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曉嵐
(四川省西昌市第二小學 四川 西昌 615000)
小學生由于生活閱歷較膚淺,對一些數(shù)學知識的理解還存在一定的難度,所以在課堂授課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巧妙的運用學生的日常生活常識,把需要學習的新知識實現(xiàn)完美的轉化,發(fā)揮知識遷移的功能。教學實踐已經證明,小學生對于熟知的知識學習興趣較濃厚,學習熱情較高漲,也有利于提升教學的質量。本文中,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探究了一些實現(xiàn)數(shù)學生活化教學的措施,希望能促進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發(fā)展。
目前的小學教材已經不是粗糙的理論教授和完全的數(shù)學符號了,在數(shù)學教材中有引人注目的插圖,有生活問題大探究,也有生活小實驗等,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利用好這些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熟知的環(huán)境下進行學習。小學生對于陌生的知識和學習內容來說,興趣較淡,為此,優(yōu)秀的數(shù)學教師會把這些知識內化到日常生活中來,將數(shù)學教學與生活融合起來,勾勒出“生活畫面”。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更需要構建生活化的情境,比如在一年級新同學入校之后,數(shù)學教師在新課上就可以這樣引導學生:歡迎大家來到我們美麗的學校,為了迎接大家的到來,學校在校門口特意布置了花盆的擺放,你知道校門口兩邊一共擺放了多少盆花嗎?每一盆花中有多少朵?再看看我們這個新組成的班級,共有多少名學生呢?其中男生有多少?女生有多少?是男生多還是女生多呢?學生對這些問題的答案是回答不上來的,這時候教師就要引導學生,隨著我們學習的深入,這些知識我們都會慢慢的解決,也告訴了學生生活中處處是數(shù)學,并且學習數(shù)學的目的就是解決實際問題,這樣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幫助學生樹立數(shù)學思想。
教學實踐證明,不同的教學方式中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是不同的,其中學生參與探究的問題了解最為深刻。小學數(shù)學學習中,很多的內容和牽涉到的問題就是現(xiàn)實中學生經常遇到的問題,并且學習的知識也都是為增強學生的生活能力而預設的。所以在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利用好學生資源,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體驗情境,讓學生通過身臨其境的參與來感悟知識和內化知識。如學習《人民幣的認識》時,主要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對紙幣的面值和用圖有一個全方位的了解,那么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演示超市購物的場景,有的充當售貨員,有的作為消費者,通過模擬的購物讓學生直觀的體驗到紙幣的價值和面值等相關知識,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元、角、分之間的關系,這樣不但實現(xiàn)了寓教于樂,也提升了教學質量。再如,在學習完數(shù)數(shù)之后,為了讓學生盡快的掌握這些數(shù)字,教師可以開展報數(shù)的游戲訓練,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掌握已經學習的數(shù)字。
小學生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在表達上盡量的做到簡單易懂,最好能貼近學生的生活,用學生的語言來講授知識和剖析問題。同樣的教學內容,不同的表達方式必然會帶來不同的教學效果,枯燥乏味和單調抽象的語言表達會導致學生索然無味,生動形象直觀的表達就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教學活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學習“<”、“>”時,教師就可以運用生活化的語言編織成順口溜,讓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大于號、小于號,兩個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開口在前是大于,兩個數(shù)字中間站,誰大對誰開口笑。本來容易混淆和不易理解的知識,經過這樣的語言描述,學生就可以很簡單的掌握大于號與小于號的知識點了。
教育心理學認為,小學生在接受知識的時候,往往先入為主的都是問題的表象,一旦表象根深蒂固,表象不但可以儲存,而且可以對儲存的表象痕跡進行加工改組,形成新的表象,即想象表象。當資料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后,還有可能學生通過無形的表象知識積累,形成一定的知識結構,探究出一定的規(guī)律性。在教學的過程中,使用形象教學,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想象情境,構建問題情景,給學生一定的思考和探究空間。在問題情境的使用中,可以通過故事情境、圖片情境、語言情境等,拉進知識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fā)揮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每一個教學內容都有相應的展開方式,可以根據(jù)教學需要,設計出一些形象化的情節(jié)、游戲,有助于激化課堂氣氛。
在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的口算時,方法是多種多樣的,無論是教材還是輔導材料,都展示了不同的方法。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具體分析,結合問題的方法找出最恰當?shù)挠嬎惴椒?,構建學生的教學思維。例如計算“9加幾”的時候,可以采取“點數(shù)”、“接著數(shù)”、“湊十”和“根據(jù)具體題目選擇特殊方法”等,至于采取哪種方法都需要看9加的數(shù)字是多少。在“8、7、6加幾”部分呈現(xiàn)有“拆小數(shù),湊十數(shù)”、“拆大數(shù),湊小數(shù)”和“交換加數(shù)的位置”等,同樣采取何種方法,都需要看后面加上去的數(shù)字是多少。
小學生天生好玩,喜歡游戲,而在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過程中,很多的知識恰恰可以通過游戲的教學模式來闡述。在游戲的過程中,不但可以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率還能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為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創(chuàng)設最佳環(huán)境。游戲教學是一種探究式教學,也是一種自主參與式教學,一般來說教學效果較好。如在教學了“20以內的加法”后,讓學生從家里拿來1—10的撲克牌玩,在課堂中玩加減游戲和比大小的游戲。又如,在學生認識了10以內的數(shù)后,設計一個擺數(shù)字的游戲,讓學生用火柴棒擺數(shù)字,說說每個數(shù)字用了幾根火柴。然后告訴學生只要移一移,添一根或去一根,這些數(shù)字之間能夠相互變化,讓學生通過合作游戲,自己去發(fā)現(xiàn),然后匯報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