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軍
摘要 根據(jù)生物學新課標指出的“內(nèi)容聚焦大概念”的基本理念,以“體液免疫”為例,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教學過程,達成課堂教學的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的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 概念教學 體液免疫 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志碼 B
文件編號:1003-7586(2020)08-0008-03
《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提出的基本理念“內(nèi)容聚焦大概念”要求:確保學生有相對充裕的時間主動學習,讓學生能夠深刻理解和應用重要的生物學概念?;诖?,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經(jīng)歷并提供相關的圖文資料來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在原有知識基礎上提出問題。教師應有計劃地在合理時間開展課外活動,注意將課內(nèi)、外結合。所有的教學活動都要有利于促進學生對生物學概念的建立、理解和應用。
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包括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應貫穿于課堂教學的設計中,也應貫穿于課堂教學的評價中?!墩n程標準》中每個素養(yǎng)水平都劃分為4個層次,教師可以此為依據(jù)進行評價。
1教學內(nèi)容
課程標準的內(nèi)容要求采用了大概念、重要概念、次位概念三級概念體系的陳述方式。重要概念是大概念的具體描述,次位概念是形成重要概念和大概念的基礎。以浙科版教材《必修3·穩(wěn)態(tài)與環(huán)境>第三章第二節(jié)中的“體液免疫”為例,筆者依據(jù)《課程標準》的概念體系,對“體液免疫”涉及的生物學概念進行了逐級歸類(表1)。
2教學目標
(1)通過對免疫接種的分析討論,理解人體通過體液免疫對內(nèi)環(huán)境的變化作出反應,樹立穩(wěn)態(tài)與平衡觀。
(2)能夠主動構建體液免疫的過程圖,并運用圖示、曲線闡明體液免疫的生理過程與作用機制。
(3)能夠運用所學知識,提出快速治療的方法,闡明免疫接種的類型。
(4)通過對人與犬類相處關系的探討,關注并參與社會熱點中的生物學議題的討論,認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3教學過程
教學主線如圖1所示。
3.1創(chuàng)設情境
教師介紹當?shù)貙櫸锕方y(tǒng)計數(shù)據(jù)和流浪狗生存現(xiàn)狀:如今,在小區(qū)公園等地都能找到流浪狗的蹤跡,這一現(xiàn)象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狗是狂犬病毒的主要宿主,狂犬病一旦病發(fā),致死率百分百。被狗咬傷、抓傷后,要及時注射狂犬疫苗進行預防。
3.2提出問題
課前,教師提供“狂犬疫苗使用說明”,學生結合自身接種疫苗的經(jīng)歷,小組交流、討論,每個小組提出2或3個問題。教師將全班提出的10多個問題篩選、整合,匯總出4個核心問題。
3.3任務活動
活動1:解決核心問題“疫苗的化學本質是什么”。
課前,教師要求學生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圖書館等途徑查閱疫苗的相關資料,歸納出疫苗的三種類型,從而理解疫苗就是抗原。學生需要具備科學思維的二級水平——能夠以特定的生物學事實為基礎形成簡單的生物學概念。
活動2:解決核心問題“為什么接種狂犬疫苗后人體能產(chǎn)生抗狂犬病毒的免疫力”。
教師提供“某人接種狂犬疫苗后免疫學檢驗報告單”,提出以下問題:①為什么要檢測抗體?②為什么樣本類型是血清?學生通過思考并結合書本有關內(nèi)容,歸納抗體的概念、分布場所和作用。學生需要具備科學思維的一級水平——能用生物學概念解釋簡單的生命現(xiàn)象。
活動3:解決核心問題“人體如何產(chǎn)生抗狂犬病毒的免疫力”。
教師課前制作巨噬細胞、輔助性T細胞、B細胞、效應B細胞、記憶B細胞等細胞的圓形卡片,抗原、抗體、抗原-MHC復合體、白細胞介素-2等物質的方形卡片。學生結合書本文字和圖片,小組合作探究,運用關鍵詞、箭頭將卡片相連,在白紙上構建體液免疫的過程圖。小組代表呈現(xiàn)過程圖(圖2),講解體液免疫的過程。同組、其他小組進行評價,教師再進行評價。學生能夠運用模型與建模的方法,需要具備科學思維的二級水平——能用文字或圖示的方式正確表達生物學概念,并且能夠樹立穩(wěn)態(tài)與平衡的生命觀念。
活動4:解決核心問題“為什么一個療程要多次接種狂犬疫苗”。
教師提供二次免疫曲線圖(圖3),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①與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產(chǎn)生抗體的時間和含量變化?②為什么二次免疫有這樣的變化?學生通過分析曲線變化,歸納二次免疫的概念、特點和記憶細胞的特點,從而解決問題。學生需要具備科學思維的二級水平——能夠以特定的生物學事實為基礎形成簡單的生物學概念。
3.4概念的遷移應用
學生通過任務活動,理解了疫苗、抗體、二次免疫等生物學概念,學會將生物學概念應用于新的問題和新的情境。
①注射狂犬疫苗后人體產(chǎn)生抗體需要一段時間,如果被咬傷、抓傷情況較嚴重,如何快速治療?
學生在理解了抗體的分布場所和作用的基礎上,提出直接注射抗血清即狂犬免疫球蛋白的方法,從而形成新的概念“被動免疫”和“主動免疫”。學生需要具備科學思維的四級水平——能夠在新的問題情境中,利用相關的生物學概念,解決問題。
②針對寵物狗數(shù)量逐漸增加和流浪狗四處可見的現(xiàn)象,如何處理人與狗的關系,使人與動物和諧相處?
學生提出向社區(qū)居民宣傳免疫知識、寫倡議書向社會倡導等方法。學生需要具備社會責任的二級水平——關注并參與社會熱點中的生物學議題的討論,認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4小結
每個任務活動都包括情境、活動、評價三方面,從而形成“教-學-評”一體化,課堂學習任務也是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任務?;诤诵母拍钤O計能激發(fā)學生思維的問題或任務,讓學生帶著問題和任務進行探究和實踐,幫助學生自主構建并理解生物學概念。本節(jié)課以狂犬疫苗這一貼近生活實際的情境為主線,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不斷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生物學概念,并學會將生物學概念應用于生活實際,在達成教學目標的同時,也發(fā)展了學生的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