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稀
(貴州省黔西縣第四中學 貴州 畢節(jié) 551500)
化學用語的特點就是比較理解,但是在不用的過程中會比較容易忘記,化學教材當中各部分知識與化學用語都是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將化學用語穿插到教學當中,引導學生解答化學問題時要用化學用語理解,教師要經常與學生互動,是學生達到會讀、會寫、會用的要求,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個人學習習慣。在課堂教學及課后作業(yè)環(huán)節(jié)當中,教師要注重不斷糾正學生在書寫中的錯誤習慣,作為教師比起讓學生學習新的知識,這是更加困難的教授過程。所以,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做到一絲不茍,嚴格的要求學生化學用語的讀寫必須規(guī)范、工整,當學生寫作錯誤時應當及時糾正,避免學生養(yǎng)成不良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化學用語讀、寫是非常重要的。隨著化學學習內容逐漸增多,有很多的學生對化學用語的理解不夠深刻,不容易練熟記準,學過的內容又比較混淆,這就導致了學生學習的化學用語較為混亂。為此,教師就要注重每一種化學用語學習都要讓學生在基礎掌握了的情況下,練熟記準。練習的關鍵就是寫,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在寫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記憶,熟悉讀法,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化學用語是表示物質結構與組成等方面的圖式符號,是化學事物與化學概念的直接表示,理解化學概念涵義對掌握與運用化學用語有著積極意義。從復習元素符號與涵義入手學習新課,更利于學生對元素符號知識的鞏固與新課學習準備。理解化學概念涵義是學生熟練運用化學用語的重要前提,也是積累化學知識的根基,這也是教師應當注意的。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化學概念涵義,可用圖式方法形象的描述分子原子,再用元素符號等對照,做到實與名結合,最終夯實化學用語書寫基礎。將化學反應原理與符號圖式等要素充分結合,拓展學生聯想思維,增強記憶理解,更能夠提高化學用語記憶效率。
化學用語涉及范圍較廣,是學習難點,教師應當注意難點分散,尤其是在緒言課環(huán)節(jié),應當陸續(xù)出現元素符號,引導學生多見多寫,逐步形成記憶。再逐步講解化學用語內涵,便于學生輕松掌握。尤其是在學習反應方程式時,因為沒有熟練的書寫,導致學生對產物與反應物的化學式不能快速寫出,還需多加書寫練習。教學中注重階段性總結,采取邊寫邊練的方式復習反應方程式,要求學生找出新學到的化學方程式與化學式,通過聽寫等方法鞏固與強化化學用語。相似的化學式采取對比等方法總結,引導學生找出異同點,做到所學知識學以致用與觸類旁通。
掌握與使用化學用語同樣重要,但針對學生使用用語這一智力技能的培養(yǎng)應當采取循序漸進原則,不能一蹴而就,引導學生由易到難與由淺到深的完成練習,逐步熟悉與掌握化學用語,最終實現會寫會讀與會用。在使用化學用語時常出現化學元素大小寫混淆或是上下標書寫不規(guī)范、氣體符號亂寫、必要條件書寫忽視等問題,教師可以借助錯題教材,讓學生充分暴露錯誤,引導學生分析原因與糾正。尤其是在讀化學用語時,常出現化合物混淆等問題,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區(qū)分化合物,并要求學生明確掌握命名規(guī)則,深化講解化學用語涵義,注意化學方程式與數學方程式的區(qū)分。唯有反復練習,且學習方法正確,才能確保學生熟練掌握與自如使用化學用語。可采取符號或名稱互現等方法,完成化學式與元素符號的練習。活躍課堂氛圍,通過趣味性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開放性的課堂氛圍中積極參與與動腦思考,如采取競賽等方法引導學生說出元素符號或化學式的涵義與名稱等,或是學生根據教師描述的反應寫出反應方程式等,或是引導學生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出物質的制取與鑒別等,逐步提高學生理論實踐綜合能力,實現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化學是學生在初中階段需要重點學習的科目之一,而學生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往往由于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或是部分知識點學習難度較大等等原因導致了學生對于化學知識難以徹底掌握,這一問題就引起了廣大教學學家的重視。根據教學人員研究發(fā)現,如果學生能夠熟練的掌握化學用語,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效率,更加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yǎng),那么如何科學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化學用語并保證其能夠熟練地使用就成為廣大初中化學教育人士普遍關注的問題。上文對初中化學教育中學生化學用語的掌握和使用展開了論述,尋求幫助學生高效掌握化學用語的科學途徑,并擴大學生使用化學用語對于化學學習的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