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曲星”是傳說中的星宿,人們說它是主持文運的,文曲星臨頭,文人就要有好運了。可是,這“文曲星”的“曲”誰也解釋不了。“曲”有好幾個義項,可是哪一個也跟“文”對不上。這是怎么回事?原來“文曲”二字,本是“文典”,是寫錯了字,才弄出個“文曲星”。
“文曲”二字,最早見于《荀子·正論》,在這篇文章的末尾有“聚人徒,立師學,成文曲”。這句話影響很廣,于是“文曲”二字,就成了文學的代詞。
古代認為天上的星宿,與地上的事物是有對應關系的,斗魁上六星總稱為文昌星,是主宰文運的。唐裴庭?!稏|觀奏記》中寫道:“初,日官奏文昌星暗,科場當有事?!笨梢?,文昌星對地上之人是很有影響的,人們是很相信并重視它的。大約是在宋代,人們又因為荀子的名句“聚人徒,立師學,成文曲”,稱文昌星為文曲星了。
《水滸》開篇就是:“文曲星乃是南衙開封府主龍圖閣大學士包拯,武曲星乃是征西夏國大元帥狄青?!庇伞拔那恰庇忠瓿隽恕拔淝恰?。
直到清代學者王念孫在他所著《讀書雜志·荀子六成文曲》中,指出《荀子·正論》“聚人徒,立師學,成文曲”的“曲”是傳抄中的誤字,正確的應該是“典”,應該是“聚人徒,立師學,成文典”,這樣一來,一直解釋不通的“文曲”才解釋明白了。
(摘自《文史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