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6日,號稱“1-5分鐘看完10萬字”的“量子波動速讀法”在網(wǎng)上引發(fā)熱議。按照其介紹:這是一種革命性的閱讀方式。波動速讀法的英文是Ouantum SpeedReadinq,簡稱QSR,并非普通的速讀法,在波動速讀過程中讀者只需以高速翻動書本(類似于洗撲克牌的速度)甚至不需翻開書本閱讀就能理解書中內(nèi)容。它以迅速激活右腦為目的,通過想象訓練、視覺訓練、高速度視讀訓練等,全面提升信息轉(zhuǎn)換成圖像的能力,讓你數(shù)十倍地提高閱讀速度與質(zhì)量。它以迅速激活右腦為目的,激活我們大腦的松果體,讓讀者在腦海中能夠真正看到鮮明的圖像甚至像看電影那樣,讀者可以對內(nèi)容有更深層次的理解,讀者甚至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及寫書的意圖。讀者能全面提升文字信息轉(zhuǎn)換成圖像的能力,數(shù)十倍地提高閱讀速度與品質(zhì)。
培訓機構宣稱,只要掌握了量子波動速讀方法,就能在10分鐘內(nèi)閱讀一本10萬字左右的讀物,并準確復述80%以上的內(nèi)容,“直接以心靈感應的方式高速獲取信息”。記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杭州、駐馬店、深圳等地均有類似機構開展相關培訓,收費在6000元半年到26萬“終身制”不等。
“10分鐘閱讀10萬字”,這超高速遠勝于人們常說的“一目十行”。更有甚者,閱讀者只需一遍遍翻閱手中書本,就能閱讀并理解其中內(nèi)容,這在常人看來簡直就是天方夜譚。盡管“量子波動速讀”打著“量子”科學的宣傳噱頭,但只要人們稍加理性分析,便不難看穿其違反科學、有悖常識的荒誕與虛假。
適用主題:偽科學;焦慮;考試壓力……
文本解讀:吉林省通化市板石河中學何霞
角度一:切紉盲目相信偽科學
“量子波動速讀”的翻書“感知”和心靈“感應”荒唐離譜。按照培訓機構的說法,“真正的量子波動速讀甚至都不需要使用眼睛來參與閱讀,而是使用HSP能力里面的透視能力、心靈感應等能力來接收波動的信息”。這不免讓人想起之前曾風靡一時的“蒙眼識字”“聽聲音識字”等虛假宣傳。他們也同樣宣稱可以通過開發(fā)大腦潛力,讓孩子具備蒙眼識物、超速記憶甚至過目不忘的特殊能力。但此后均被公開測試等方式證偽,所謂“蒙眼識字、聽聲音識字”不過是通過偷看等作弊手段完成的“奇跡”。就是這種明顯有悖常識且常人不難看穿的偽科學、假把戲,卻能忽悠不少家長篤信不移并且趨之若鶩。原因很簡單,就是培訓I機構看透了當下眾多家長的教育焦慮,利用他們不愿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攀比爭勝心理,再輔以有鼻子有眼的“科學”包裝,不怕家長不出現(xiàn)“寧可信其有”或“寧濫勿缺”的心理撫慰。
角度二:尊重兒童的天性
當代教育的壓力下,中國家長熱衷于顛倒順序——制造“年紀輕輕的博士”和“老態(tài)龍鐘的兒童”。我們總能在新聞中看到“十幾歲考入名校”的報道,大眾對這些早慧小天才的追捧,折射出當下教育觀念中的“神童崇拜”。家長們信奉越小越好,渴望天才,渴望神童,是對激烈的競爭和有限的教育資源的無奈。然而,在一場又一場的神童培訓角力之中,兒童并沒有“天性被當做兒童”,他們的本性沒有得到尊重,反而成為了五花八門的補習培訓I中的試驗品。
角凄三:讀書的過程是厚積薄發(fā)的過程
讀書學習原本就是一門老老實實的學問,只有踏踏實實地遵循規(guī)律、刻苦努力、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才有望學有所成。那種希冀畢其功于一役、總想通過某種“科學”利器或捷徑方法達到偷懶?;ⅰ耙灰贡└弧钡钠髨D,不僅純屬幻想,更極易上當受騙。到頭來,耗費的不只是金錢,還有寶貴的時間和精力。
學生運用示例
每個人都是蒼穹中小小的星辰,我們在書中看到的永遠只是他人的人生和他人的理論?;蛟S有時會“于我心有戚戚焉”,但我們真正需要做的是扎扎實實地閱讀與“經(jīng)歷”,去感受自己用思考打造出來的人生。近日,“10分鐘閱讀10萬字”的“量子閱讀法”突然盛行,按照它的理論,閱讀者只需一遍遍翻鬩手中書本,就能閱讀并理解其中內(nèi)容。人們稍加理性分析,便不難看穿其違反科學、有悖常識的荒誕與虛假。正如理論需要實踐,“紙上得來終覺淺”。你的經(jīng)歷決定了你的感受,而你有自己對世界的敏銳認知,我們的心路歷程與思維力度是任何“快速閱讀”也囊括不了的。
——江蘇省東臺中學陸文穎《孔子心與莊子氣》
(編輯:王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