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底,不少吃貨們又開始準備剁手囤貨了!但消費過程中,大家卻難免“踩雷”。
買了假冒偽劣食品怎么索賠?電商平臺誤導消費者誰擔責?預包裝食品找不到生產日期怎么處理?最高法發(fā)布關于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的司法解釋,針對消費者在生活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給出明確回答。
對于消費者而言,網絡食品潛藏著一定的風險,如果入網食品經營者資質、信譽不能保證,則容易引發(fā)食品安全問題。
根據(jù)最新發(fā)布的司法解釋,對網售食品相關問題進行明確規(guī)定,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未依法對平臺內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審查許可證,或者未依法履行報告、停止提供網絡交易平臺服務等義務,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消費者有權主張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與平臺內食品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讓電商平臺為消費者把好食品安全關。
你在網購過程中是不是更看中“自營”的標簽?
根據(jù)最新發(fā)布的司法解釋,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以標記自營業(yè)務方式所銷售的食品或者雖未標記自營,但實際開展自營業(yè)務所銷售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消費者有權主張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承擔作為食品經營者的賠償責任。
同時,針對實踐中存在的電商平臺所作的標識等對消費者造成誤導的情況,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雖非實際開展自營業(yè)務,但其所作標識等足以誤導消費者,讓消費者相信系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自營,消費者有權主張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承擔作為食品經營者的賠償責任,以加強對網購食品消費者的保護。
食品安全法第148條第2款規(guī)定,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增加賠償?shù)慕痤~不足一千元的,為一千元。但是,食品的標簽、說明書存在不影響食品安全且不會對消費者造成誤導的瑕疵的除外。
那么,問題食品沒造成消費者人身損害,是否就不用承擔懲罰性賠償了?對此,根據(jù)最新發(fā)布的司法解釋:懲罰性賠償不以造成人身損害為前提。食品不符合安全標準,消費者主張生產者或者經營者依據(jù)食品安全法第148條第2款規(guī)定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生產者或者經營者以未造成消費者人身損害為由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經營者承諾的賠償標準高于法定賠償標準的情況,一旦消費者購買后發(fā)現(xiàn)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要求兌現(xiàn)承諾又被經營者拒絕。遇到這種情況今后如何處理?
對此,根據(jù)最新發(fā)布的司法解釋,經營者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但向消費者承諾的賠償標準高于法定賠償標準,消費者主張經營者按照承諾賠償?shù)?,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支持。通過提高經營者失信成本,強化經營者誠信意識,杜絕經營者亂承諾干擾消費者消費選擇的情況發(fā)生。
當前,不少預包裝食品未清晰標明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對于這一問題,根據(jù)最新發(fā)布的司法解釋,生產經營未清晰標明生產日期、保質期的預包裝食品,消費者主張生產者或者經營者依據(jù)食品安全法第148條第2款規(guī)定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根據(jù)該規(guī)定,生產經營的預包裝食品的包裝標簽未標明生產日期、保質期,或者標明的生產日期、保質期不清晰,生產經營者都將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
日常出行,消費者在火車、飛機等公共交通工具上吃到問題食品后,誰來擔責?
根據(jù)最新發(fā)布的司法解釋,公共交通運輸中的食品安全責任承擔主體為承運人。公共交通運輸?shù)某羞\人向旅客提供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旅客有權主張承運人承擔作為食品生產者或者經營者的賠償責任,并明確不論是免費提供還是有償提供,承運人均應保證所提供的食品的安全性,不得以食品是免費提供為由進行抗辯。
近年來,“海淘”成為新的消費方式。司法實踐中,有的食品生產經營者僅以進口食品經過我國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檢驗檢疫為由,主張進口食品符合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對此類主張是否應予支持,司法實踐中曾存在爭議。
根據(jù)最新發(fā)布的司法解釋,如果進口的食品不符合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或者國務院衛(wèi)生行政部門決定暫予適用的標準,銷售者、進口商等經營者就應當依據(jù)食品安全法第148條規(guī)定承擔賠償責任,其僅以進口的食品符合出口地食品安全標準或者已經過我國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檢驗檢疫為由進行免責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編輯/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