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梅
【摘 要】 小學生思維開闊、聯(lián)想能力豐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果能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善于聯(lián)想的特點,避免其在呆板的傳統(tǒng)課堂中被動學習,那么就可以極大地促使學生深度融入課堂,從而提高學習效果。為此,我們教師要給學生留下“遐想”時空,讓學生的思緒在語文課堂上盡情遨游,情感流淌,真正構(gòu)建情智飛揚的語文課堂。
【關(guān)鍵詞】 小學語文;遐想;情智課堂
學者孫雙金在研究中提出了自成一派的情智教育,認為要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和智慧,啟發(fā)學生思考。我在教學中給學生留下了大量的遐想空間,積極構(gòu)筑情智型語文課堂,讓學生提高學習能力。
一、有意留白,引導自主感悟
在教學中可以留下一定的教學空白,讓學生擺脫單一化的學習模式,讓學生在遵從自己理解規(guī)律的基礎上進行學習。這樣就能讓語文課堂變得更有情境和趣味,讓學生積極展開自主感悟。這樣的學習能體現(xiàn)情智課堂的特點,能讓學生的感悟不斷深入下去,聚焦文章重點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
在教授六上第8課《愛之鏈》這篇課文后,我故意留白,引導學生展開自主探究。我提出問題:“文章的最后,女店主吻了丈夫的臉頰,并且說‘一切都會好起來的。那么,你覺得他們的生活真的能好起來嗎?”我并未要求學生直接回答問題,而是給了學生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充分地閱讀課文,并且圍繞該問題展開討論,說說自己的感悟。如有的學生提出:“這只是一個美好的祝愿,作者都不知道他們是不是能好起來?!贝藭r有學生提出:“我覺得他們能好起來的,因為會有更多的人幫助他們啊?!贝藭r有其他學生得到了啟迪:“是的,文章寫的就是愛相互傳遞的故事,所以會有更多的人將愛心傳遞給他們,他們的生活自然會變好。”在這樣的討論中,學生對于文章的內(nèi)容和主旨都有了更深入的感悟,理解也更為深刻。
我在教學中多留下問題,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思考,這樣能讓學生在主動歸納的基礎上進行認知強化,促使學生深度融入課堂,真正讓學生的思維與情感通過文本與作者、與人物達成共振。同時,由于學生整體理解能力有所不同,所以如果能適當留白,就能讓學生獲得更多深層認知,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學習能力展開強化學習。
二、鼓勵質(zhì)疑,主動深化認知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在語文教學中也要給學生更多的機會,鼓勵學生展開自主質(zhì)疑。在思考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跳出依賴教師講解的桎梏,主動釋放自己的潛能。我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然后再展開主動探究和討論,最后嘗試自己解決問題。在這樣的質(zhì)疑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和認知能力也得到了不斷深化。
在學習六上第12課《姥姥的剪紙》時,我就鼓勵學生展開質(zhì)疑,說說在理解中有什么困惑的地方,并和同伴一起進行討論。如有學生提出:“文章中提到姥姥用剪紙將‘我拴在屋檐下,‘拴不是指用繩子捆著嗎?剪紙如何能捆人呢?”我引導學生進行討論,說說作者為何用“拴”字。如有學生提出:“這里的‘拴其實沒有捆的意思,指的是姥姥的剪紙吸引了‘我,讓‘我流連忘返,不再頑皮。”此時還有學生提出了新的問題:“當‘我長大后遠去了,姥姥的剪紙是不是不再能‘拴住我了呢?”有學生提出:“‘我的身體雖然離開了,但是心還在姥姥那里,所以‘我就算是做夢也會夢到姥姥的剪紙。這說明姥姥的剪紙對‘我的影響很大?!痹谶@樣的探究中,學生通過自主質(zhì)疑的方法深化了對于文章的理解。
充滿質(zhì)疑的課堂才最具生機,也才更有活力。鼓勵學生質(zhì)疑,就是鼓勵學生進行深入理解,完善自己的思維。這樣學生就能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到研讀中,學生思維能得到提升和發(fā)展,進而提高自己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情智語文體現(xiàn)了語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統(tǒng)一的特點,學生的質(zhì)疑則是情智課堂中結(jié)出的“碩果”。
三、對比遷移,實現(xiàn)價值拓展
小學生聯(lián)想能力很強,我組織學生積極展開對比和遷移,讓學生進行能力拓展。除了對比同一篇課文中的內(nèi)容以外,我還鼓勵學生對比不同課文的內(nèi)容,這樣學生的對比能力可以得到提高。在遷移的過程中,我鼓勵學生展開仿寫等活動,這樣學生就能在讀寫結(jié)合的學習中更好地實現(xiàn)價值拓展。
在指導學生學習六下第2課《三亞落日》時,我首先鼓勵學生展開文章內(nèi)的對比閱讀,說說作者如何描寫不同時間段內(nèi)三亞落日的狀態(tài)。學生發(fā)現(xiàn)作者通過“快樂的孩童、大紅燈籠、跳水員”等不同的比喻展現(xiàn)出了三亞落日不同階段的狀態(tài)。此后我又鼓勵學生展開不同文章之間的對比閱讀,讓學生將《三亞落日》和《煙臺的海》放在一起進行對比閱讀,說說同樣是寫景類的作品,這兩篇文章有什么不同的特點。學生從觀察地點、寫作順序等方面入手展開了深入的比較。最后我又鼓勵學生展開遷移活動,嘗試展開寫作活動,創(chuàng)作寫景類的文章,讓學生思考哪篇文章的寫法更好,在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能否將兩篇文章的特點融會貫通,思考如何能寫出情景交融的特點。在這樣的對比遷移中,學生的理解更為深刻,逐步掌握了寫作的要點。
學者懷特海提出不重視智慧訓練的民族是要滅亡的民族。陶行知認為知識是通過外在獲得的,而智慧則是個體內(nèi)在生成的。在情智語文的課堂中,要注重促使學生形成言語智慧,發(fā)展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有意識地通過對比遷移的活動,讓學生在對比中發(fā)現(xiàn),在對比中提升,從而促進學生不斷提高言語智慧,發(fā)展語言素養(yǎng)。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在想象的基礎上展開多元化的探究學習。學生在想象中能展開自主感悟,能深化認知能力,學生的能力可以得到不斷發(fā)展。這樣的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不僅可以極大地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的需求,更展現(xiàn)了情智型語文課堂的特點,讓學生在這樣的語文課堂上既獲取新知,更愉悅情感。
【參考文獻】
[1]李銀芬.建構(gòu)情智交融的深度語文課堂[J].基礎教育研究,2015.
[2]李愛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質(zhì)疑問難[J].教育評論,2000.
[3]包洪.建構(gòu)詩意閱讀、情智共生的語文課堂——以《在烈日和暴雨下》的教學為例[J].語文教學通訊,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