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淑梅
摘? 要:在小學階段,美術教學不僅能夠放松學生的身心,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而且能夠給學生帶來美的感受,陶冶學生的情操,對于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而言不可或缺。色彩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關系著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該文就小學美術教學中色彩教學的實踐策略展開研究。
關鍵詞:小學美術; 色彩; 實踐;
色彩教學是美術學科的基礎課程之一。通過學習色彩,學生能夠增強自身對色彩的審美意識,學會如何用色彩創(chuàng)造美。然而,現階段的小學美術色彩教學存在著一些問題,限制了學生對色彩的學習。如何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色彩,是教師亟須解決的問題。
一、小學美術教學中色彩教學存在的問題
1. 過度重視技術培養(yǎng)
色彩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在小學美術色彩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色彩、感知色彩、創(chuàng)造色彩,無疑是最好的教學方式,能夠較好地促進學生美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然而,在現階段的小學美術教學中,部分教師在教導學生色彩知識時,往往過于重視學生對技術的學習,引導學生記憶知識,開展機械性訓練,以致教學缺乏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這樣的教學導致部分學生對色彩的認知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缺乏在生活中感知、發(fā)現色彩美的能力,最終影響學生美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2. 課堂評價存在誤區(qū)
對于學生來說,在美術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是意義重大的。教師科學、合理地評價學生,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于美術創(chuàng)作的自信心,而且能夠較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促進學生美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然而,部分教師對于學生的美術作品缺乏科學的評價標準,單純地用“好”與“壞”定義學生的美術作品,忽視了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發(fā)育特點。這樣的評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對美術的熱情,影響了學生美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二、色彩對于小學美術教學的意義
1. 增強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
美術作品不同的色彩搭配會帶給欣賞者不同的心理感受,這就是色彩的作用。不同的色彩帶給人的心理感受不盡相同。如:紅色刺激性較強,較為醒目,會給人活潑、興奮的感受;藍色能夠帶給人清新、鎮(zhèn)靜的感覺;等等。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學習運用色彩的過程,就是教導學生如何用色彩表達內心情感的過程,這能夠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增強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
2. 加強學生對生活中色彩的感知能力
在小學美術色彩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加強對色彩的感知與運用,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美術中色彩的魅力,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多種多樣的色彩,增強學生對生活中色彩的感知能力,使學生主動探索生活中的色彩,運用學習的色彩知識在生活中發(fā)現美、感知美、創(chuàng)造美,促進學生美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3. 增強學生的色彩感受能力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學習色彩的方式主要是感受美術作品中的色彩。教師需要讓學生通過觀察與欣賞美術作品認識色彩、學習色彩,提高自身對色彩的感受能力與掌握能力。在學習如何運用色彩的過程中,學生的色彩感受能力也得到了充分鍛煉。
三、小學美術教學中色彩教學策略
1. 重視美術欣賞,引導學生感受美術作品的色彩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在開展色彩教學,教導學生感知色彩、運用色彩時,需要讓學生認識色彩,感受不同色彩帶給人的不同心理感受。只有在對色彩足夠熟悉的情況下,學生才能夠深入感知色彩、運用色彩?;诖?,教師需要將對美術作品的欣賞與色彩學習相結合,引導學生在鑒賞美術作品的過程中感受美術作品中的色彩與藝術家表達的情緒,從而增強學生的色彩感知能力,最終促進學生美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如,在《色彩的冷與暖》一課的教學中,學生在上課之前已經學會運用簡單的色塊在美術作品中表現自己的想法,但是還不能很好地感知色彩帶來的心理效應。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對比性較強的作品。如,將幾乎全是暖色調的清代木版年畫《門神》和現代水彩畫《丁香花》通過多媒體展示,讓學生欣賞,引導學生思考。教師通過詢問學生在鑒賞作品時的感受,引導學生初步建立起冷暖色的概念。隨后,教師為學生出示藍色、黃色、橙色、白色幾種色彩,讓學生說出這些色彩帶給他們的感覺。由此,教師讓學生感受美術作品中的色彩效果,利用強烈的對比加深學生對于色彩的認知,最終促進學生色彩感知能力的發(fā)展。
2. 結合游戲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在開展色彩教學時,需要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一方面,美術這門學科往往對于學生的成績缺乏較為明確的要求,以致部分學生缺乏足夠的學習動力;另一方面,部分教師在課堂上過度重視對學生基礎技能的教學,“重技不重心”,這導致部分學生在美術課堂上缺乏學習興趣,不愿主動學習。小學生對于游戲往往有著強烈的興趣,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可以將游戲與色彩教學相結合,引導學生在游戲中認識色彩、運用色彩。這樣能夠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促進學生美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如,在《色彩的和諧》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游戲活動開展教學。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先展示三原色與三間色,并將這六種色彩標上序號,為學生分別播放歡快與悲傷的音樂,引導學生根據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將六種色彩分為兩組。教師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的旋律選擇色彩,并引申出對比色與和諧色的概念。對比色為“紅與綠”“黃與紫”“藍與橙”,和諧色為“藍與綠”“紅與橙”“紫與紅”“黃與橙”。隨后,教師開展競賽,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給學生五分鐘分小組時間討論和諧色與對比色在生活中應用的例子,以激發(fā)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使學生深入學習,加深對色彩的認知。
結語
色彩是美術創(chuàng)作的重要元素,有了色彩,美術作品才會變得更加有感染力。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深入探究小學美術教學中的色彩教學策略,培養(yǎng)學生對于色彩的運用能力,激發(fā)學生對于色彩學習的興趣,逐步引導學生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為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秀環(huán).色彩教學在小學美術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9(24):136-137.
[2]周學梅.小學美術教育中色彩教學的實施探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12):208.
[3]徐文婷.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美術教育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9(24):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