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燕,林翠綠,周雪綢,陳亞林
(溫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浙江 溫州 318000,1.防治科;2.質(zhì)管科;3.心身科)
精神分裂是一種復發(fā)率極高的慢性遷延性疾病,患者常出現(xiàn)幻覺、妄想、情緒紊亂、認知功能障礙等癥狀[1-3]。即使采取藥物治療聯(lián)合護理指導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當患者回歸社會后,仍因意志力減退、主動性缺乏影響康復效果,導致病情反復發(fā)作[4-5]。近年來,訪談模式在精神分裂患者康復期間逐漸受到重視[6]。國外學者阿科瑟和奈特提出了與半結(jié)構(gòu)式深度訪談相應的一種訪談方法—漸進式聚焦法。漸進式聚焦訪談是一種心理干預方式,從被訪談者的興趣、日常生活或行為入手,根據(jù)訪談者的回答展開并延伸到目標領域,合理規(guī)劃訪談時間、及時調(diào)整訪談計劃,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挖掘個體或團體處理問題的能力。目前,漸進式聚焦訪談暫未用于醫(yī)療領域中,本研究本著探索性目的,對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患者開展了漸進式聚焦訪談模式,取得了較好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溫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收治的84例精神分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國際疾病分類(ICD-10)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7];②具有一定閱讀、理解、溝通能力;③精神病史>2年。排除標準:①存在認知障礙;②住院時間<4周;③不配合訪談者。將84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2例,2組患者性別、年齡、病史、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本研究經(jīng)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所有患者及其監(jiān)護者知情同意。
表1 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每組n=42)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即用藥指導、飲食指導、健康宣教、心理護理、休息運動指導)。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開展?jié)u進式聚焦訪談模式。
1.2.1 訪談前準備:邀請專業(yè)培訓人員對訪談護士進行集中培訓,培訓內(nèi)容包括語言表達、訪談技巧、溝通能力、應變能力等,且對所有護士進行考核,使其熟練掌握漸進式聚焦訪談技能。在開展每次訪談前,訪談者應根據(jù)訪談對象做好針對性準備,告知患者訪談時間、地點。訪談期間可借助PPT、視頻、音樂等多種形式以輔助訪談開展。
1.2.2 訪談計劃制定:每一位患者共進行7次訪談,分別于第1周訪談2次、第2~第4周每周訪談1次、第2 個月和第3 個月每月訪談1 次,每次訪談時間 30 min,訪談形式采取一對一、面對面訪談。
1.2.3 訪談計劃實施:①第1周:入院后第1~第3天,訪談護士與患者充分接觸,通過詢問患者“您平時喜歡做什么?您的興趣愛好是什么?”,了解其日常生活習慣、興趣愛好、成長背景以及心理狀態(tài)等,為后續(xù)訪談奠定基礎;入院后第4~第7天,針對前一次訪談的興趣愛好,集中展開討論,并從正面肯定患者的興趣愛好,拉近護患距離。②第2周:通過詢問“您可以分享印象最深的一次經(jīng)歷嗎”、“有哪些事最讓你開心或難過?”等問題,了解患者既往經(jīng)歷(挫折或成功經(jīng)歷均可),以“重新審視自己、發(fā)現(xiàn)自身閃光點”為目的,對患者做出的努力和改變給予肯定,幫助患者認識到自身優(yōu)點,并不斷尋找和改變自我,幫助其樹立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③第3周:從側(cè)面提出問題引導患者思考,漸漸引導患者說出自己的想法,如“疾病給您帶來了哪些影響?您覺得自己的心態(tài)如何?”,然后鎖定訪談話題,重點分析患者的矛盾心理,并積極尋找支持或反對患者內(nèi)心想法或看法的證據(jù),緩解患者不正確或矛盾的心態(tài)。④第4周:通過詢問患者“如何改變自己當前想法或行為?出院后如何安排生活、工作?”等問題,結(jié)合患者的表述,訪談者以精神分裂癥專業(yè)知識為導向,逐漸引導患者共同制定針對性康復計劃(包括生活自理、體育運動、人際交往、情緒管理等方面);并詢問患者“您認為在執(zhí)行計劃過程中會出現(xiàn)哪些困難?”,根據(jù)患者的回答再進一步給出可行性解決方案。⑤第2個月:對患者進行家庭訪談,詢問患者計劃的執(zhí)行效果,對患者在生活自理、體育運動、情感變化等方面做出的努力給予肯定和表揚,如:“作為您的責任護士,看到您認真執(zhí)行康復計劃,真為你開心!”;對執(zhí)行不足的患者給予鼓勵,增強患者信心和決心。同時根據(jù)患者個體情況,修改并確定適用于患者的康復方案。⑥第3個月:再次進行家庭訪談,訪談護士與患者共同回顧計劃的落實過程,提煉出這期間遇到的各種應激事件,共同探討正確的處理措施,幫助患者重新建立可行性策略,鼓勵其列出生活計劃和自我規(guī)劃,建立長效機制。
1.3 觀察指標
1.3.1 精神癥狀嚴重程度評估:干預前后采用簡明精神病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8]評價患者精神癥狀嚴重程度。量表共包括18項,每項采用1~7級評分(根據(jù)無癥狀、可疑或很輕、輕度、中度、偏重、重度、極重等程度分別記為1、2、3、4、5、6、7分),總分為18~126分,得分高低與患者精神癥狀嚴重程度成正比。
1.3.2 社會功能評估: 采用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9]評定患者社會功能缺陷程度,量表包括10項內(nèi)容,每項評分0~2分,總分0~2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社會功能缺陷程度越嚴重。
1.3.3 精神癥狀復發(fā)情況:干預后3個月對患者進行隨訪跟蹤,根據(jù)BPRS評分評估患者精神癥狀復發(fā)情況,BPRS得分≥36分或需要再次接受住院治療判定為精神癥狀復發(fā)。
1.4 統(tǒng)計學處理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2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2 組間比較用χ2檢驗;用Kaplan-Meier法繪制復發(fā)率曲線。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精神癥狀嚴重程度比較 干預前2組患者BPR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2組患者BPRS評分均明顯低于干預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BPRS評分比較(每組n=42,
表2 2組患者BPRS評分比較(每組n=42,
組別 干預前 干預后 t P對照組 65.13±10.10 55.74±9.66 4.354 <0.001觀察組 64.98± 9.78 48.55±8.45 8.238 <0.001 t-0.069 -3.631 P 0.945 0.001
2.2 2組患者社會功能比較 干預后2組SDSS較干預前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2組SDSS評分比較(每組n=42,
表3 2組SDSS評分比較(每組n=42,
組別 干預前 干預后 t P對照組 4.95±0.71 4.69±0.62 0.952 0.344觀察組 5.01±0.73 3.61±0.59 7.880 <0.001 t-0.432 -7.440 P 0.667 <0.001
2.3 2組患者精神癥狀復發(fā)情況 3個月后對照組復發(fā)率為35.71%(15/42),觀察組復發(fā)率為11.90%(5/42),2組精神癥狀復發(fā)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050,P=0.008)。見圖1。
圖1 干預后3個月2組患者復發(fā)率Kaplan-Meier曲線
在精神疾病??漆t(yī)院,精神分裂患者超過住院患者的67%,約占門診患者的60%[10]。心理干預是促進患者康復的重要手段,其中訪談模式逐漸得到重視。訪談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的咨詢方式,旨在改變患者的內(nèi)在動機,進而糾正患者不良行為[11-12]。 漸進式聚焦訪談是積極心理治療的一種方式,從被訪者的興趣焦點入手,逐漸延伸至目標領域,分析和處理被訪者的矛盾心態(tài),幫助其利用身邊資源解決問題。本研究本著延續(xù)性護理的目的,從患者入院到出院后一段時間內(nèi),對精神分裂患者持續(xù)開展了漸進式訪談模式,發(fā)現(xiàn)其在減輕患者精神分裂癥狀嚴重程度、降低復發(fā)率以及提高社會功能方面具有積極意義。
研究發(fā)現(xiàn)[13-14],精神分裂患者的癥狀嚴重程度是影響其社會功能的重要因素,甚至高于認知功能。本研究開展?jié)u進式聚焦訪談后,患者精神癥狀嚴重程度明顯降低,且復發(fā)率也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該訪談模式可明顯降低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和復發(fā)率。究其原因:①訪談者從側(cè)面提出問題引導患者思考,分析患者的矛盾和心理,通過積極尋找支持或反對這些想法的證據(jù),幫助患者緩解了不正確或矛盾的心態(tài),提高了患者適應度,進而精神癥狀有了明顯減輕[15-16];②在7次訪談過程中,訪談者幫助患者建立可行性解決方案,并對其計劃實施效果進行監(jiān)督、檢查和重新修訂,不斷提高患者應對應激事件的處理能力,進而有效降低精神癥狀復發(fā)率[17]。
對于精神分裂患者來說,干預的主要目的是幫助患者早日回歸社會生活[18]。因此,提高患者社會功能至關重要。常規(guī)訪談模式無法深入患者內(nèi)心世界,缺乏針對性交流,患者的行為改變能力自然較低[19-20]。漸進式聚焦訪談有以下幾大特點:①首 先從患者興趣領域、日常行為切入,以相對平等的對話進行訪談,可以拉近護患距離,提高患者信任度,為順利訪談打下良好基礎;②訪談者總是以“欣賞”的眼光看待患者,使患者備受鼓舞,大大減輕負面情緒,使患者潛意識里認為能夠積極融入社會;③訪談者充分認同患者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從正向角度構(gòu)建目標,提升患者自我效能,進而促進患者自我反饋和自我評價,積極投入康復計劃;④訪談者通過幫助患者利用身邊資源集中焦點解決問題,本身可提高患者社會行為能力;⑤根據(jù)計劃的落實過程共同探討正確的處理措施,幫助患者重新建立針對性的可行性策略,建立長效機制,使患者進入良性長效循環(huán)過程,可進一步提高患者社會功能。
綜上所述,漸進式聚焦訪談在精神分裂患者中應用良好,可降低患者精神癥狀嚴重程度和復發(fā)率,提高社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