)道教中有明確區(qū)分。在民間看來,文曲與文昌都是聰明才智的象征,但細微區(qū)別起來,文昌偏重于政事功名、典章制度方面,屬于經(jīng)世致用的理性學術(shù)追求,是現(xiàn)實主義的科舉神;文曲則偏重于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等方面的才藝展現(xiàn),屬于生活情趣的感性內(nèi)涵充實,是浪漫主義的科舉神。

        在古代神話傳說中,文章寫得好而被朝廷錄用為大官的人常被視為文曲星下凡。中國民間傳說出現(xiàn)過的文曲星包括比干、范仲淹、包拯、文天祥、許仙的兒子許仕林、劉伯溫等;《說文解字》的編撰者許慎被后人尊為“文宗字祖”“字圣”“許夫子”等,也被視為文曲星下凡;在《封神演義》中,聰明耿直的比干被封為文曲星;《儒林外史》中,范進在考取功名前是人人看不起的落魄酸楚窮秀才,而中了舉人之后,一下子就成了 “天上的文曲星”。比起高高在上等人拜求,身份眾多的文昌帝君而言,文曲星更加親民,經(jīng)常自己提筆上陣提供直接幫助。“奉上帝著貧道遣文曲星下降,投胎于義水有內(nèi)。后伊員外收留,養(yǎng)大成人,名為伊尹,佐于成湯,建都于亳邑”[18]。看起來,文曲星和文昌星的區(qū)別主要在于文曲星能以各種化身參與科舉考試,而文昌星則一直是高高在上地俯瞰眾生;文昌星更多出現(xiàn)在祭祀場合,而文曲星較多地出現(xiàn)于文學作品中。是故文昌星最初的職能范圍,是文運和官運,文曲星的職能范圍,則主要局限在才華與考運。

        文曲星對中國人的文化影響,最主要體現(xiàn)在它是文人為科舉考試量身定做的神祇。民間造神運動的主要動機,來自于人間文化權(quán)力結(jié)構(gòu)的爭奪與重組。事實上,西方漢學家早就注意到中國官方—民間權(quán)力格局在信仰領(lǐng)域的延伸與變化,指出民間神祇被納入國家祭祀系統(tǒng)或新神祇的創(chuàng)造過程往往伴隨著官僚與士紳的斗爭與妥協(xié)。以此推斷,科舉制度的建立給普通文人士子打開了階層上升通道,帶來一定的社會競爭力。作為新興的士紳階層,他們希望塑造自身小群體在信仰領(lǐng)域的代言人——一個新的科舉神可以與文昌帝君分庭抗禮,于是就改造了文曲星的身世來歷、美化其能力地位,這個新神祇既是一種文化象征,也是一種權(quán)利象征。 “文曲星通常被舉子們看成是一種可以祛除壞運、或防止那些阻礙他們在獲取各種文科學位的定期考試中的影響的特定星座。有時做一個偶像或用紙寫明其身份, 進行崇拜時還燒香和點蠟燭”[19]。這段敘述反映出士人的文曲星崇拜儀式是比較簡易和隨機的,也證明了相比文昌帝君而言,文曲星與中國士人在感情上更加親近。文曲星在職能與情感上的過渡性,正是士人階層在科舉社會中的職能與地位的體現(xiàn):科舉制度的實施,打通了社會中下階層進入權(quán)力中上層的路徑,而士人是下層民眾與權(quán)貴階層的溝通者、緩沖帶。他們達時居廟堂之高,窮時處江湖之遠,進則在京為官,退則回鄉(xiāng)養(yǎng)老,客觀上起著文化中介的作用。正是這個群體的壯大,推動了文曲星崇拜的興盛??梢哉f,科舉時代的文曲星崇拜,既有對文運的追求,也有對文人所享有權(quán)利的推崇。而科舉制度廢除后,文曲星崇拜更多地體現(xiàn)了對文化知識的尊重。

        三、金榜題名:魁星

        (一)魁星溯源

        魁星乃主管文運、功名之神,源于“奎宿”崇拜。傳統(tǒng)觀念認為北斗中的第一至第四星為“魁”,現(xiàn)代天文學者也認同此說:“北斗一至四顆星(α、β、γ、δ)組成斗形,故名斗魁,或稱魁星”[20]。天上北斗星的前四個星星組成一個勺頭,古代天文學家就把它也稱為“斗魁”,即所謂“魁星”。也有人說魁僅是指北斗中的第一顆星。又有關(guān)于奎星的說法:“奎”是二十八星宿之意,形狀屈曲相鉤,很像文字的筆畫,因此在漢代就有了“奎主文章”之說。后來人們將其演化成為天界文官之首,專門掌管文章好壞和文運興衰。以“奎”稱文章、文運,如稱秘書監(jiān)為“奎府”,稱皇帝的字為“奎書”“奎章”。后來因為科舉考試用魁首的稱呼,故“奎星”改為“魁星”,顧炎武《日知錄》載:

        今人所言魁星,不知始自何年。以奎為文章之府,故立廟祀之。乃不能像奎,而改奎為魁。 又不能像魁,而取之字形,為鬼舉足而起其斗[21]。

        這段話表明了魁星與奎星之間復雜的演變關(guān)系。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孔子曾長期被視為“奎星”,很多奎星閣就建立在文廟旁邊。從“奎星”轉(zhuǎn)化為“魁星”,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必然與科舉制度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科舉考試的最高榮耀是拔得頭籌,因此對“奪魁”非常執(zhí)著,甚至可以說,科舉文化就是一種“魁”文化??婆e通過《詩》《書》《禮》《易》《春秋》五經(jīng)取士,每經(jīng)頭一名稱之為“經(jīng)魁”;進士第一名既稱狀元,也稱“魁甲”;鄉(xiāng)試中,舉人第一名稱解元,也稱作“魁解”;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是對“魁”的層層強調(diào)。經(jīng)過九死一生激烈角逐,依靠勇氣、毅力和才學取得令人仰視的勝利,勝出者確實擔得起“魁元”的稱譽。對“魁”的偏愛,使得人們在使用奎星概念時,有意識地轉(zhuǎn)換成“魁星”,因為“魁”也是一個星宿,且寓意更符合考試的追求。為了使其名正言順,還給他創(chuàng)造了新的身世來歷。傳說中的魁星不僅長相不佳,而且是個瘸腿,一說他因為外貌丑陋驚嚇到了皇后,被皇帝取消了狀元頭銜后跳海自盡。玉皇大帝憐憫他,賜朱筆讓他掌管人間科舉文運。又一說是魁星殿試之時,巧妙的對答令龍顏大悅,遂被封為狀元。從此以后,天下的讀書人都供奉“魁星爺”,希望 “試”途光明??窃煜褚话泐^部猙獰像鬼,一腳向后翹起,如“魁”字的彎鉤;一手捧斗,一手執(zhí)筆,意思是用筆點定中試人的姓名。很多藝術(shù)作品上的圖案則是一個變形的魁字:形如藍面小鬼,一手捧墨,一手執(zhí)筆,單足站立在鰲頭之上。民間的筆筒、瓷器、木雕、民居、年畫上都常以魁星作為構(gòu)圖元素。

        有人認為文曲、魁星為同一星,亦說魁星是文昌六星中的一顆。其實,文昌星主文人打扮的梓潼神,而魁星則主鬼面踢斗的大魁星君。跟文昌星的寶相莊嚴不同,魁星會出現(xiàn)在各種民間活動中,可以看作是科舉神祇的民間代表。古時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在鄉(xiāng)間有“鬧古事”的游行活動,即裝扮成群眾喜聞樂見的各種歷史人物走街串巷,渲染氣氛??亲咴谟涡嘘犖榈淖钋傲?,“文財神”和“武財神”緊隨其后。東南地區(qū)閩、浙、贛、臺諸省,七月七日被視為 “魁星生日”,女子拜織女求手巧,男子拜魁星求功名。還有學者認為“魁星崇拜源于西亞的天狼星崇拜,傳入中國之后,就演變?yōu)橹魉究茍龉γ奈倪\之神了”[22],但這種說法的支持者并不多。

        此外,民間傳說中還將魁星與鐘馗聯(lián)系在一起??梢哉f是魁星身份的具體化。鐘馗是終南山的道士,才高八斗但是面貌丑陋,被皇帝嫌棄,沒有被錄取為進士,但是,“沈括《夢溪筆談》與陳耀文《天中記》都未談及鐘馗落第之因。到了萬歷安正堂刊本《唐鐘馗全傳》中,鐘馗不僅被改成狀元,而且說事后被黜是因為貌丑。這顯然是明清才流行的觀念”[23]。這應(yīng)是民間故事被科舉文化改造的結(jié)果。

        可以看出,從“奎星”到“魁星”是一個對考試目標不斷具體化,追求不斷功利化的過程?!翱恰睅Ыo人們的是寫出好文章的才華或運氣,但是,參加科舉考試除了能寫好文章,還需要有脫穎而出的運氣,在士子們都具備了一定才學的前提下,又進一步祈求有“奪魁”力量的神祇顯靈。讀書人信奉魁星的風俗,早在宋代就有,這種崇拜的范圍也從讀書人不斷擴展到民間,漸漸和其他風俗結(jié)合成為隆重的文化活動。

        (二)魁星崇拜遺跡

        舊時魁星樓、魁星閣遍布全國各地,既有興學育賢的宣傳效應(yīng),又有“邀靈通氣”的精神寄托。學宮里也大多供奉魁星圖。魁星樓中,“魁”字常會少了兩筆,沒有“ム”,意為去掉鬼氣,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做人;而“樓”字則多了一筆,示意讀書要多用心,博學多識才能更上一層樓??亲笫滞小傲坎哦贰保沂指吲e“點狀元筆”,腳踏搏浪鰲頭,呈勇往直前狀。魁星上方為“天開文運”匾額,兩側(cè)為描寫魁星的楹聯(lián),最常見如:天下人才以斗量,半只腳踢開千秋文運;世間學子爭光輝,一支筆點名萬代鴻儒。明人陸深曾在《儼山外集》中記載了天順年間的鄉(xiāng)試考生在座位右側(cè)貼上魁星圖,祈求魁星保佑及第的故事。還有的地方盛行在考場外出售魁星塑像。一些地方戲劇中,也有根深蒂固的“魁星情結(jié)”:例如撫州儺戲中就有很多與魁星相關(guān)的情節(jié),“撫州儺文化中對魁星的崇拜 ,反映了對科舉的追求 ,是撫州才子文化教育思想在民俗中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 ”[24]。

        在“三條燭盡,燒殘舉子之心;八韻賦成,驚破侍郎之膽”的高壓氛圍中,士子們尋找精神寄托和心理歸宿是非常正常的。中國有源遠流長的“星”崇拜,名目繁多的星宿歸結(jié)為一個稱呼:救星。這三個文人保護神,由于都與星宿有關(guān),職能也有相近之處,在后世流傳的過程中,不斷混雜、糾纏,想要厘清它們各自的起源、演變,目前尚缺乏充足的史料與實物。三者也各有所長,各司其職:文昌帝君總體而言是跟人的運氣有關(guān),文曲星則側(cè)重于個人才華;魁星對考試結(jié)果影響更大。不過以中國人在宗教信仰上的功利主義而言,只要是與文運相關(guān)的神靈,皆一視同仁的虔敬和信賴。中國許多關(guān)帝廟里都有一個文昌閣,文昌帝君和文衡帝君同被道教尊為主管功名利祿之神,二神逐漸合祀,常常同時出現(xiàn)。《儒林外史》第四十二回寫南京鄉(xiāng)試道:“布政司書辦跪請三界伏魔大帝關(guān)圣帝君進場來鎮(zhèn)壓,跪請七曲文昌開化梓潼帝君進場來主試,請魁星老爺進場來放光”[25]就體現(xiàn)了后期神祇合流的情況。

        四、結(jié)語

        文昌星、文曲星、魁星崇拜,本質(zhì)上就是中國的考試崇拜,功名崇拜。從表現(xiàn)形式上看,在民俗、皇權(quán)、科舉制度等多重因素影響下,上述星宿不斷被附著人格意義,經(jīng)歷了從自然神到文化神的演變。從操作內(nèi)容上看,自然崇拜、民間信仰如風水觀念、字紙崇拜,構(gòu)成了科舉星宿崇拜的基礎(chǔ);與此同時,科舉信仰民俗中增加重視教育、追求功名等內(nèi)容,提升了科舉星宿崇拜的文化品位和思想格局。由于知識分子參與到科舉信仰活動中,不斷對其進行改造和解釋,使之能更好地適應(yīng)儒家文化主導的傳統(tǒng)社會,獲得了強大的自我創(chuàng)新能力,總體而言,是一個民間信仰與科舉崇拜相結(jié)合的過程。從實踐方式上看,盡管信仰民俗是社會個體的行為模式與選擇傾向,但是由于民俗對于社會治理的特殊功能,因此當民俗發(fā)展到一定規(guī)模與程度,就會被統(tǒng)治階級整合到精英文化中,“正是在道教和文人儒士的大力推崇下,唐宋元明九個帝王的不斷加封,梓潼神才與主管文運的星宿文昌星重合,梓潼帝君變成了文昌帝君,張亞子由地方小神一躍成為天下共祀的文昌星,專司功名、文運、利祿”[26]。受眾可以選擇崇拜的具體對象與行為,但崇拜行為背后的文化意義卻是由群體共同定義的。這是一個信仰文化建構(gòu)的過程,也是一個信仰群體建構(gòu)的過程,它使得科舉信仰的對象從士人及其家庭擴展到了全體民眾,概言之,是個體行為與社會推動相結(jié)合的過程。從價值取向上看,古人相信窮達貴賤有征兆,獲得神靈庇佑的前提是善念善行,傳統(tǒng)文化宣揚“神”與“命”決定一切,包括科舉成敗,宋人歸納為“科名前定”[27]??泼岸ǖ囊罁?jù)是陰鷙、因果,因此提倡行善積德。對陰鷙的重視與實踐,最終落腳于“科舉功名”這一具體的目標。盡管如此,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士人們積極進取,而不是完全被動地聽天由命,這是一個科名前定與道德修為相結(jié)合的過程。從具體內(nèi)涵看,由于科舉考試本身是一個具體的,要求結(jié)果的過程,因此,科舉星宿的職能也越來越具體化、功利化、差異化:文昌星保佑讀書人文運昌隆,文曲星賦予讀書特殊的才華,而魁星,直接指向了競爭勝出、拔得頭籌,體現(xiàn)了社會發(fā)展過程科舉考試的功能定位與社會影響都更加精細化。

        科舉星宿崇拜是自然崇拜與科舉崇拜在中國“天人合一”思想影響下的產(chǎn)物,其形成、演進過程反映出科舉制度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互動關(guān)系??婆e星宿崇拜的思想基礎(chǔ),是自然崇拜的萬物有靈觀、儒家的命定論、道家的陰鷙說、佛家的因果報應(yīng)思想的混合體。民間信仰經(jīng)過國家意識形態(tài)的崇奉,并與具體的科舉制度相結(jié)合,就使科舉的成功成為國家和世俗共同鼓勵的榮耀,而當科舉登第的功利性訴求與行善積德獲得好報的愿望結(jié)合在一起,必然會發(fā)揮廣泛而深遠的社會教化功能。

        猜你喜歡
        魁星梓潼文曲星
        走進道真梓潼戲
        別字弄出的“文曲星”
        華聲文萃(2021年8期)2021-08-25 17:06:23
        別字弄出的“文曲星”
        金榜題名——珊瑚魁星點斗盆景
        尋找文曲星
        懸崖上有字
        紅巖(2018年6期)2018-11-16 12:27:24
        新時代梓潼的詩意表達
        ——梓潼縣文學創(chuàng)作概述
        劍南文學(2018年5期)2018-10-17 13:45:30
        學渣與文曲星
        桃之夭夭B(2017年12期)2018-01-25 18:53:49
        “奪魁”的來歷
        国产精品理论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流白浆| 好看的国内自拍三级网站| 成人免费在线亚洲视频| 性xxxx18免费观看视频| 成年男女免费视频网站| 久久久精品2019免费观看| 亚洲成人激情深爱影院在线| 无码a级毛片免费视频内谢| 国产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日日麻批免费高清视频| 久久午夜羞羞影院免费观看| 97影院在线午夜| 中文字幕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国产免费操美女逼视频| 九色综合九色综合色鬼|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网站|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av在线| 久久这里都是精品99| 亚洲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免费AV网站在线观看| 免费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女同| 痴汉电车中文字幕在线| 影音先锋男人站| 欧洲日韩视频二区在线| 日本免费三片在线视频| 无码av中文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福利视频合集1000| 少妇高潮无码自拍| 91久久国产香蕉视频| 亚洲人成网址在线播放| 精品一区二区av天堂| 99麻豆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东京热| 天堂sv在线最新版在线|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一区| 国产黑色丝袜在线看片|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超碰动画| 91福利国产在线观一区二区| 特级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