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宇婷
摘要:進入21世紀信息時代,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網絡信息成為了不可替代的社會財富,成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它深刻影響了人類生活生產方式,并且驅動了科學技術的創(chuàng)新。但是網絡信息太過繁雜且良莠不齊,導致了一些居心不良之人通過互聯網信息潛移默化地改變著群眾的思維與心理的現象,這對國家網絡安全提出了挑戰(zhàn)。
關鍵詞:意識形態(tài);思想政治;意義
一、加強黨的領導,加快完善互聯網管理領導體制
意識形態(tài)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這項工作也逐步地從傳統(tǒng)領域延伸至網絡領域。自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網絡意識形態(tài)一直是高度重視的,習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發(fā)表了關于網絡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闡述,當前網絡意識形態(tài)的總體趨勢也逐漸向好。然而網絡意識國家安全與社會穩(wěn)定形態(tài)在國際、國家、社會、個人四個不同領域中也時刻面臨著新挑戰(zhàn),牽扯到國家安全與社會穩(wěn)定,這需要黨中央加強意識形態(tài)建設繼而更有效地應對互聯網安全治理水平。
隨著近年來互聯網對傳統(tǒng)媒體的沖擊,以微信為代表的社交軟件用戶飛速增長,網絡信息可以通過這些社交軟件迅速傳播至相當大的范圍。但是互聯網管理機制的發(fā)展遠遠落后于互聯網自身的發(fā)展,現行管理體制的弊端愈發(fā)明顯。2013年,習近平指出,管理體制的主要問題是多頭管理、職能交叉、權責不一、效率不高。想要解決這些問題,習近平提出的解決辦法是加強黨的領導,完善互聯網管理領導體制。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網絡空間也應該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加強黨的領導,加大依法管理網絡力度。網絡一直都存在意識形態(tài)相互摩擦競爭的問題,這個問題的復雜性在于,網民受限于自身知識儲備與眼界而無法在錯綜復雜的信息中進行足夠理性的判斷或思考,他們難以分辨信息的真?zhèn)危腋鼉A向于相信可以使自己的情緒被煽動起來的信息,更有甚者通過一些可以匿名的媒體軟件平臺大肆宣揚不利于社會穩(wěn)定的負面情緒以引起更多的共鳴,導致很多網民時常被負面意識形態(tài)“俘虜”。因此,網絡輿論引導成為關系國家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的突出現實問題。習近平在“2·19”講話中指出,“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堅持黨性原則,最根本的是堅持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p>
做好黨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關鍵在人。對于新聞工作者,他們的價值觀會直接影響到民眾對新聞報道的理解,尤其是在我國移動互聯網用戶基數很大且仍在不斷上升這樣的條件中,因此新聞工作者必須要堅定信仰,樹立正確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正確引導新聞輿論的風向。對于黨的領導干部,在互聯網意識形態(tài)工作上,也要從人民利益出發(fā),利用互聯網深入群眾,站在群眾的立場上發(fā)現社會矛盾,思考并解決群眾周圍的問題,與此同時積極傳播黨的政策主張。
二、牢牢掌握網絡意識形態(tài)工作話語權
近年來,各種政治謠言遍布網絡,對網絡意識形態(tài)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戰(zhàn)。一些圖謀不軌分子先是以自由、平等、民主、人權等字眼占領道德與法律地制高點,以獲得民眾的支持,有組織性地攻擊某個具體的政治人物,隨后又攻擊其所處的政治組織,進而攻擊該政治組織賴以生存發(fā)展的社會制度。這些網絡水軍在社交媒體上廣泛地傳播謠言以使民眾產生焦慮,階層不斷分化加劇了社會的動蕩,甚至“中國崩潰論”這種聲音也在國際國內輿論中此起彼伏。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經濟建設與科技發(fā)展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也引起了西方發(fā)達國家的恐慌,他們借由網絡技術的先進優(yōu)勢,戴著度數極深的有色眼鏡,披著批注自由的外皮,使用各種手段,在作為繼海陸空太之后的“第五戰(zhàn)場”的網絡空間不停沖擊并消解著我國的主流價值觀。在這樣的背景條件下,網絡空間成為了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主戰(zhàn)場,其重點便在于加強對網絡意識形態(tài)工作話語權的掌握,在網絡技術與輿論引導這兩個方面都應該有所建樹。
近年來我國的互聯網技術取得了飛速的發(fā)展,但是由于起步晚、缺乏該領域人才等原因,在核心技術上與發(fā)達國家仍有巨大差距。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fā)達國家掌握著絕大多數互聯網核心技術,例如微軟公司開發(fā)的windows操作系統(tǒng)目前在中國的PC市場份額不低于97.1%,幾乎處于壟斷地位,因特爾公司的cpu技術也傲視全球。這類核心技術的優(yōu)勢為西方國家將其意識形態(tài)與價值觀念滲透至中國互聯網提供了便利,嚴重影響到我國網絡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甚至會未接到我國網絡安全乃至國家安全,因此加大對核心技術自主創(chuàng)新及其他前沿方面的投入迫在眉睫,擁有自主研發(fā)的國際領先的互聯網產品才會在硬件的支撐上保證網絡意識形態(tài)工作話語權。
互聯網使人們獲取、傳遞信息的方式更便捷,改變了人際交往方式,對于社會的影響還在于構建在信息技術之上的新型產業(yè)與文化等。網絡媒體就是借由信息時代的到來新興的一種新型產業(yè),而網絡媒體自身就是一個紛繁復雜的大輿論場,國內外各種社會思潮與價值觀念為了證明自己的優(yōu)越性激烈碰撞。但是網絡由于其全球性、即時性、交互性等特點,使得每一個觀點都有可能在網絡空間中掀起波瀾。由具體社會事件引起意識形態(tài)論爭、論戰(zhàn)的輿情事件每天都在發(fā)生、發(fā)展。小到盲道修建、影視節(jié)目、警察執(zhí)法,達到政府規(guī)劃、中央決策,一系列大大小小的社會事件在網絡上都可能被上綱上線為社會制度問題。對于這些輿情事件,要站在群眾的視角上剖析事件發(fā)生的前因后果,做好跟蹤報道并時刻準備辟除謠言。遇見有強烈政治敏感性的輿論,這往往是有組織有計劃性的攻擊性輿論,權威部門既不可以在未查明真相前盲目做判斷而導致民眾的誤會繼而激起群奮,又不能在輿情事件的發(fā)展中出現滯后而導致謠言或質疑,非??简灳W絡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推進能否順利施行。所以輿論引導時要站在百姓視角,思百姓所思,想百姓所想,拿捏好分寸,盡可能做好輿論引導工作。
加快完善互聯網空間治理體系建設,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
由于網絡魚龍混雜充斥斗爭的環(huán)境,各國對互聯網空間的法制建設的態(tài)度都很嚴肅,加快完善互聯網空間治理體系建設成為一種迫切的現實需要。黨認識到相對西方國家而言,我國的網絡空間法制化道路的推進比較緩慢。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加強互聯網領域立法,完善網絡信息服務、網絡安全保護、網絡社會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依法規(guī)范網絡行為”。2015年9月,習近平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指出,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要講法制并維護國家的主權和利益。
目前我國的網絡空間治理并不樂觀,網絡謠言、網絡詐騙、網絡暴力、隱私泄露、病毒攻擊等亂象屢禁不止,這些亂象對居民的人身安全與財產都造成了威脅,對社會的安穩(wěn)造成了巨大負面影響,阻礙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進程。近年來,我國在網絡空間治理方面出臺了許多法律法規(guī)以規(guī)范國內互聯網秩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等針對互聯網服務、網絡游戲網絡教育這類領域的十余部法規(guī)。但是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一方面是我國立法效率較低,法律的建立遠落后于互聯網的發(fā)展速度,而且立法沒有前瞻性,多數情況下是問題已經出現,相關部門才針對這些問題出臺法律法規(guī)。另一方面是由于網絡的復雜性,網絡事件的定責更加困難,一些違法分子打著法律的擦邊球制造著混亂,而現有的法律條文卻對其束手無策。
互聯網空間安全是國家安全的一個前提條件,所以我國互聯網空間治理體系的建設仍任重而道遠。網絡監(jiān)管部門要承擔起網絡管理與執(zhí)法的推進順利進行,互聯網企業(yè)也要配合監(jiān)管部門在互聯網空間法制建設中貢獻力量,全體網民也要多加配合參與到網絡社會的治理中。依法治理網絡空間,維護公民合法權益。既要規(guī)范公民上網行為,又要保證他們的合法權益與隱私安全,長此以往才能逐步建立網絡世界的清朗環(huán)境。
三、建立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增強國際話語權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巴西國會發(fā)表演講時提出,國際社會要本著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原則,通過積極有效的國際合作,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習總書記強調,構建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需要各國磋商配合、開放聯動,各國要在不損害別國網絡安全的條件下維護自己的信息安全。
然而,我國融入互聯網治理國際事務的過程并不順利,除了自身互聯網技術受限與法治化不強等因素外,更重要的一點在于我國的國際話語權不夠強大。宣揚西方思想與價值觀念的網站占整個互聯網的80%以上,雖然我們是全世界網民數量最大的國家,但是國際上在互聯網起到主導地位的國家并不是我國,決策與規(guī)劃仍然由美國為首的發(fā)達國家操刀,這使得國際互聯網格局變得毫無公平可言。以美國為代表,一方面美國政府希望促進互聯網的開放自由以便于美國意識形態(tài)在互聯網中的傳播,繼而在國際社會上攫取更大的利益;另一方面,美國對于斯諾登揭露的“棱鏡計劃”這一惡劣的監(jiān)控事件卻采取了曖昧態(tài)度,這體現出其對于國際網絡秩序的治理具有雙重標準。
總結
“信息領域沒有雙重標準,不能犧牲別國安全謀求自身所謂絕對安全?!边@是習總書記提出的“中國態(tài)度”。技術霸權維持得了一時,維持不了一世,健全國際執(zhí)法合作機制,規(guī)范律法,坦誠合作才能共贏。我們要在遵循互聯網精神的前提下,發(fā)揮作為聯合國五常之一的作用,在互聯網治理事務上取得合理的話語權,向全球輸出中國文化,展現中國智慧。
因此,意識形態(tài)工作極端重要,積極搶占網絡空間這一意識形態(tài)斗爭主戰(zhàn)場的制高點,贏得話語權,維護網絡空間主權及網絡空間意識形態(tài)安全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國內,我們應加強黨的領導,完善網絡空間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斷奮斗。國際上,積極建立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增強國際話語權,倡導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這一創(chuàng)造性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