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敏毅,汪文娟,龔建輝
(1.烏魯木齊第一人民醫(yī)院分院,新疆 烏魯木齊;2.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新疆 烏魯木齊;3.新疆油田準東采油廠職工醫(yī)院,新疆 阜康)
下肢手術屬于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手術類型,由于手術的需求較大,其術前麻醉使用頻繁,但是許多患者進行麻醉后,會造成一些不良反應,尤其對高齡患者來說,手術麻醉方式的選擇至關重要[1]。本次研究對手術麻醉方式的選擇進行了分析,探討了目前主流麻醉方式的效果的不良反應情況,旨在為相關的醫(yī)學從業(yè)者提供一定參考,具體內容如下。
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到我院接受的骨科下肢手術治療患者10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并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50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齡為18~80歲,平均(48.18±6.15)歲;觀察組50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17例,年齡為18~80歲,平均(47.75±6.84)歲。本次所有參與研究的患者均實施單側下肢手術治療,并根據(jù)骨折的類型進行區(qū)分,可分為:趾骨骨折17例,踝骨骨折20例,腘窩囊腫18例,脛腓骨骨折19例,髕骨骨折26例。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對比后,可看到其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本次研究的納入標準為: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下肢手術的要求,并進行下肢手術治療;②所有患者對本研究均完全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③所有患者均屬于自愿參與本研究;④我院倫理委員會對本研究知情,并批準研究。
對照組:本組患者采用腰硬聯(lián)合麻醉的方式,首先使患者呈側臥位,并保持屈膝收腹的狀態(tài);并于常規(guī)消毒后進行麻醉,選取患者的L2~3椎間隙作為麻醉穿刺點,并于25G腰處進行穿針,待患者的腦脊液流出后,即可注入相應藥物,本初選擇的藥物為布比卡因,即鹽酸布比卡因注射液(山東華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3644)于患者頭部處置入硬膜外導管,用量為0.25%~0.375%以鎮(zhèn)痛,0.5%用于手術治療[2-3]。
觀察組:本組患者采用腰叢坐骨神經聯(lián)合阻滯麻醉的方式,首先使患者呈側臥位,并保持屈膝收腹的狀態(tài),使患者的髂脊連線,于腰椎棘突旁4~5 cm處進行腰叢麻醉穿刺處理;同時于患者股骨大轉子與髂后上棘線上方5 cm處做坐骨神經阻滯麻醉的穿刺點[4]。在進行消毒處理后,使用利多卡因(四川奇力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80210)進行局部麻醉,并運用外周神經刺激器,使刺激器的正極通電引導片與患者大腿處進行連接;其設定參數(shù)為1 mA,使其垂直插入穿刺處,并緩慢注射0.45%的羅哌卡因(成都天臺山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2666)20~25 mL,在進行麻醉處理時需要采用神經刺激儀對超聲引導進行輔助[5]。
對兩組患者的麻醉阻滯效果進行對比,以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的阻滯效果作為評價標準;對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進行對比,統(tǒng)計其發(fā)生率。
對兩組患者的相關情況進行數(shù)據(jù)對比,運用軟件SPSS 15.0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以t和()檢驗及表示計量資料,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兩組患者的麻醉阻滯效果進行對比,可以看到觀察組患者的感覺神經組織效果和運動神經阻滯效果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其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麻醉阻滯效果對比情況
表1 兩組患者的麻醉阻滯效果對比情況
組別 例數(shù)感覺神經 運動神經阻滯時間 持續(xù)時間 阻滯時間 持續(xù)時間對照組 50 12.15±2.28 481.52±14.23 13.44±3.16 374.58±22.69觀察組 50 14.97±2.87 492.38±20.56 15.88±4.33 396.07±32.64 t 5.440 3.071 3.218 3.822 P 0.001 0.002 0.001 0.001
近些年來,隨著臨床相關疾病的頻發(fā),下肢手術患者逐漸增多,該手術有助于緩解患者的下肢疼痛感,同時使患者的下肢能夠得到增強[6]。由于下肢手術會對患者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損傷,因此需要有效的麻醉方式進行配合。麻醉方式的選擇對下肢手術患者的影響較大,會影響到患者下肢手術的治療效果,因此選擇一種更為有效的麻醉方式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常規(guī)的麻醉方式以腰硬聯(lián)合麻醉為主,該方法雖然具有一定的鎮(zhèn)痛效果,但是其不良反應較大,其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較高,對患者術后的恢復情況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隨著神經刺激儀的廣泛應用,使得腰叢坐骨神經聯(lián)合阻滯麻醉開始被人們所關注。相比于常規(guī)的腰硬聯(lián)合麻醉的方式,該方式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并且擁有定位準確和操作簡單的特點,并且其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低[7]。同時,由于神經刺激儀的作用,該方式能夠顯著降低穿刺神經的發(fā)生情況,從而減少對患者神經的損害。并且在進行麻醉時采用的羅哌卡因具有長效的麻醉效果,其毒性小,分離阻滯效果明顯,有良好的輔助作用[8]。本研究通過對兩組患者的麻醉效果進行對比分析后,可看到觀察組患者的感覺神經組織效果和運動神經阻滯效果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其阻滯效果更為明顯,對患者的麻醉效果更好。
綜上所述,在對骨科下肢手術患者進行治療時,采用腰叢坐骨神經聯(lián)合阻滯麻醉的方式能取得更加理想的麻醉效果,其麻醉效果顯著,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的阻滯效果明顯,具有較高的臨床使用價值和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