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秀,王丹
(1.溫州醫(yī)科大學 外國語學院,浙江 溫州 325035;2.上海外國語大學 英語學院,上海 201620)
根據(jù)我國現(xiàn)階段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和社會發(fā)展的條件現(xiàn)狀,《大學英語教學指南》[1](下稱《指南》)針對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將大學英語教學目標分為基礎、提高、發(fā)展三個等級?;A目標的教學要求主要針對英語高考成績合格的學生,是大部分學生本科畢業(yè)時應達到的基本要求。提高目標和發(fā)展目標的教學要求針對大學入學時英語已達到較好水平的學生,也是對英語應用能力要求較高的專業(yè)的學生的要求。關于詞匯學習,《指南》 指出基礎目標是在高中階段應掌握的詞匯基礎上增加約2 000個單詞,其中400個單詞為與專業(yè)學習或未來工作相關的詞匯;提高目標是在高中階段應掌握的詞匯基礎上增加約3 000個單詞,其中600個單詞為與專業(yè)學習或未來工作相關的詞匯;發(fā)展目標沒有對詞匯量的增加做出具體要求??梢姟吨改稀逢P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側(cè)重增加的量。根據(jù)基礎目標要求,學生每年(按本科4年計算)增加的詞匯約500個,即每學期約250個;根據(jù)提高目標,學生每年增加的詞匯約600個,即每學期約300個。
詞匯量的增長是大學英語學習的重要目標,大學英語教材往往將詞匯作為每個單元的固定學習內(nèi)容,羅列單詞和詞組,配備中英文釋義,并且在課后習題中設立專項練習。但相較英語專業(yè)設置的詞匯學課程,大學英語課程缺乏詞匯學習的系統(tǒng)性和深入性,只側(cè)重詞匯本身的積累和鞏固,而忽略詞匯學習策略與方法的引導與訓練。
實際上,幾十年來國內(nèi)外學者對不同群體的英語詞匯學習策略進行了訓練研究,如范琳等[2]以非英語專業(yè)一年級學生為對象,進行同化策略、分類組織策略、拼讀策略和元認知策略的專門訓練,結果表明詞匯記憶策略訓練有助于改善詞匯學習觀念,增強元認知和認知策略意識,提高學生的詞匯記憶技能和詞匯水平。范琳等[3]開展的單詞分類組織策略對學生進行了集中訓練和分散訓練,表明單詞分類組織策略訓練有助于學生的單詞記憶。其他相關研究也發(fā)現(xiàn)策略訓練有助于提高詞記憶或?qū)W習的效率[4-5]。以上相關策略訓練多關注訓練的有效性,且研究時間都較短,多為1~2周或至多1個學期,即便是了解詞匯學習觀念的變化,也沒有呈現(xiàn)變化前后的對比,缺乏對學生的詞匯量、詞匯學習觀念和策略變化情況的歷時關注。
鑒于此,本研究以非英語專業(yè)二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以一個學年為周期進行側(cè)重詞匯學習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行動研究,結合英語水平考試成績對研究對象的詞匯量增長、詞匯學習觀念及詞匯學習策略運用的變化進行探究,擬回答下列問題:①大學英語課程一個學期至一個學年學生平均接受性詞匯量變化情況;②詞匯學習觀念的變化;③詞匯學習策略使用的變化。研究分前測、中測和后測三個階段對詞匯量、詞匯學習觀念、詞匯學習策略進行探究。
1.1 研究工具 本研究涉及2項研究工具:①the Vocabulary Size Test(以下稱VST)[6],網(wǎng)址:http://my.vocabularysize.com/session/evsthans。②詞匯學習認知與策略問卷:其主體內(nèi)容基于Vocabulary Learning Questionnaire VLQ version 6.3[7]。問卷分三部分,共94題,第一部分1~6題獲取調(diào)查對象基本信息,包括性別、專業(yè)、年級等信息;第二部分7~18題是關于詞匯學習觀念的七級量表,包括識記和運用兩項,要求從“絕對不同意、不同意、傾向于不同意、也同意也不同意、傾向于同意、同意、絕對同意”等7 個選項中選取一項以表明對某詞匯學習觀念的贊同程度;第三部分19~94題是關于詞匯學習策略的七級量表,涵蓋18項策略,要求從“這句話非常不適用于我、這句話不適用于我、這句話基本不適用于我、這句話有時適用于我、這句話基本適用于我、這句話適用于我、這句話非常適用于我”等7個選項中選取一項以表明對某詞匯學習策略的使用情況。
1.2 研究對象 某本科院校2016級94名大學英語二年級學生參加了本研究,由于問卷調(diào)查基于自愿的原則(不作為任何考評依據(jù)),研究獲得學生同時完成前測(第1學期第2周)和中測(第1學期結束前1周)的問卷56份,同時完成前測、中測、后測(第2 學期結束前1 周)的問卷11 份(由于學校考試政策實行每學期學生自由選課,且學生在通過大學英語六級考試(CET-6)后可以申請免修英語三或英語四,故英語班為專業(yè)混合班級,且人數(shù)在不同學期變化較大,使得本研究的研究對象具有隨機性和普適性),專業(yè)涉及眼視光、臨床醫(yī)學、醫(yī)學影像、應用心理學等,學生的英語水平參考大學英語四級考試(CET-4)和CET-6成績,統(tǒng)計人數(shù)根據(jù)對應實際人數(shù)。研究對象報告的最近一次CET-4和CET-6成績結果(考試時間為一年級第二學期末):CET-4平均分為492,CET-6平均分為383,平均VST詞匯量前測為5 400,中測為5 814,即行動研究前后學生平均詞匯量增長約400,高于《指南》對詞匯量年增長的要求,此結果對于外語學習者的詞匯量增長有一定參考價值,見表1。比較WEBB等[8]歷時5年跟蹤臺灣職業(yè)高中生(后2年為大學生)的詞匯量增長研究:每周3~4 學時的普通英語課的學生的詞匯量年增長為282,而強調(diào)詞匯學習的英語課每周10~16學時,學生的年詞匯量增長為430。本研究中學生的英語課周學時為4學時,但同樣側(cè)重詞匯學習。
表1 學生詞匯量情況及英語水平參考
1.3 實施內(nèi)容 在不影響正常教學內(nèi)容的前提下,研究主要采用課堂內(nèi)顯性培訓與隱性培養(yǎng)相結合,課內(nèi)培訓與課外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即結合教材中的詞匯練習講解操練詞匯學習策略,側(cè)重介紹構詞法如派生法、復合法、轉(zhuǎn)化法等,課后輔助以教材配套專題練習,設計多種形式的詞匯學習活動,如繪制詞匯思維導圖,詞匯頭腦風暴、詞綴小火車等小組活動。
表2 不同測量階段學生詞匯學習觀念變化情況
采集的數(shù)據(jù)運用SPSS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1 詞匯學習觀念情況 觀念指導行為,學習者詞匯學習的觀念指導詞匯學習策略的使用。研究對學生的詞匯學習觀念的發(fā)展變化進行了跟蹤研究。由表2可見,縱向來看,行動研究后,詞匯學習靠識記的觀念在增強,詞匯學習靠運用的觀念稍稍弱化,雖然這個發(fā)展變化似乎不利于學生詞匯量的增長[9], 但可以解釋為一方面教學設計中詞匯學習的側(cè)重強化了學生對詞匯學習重要性的認識,另一方面詞匯運用需要語境,但外語學習環(huán)境下缺乏詞匯運用的客觀環(huán)境,同時學生主動創(chuàng)設詞匯運用任務的能力不足。橫向來看,相較于詞匯學習靠識記,學生更認同詞匯學習靠運用,詞匯學習的關鍵在于運用的觀念得到學生的廣泛認可,這一點也可以從詞匯學習靠運用中測和后測的趨于穩(wěn)定的發(fā)展中得到佐證。
2.2 詞匯學習策略運用情況 問卷共涉及7類詞匯學習策略,14個分項,每分項設3~5道題目,考察同一策略。由表3可見,從策略使用的變化來看,經(jīng)過行動研究后,7類策略中只有筆記策略中的記用法筆記和記憶策略中的個人詞匯表的運用等兩項分策略的使用程度在下降,其他策略的使用程度都在上升。由于用法筆記較詞義筆記繁瑣,前者的使用意愿在下降,后者在上升。個人詞匯表運用成為使用程度最低的策略,與其他研究的結果一致[9-10]。NATION[11]認為,當學習者的水平達到較高程度時,由于努力和獲得不相匹配,他們往往不再使用單詞卡或者個人詞匯表。可見,大學階段的學生似乎傾向于更少使用個人詞匯表。使用程度上升的策略 中,語義編碼的策略使用程度上升最快,可以推斷出學生對于語義場的觀念增強,更傾向于運用詞與詞之間的關聯(lián)來進行詞匯學習,即運用分類組織策略[2],這一點也可以從聯(lián)想策略使用程度的較快上升得到驗證。其次運用詞典學習策略使用程度上升較快,學習者傾向于通過查找例句,掌握單詞的用法,進行深度詞匯學習。從策略使用的頻度來看,使用最多的運用背景知識的猜測策略,結果和其他研究一致[7,9],說明一般性的知識積累對于詞匯學習的重要作用。其次是運用詞典理解策略,當學習者反復見到一個生詞或企圖證實所猜測的詞義或詞義理解出現(xiàn)障礙時傾向于使用該策略,而且使用程度上升較快,反映詞匯學習中詞典使用的重要性。除個人詞匯表運用外,自主性詞匯學習策略使用程度最低,且行動研究前后幾乎沒有上升,再次說明學生詞匯學習的自主性較缺乏,且難以提高。由于外語學習環(huán)境下缺乏詞匯運用的客觀環(huán)境,激活策略使用程度始終不高,學生更多依賴語言輸入。
本研究以非英語專業(yè)二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以一個學年為研究周期進行側(cè)重詞匯學習的大學英語課程行動研究,結合英語水平考試成績對研究對象的詞匯量增長、詞匯學習觀念及詞匯學習策略運用的變化進行探究,發(fā)現(xiàn):①側(cè)重詞匯學習的大學英語課程學生一個學期的平均接受性詞匯量增長約為400個,超出《指南》詞匯量每學期增長300個的要求;②行動研究后學生詞匯學習靠識記的觀念有所增強,詞匯學習靠運用的觀念稍稍弱化但逐漸趨于穩(wěn)定;相較于詞匯學習靠識記,學生更認同詞匯學習靠運用;③從策略使用的變化來看,除記用法筆記和運用個人詞匯表策略,學生普遍加強了各類
詞匯策略的使用。其中,語義編碼策略的使用程度上升最快,可見學生語義場的觀念增強,更傾向于運用詞與詞之間的關聯(lián)進行詞匯學習。其次運用詞典學習策略上升較快,反映了學生詞匯深度學習的傾向。記用法筆記策略和個人詞匯表運用策略使用程度的下降,從側(cè)面反映學生詞匯水平的提高。從策略使用的頻度來看,學生使用最多的是運用背景知識的猜測策略,啟示學習者平時要注重一般性知識的積累。其次運用詞典理解策略,反映詞匯學習中詞典使用的不可或缺性。學生使用程度低且行動研究前后上升極其緩慢的是自主性詞匯學習策略和詞匯激活使用策略,啟示大學英語詞匯教學要不斷加強對學生自主性學習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鼓勵學生積極創(chuàng)設詞匯運用的任務和機會,彌補外語環(huán)境下英語語言運用的不足,積極使用激活策略,增加語言輸出,切實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