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錦升 高旺林
現(xiàn)如今,初中教學已經跟隨新課改的步伐做出了多方面的調整,不僅形成了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也對基礎的教學模式進行了創(chuàng)新,不再完全采用以知識灌輸為主的傳授式教學,轉而加強了對各種新型教學模式的運用。情境教學法便屬于其中的一種,這種教學模式主要通過創(chuàng)設不同的語文教學情境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得學生愿意沉浸在語文課堂的學習氛圍中。同時,通過情境教學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合理運行,還有助于構建高效的語文教學課堂,充分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性,促使學生能夠從被動學習狀態(tài)轉變?yōu)橹鲃訉W習,不斷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改善教學效果。在將情境教學法運用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時候,教師需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將課堂完全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語文情境的引導下主動學習相關語文知識,并將語文教學與不同的情境相聯(lián)系,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逐步培育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在眾多的語文教學情境當中,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屬于較為常見的一種,對于這種教學情境的應用,教師應當在教學開展以前,優(yōu)先選擇對應的課文主題,然后結合情境教學的相關要求,設定針對性的學習目標和任務,接著以有趣的語言進行表述,使得學生能夠產生一定的學習疑問,并能夠帶著這些疑問去學習課文,探索課文中的相關知識點,形成高質量的教學課堂。問題情境教學法致力于在教學的實踐當中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得學生能夠主動學習和挖掘語文知識,并且需要學生借助現(xiàn)有的知識探索全新的知識。比如,在學習《桃花源記》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感悟作者在文中表達出來的思想情感: 漁人是如何發(fā)現(xiàn)桃花源的存在的?作者對于桃花林的景色是如何描寫的?桃花源人看到漁人有著什么樣的表現(xiàn)?桃花源人為何聽聞漁人所言會有“皆嘆惋”的表現(xiàn)?為什么桃花源再也找不到了?在提出這些問題以后,教師便可以鼓勵學生按照這些問題情境的引導,主動去探索課文,了解課文所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并在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獲得學習自信心。
以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形成的語文課堂,能夠幫助學生在問題的帶領下找尋文章的線索,玩味文章的意蘊,感受語文學習的獨特趣味。教師在創(chuàng)設語文問題情境的時候,需要選擇一些具有引導性質的問題,并通過這些問題來完成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促使學生能夠在解決問題的同時進一步鞏固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進而形成系統(tǒng)性的語文學習認知。同時,這些問題還應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夠吸引學生產生相應的閱讀和探索興趣,并成為學習課文的主要動力,不斷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初中階段的語文課文與生活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許多課文都是以生活為題材寫出來的,因而在語文知識中也有著相當多的生活語言。學生在學習這些知識的時候,如果僅僅局限在課堂當中,很難形成完善的語文認知。但如果能夠延伸到課堂外,必然能夠使得整個語文學習變得相當有趣,提高學生的語文意境。教師在將情境教學法運用到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時候,應當努力打開生活的大門,使得學生能夠在生活情境中不斷探索和學習語文,讓整個語文課堂都充斥著生活氣息,并帶領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主動體會語文課文中所蘊含的情感與意境,不斷拓寬學生的語文學習。
比如,在學習《春》這一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校園里尋找春天的影子,或者通過多媒體展示一些有關春天景色的圖片,讓學生看到這些生活化的春天畫面,并與課文中的內容相互照應和對比。如“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這句話便可以與校園里的草地相聯(lián)系,學生也能夠得出最為直接的認知。通過大量的生活情境圖片展示,學生將會被美麗的春天氣息所吸引,并被課文中的詩情畫意所感染,主動勾勒出美麗春景的畫面。在此基礎上,語文教師可以以這些情境引出課文主題,讓學生能夠進一步感受課文的生活特征。教師在選擇情境圖片的時候,應當充分結合語文內容,如對于課文中所描述的春雨、小草等,教師可以展示相關圖片,然后帶領學生一起感受這些春天的畫面,回憶相關的場景。接著,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閱讀課文和感受圖片的基礎上,將自己所得出來的感想闡述出來。這樣的教學活動開展,不僅能夠聯(lián)系實際,還能夠開拓學生的語文視野,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并讓學生了解到課文中所表述的主要內容,進而增加他們的知識積累,更好地完成語文學習。
生活情境教學課堂的創(chuàng)設,需要與實際生活相接軌,而教師也需要從生活中選材,以幫助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語文課文內容,嘗試著接觸作者在課文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語文認知。雖然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向和方法非常多,但是多數(shù)情境都離不開生活,只有從生活中取材,才能夠將語文知識延伸到課堂外,使得學生的學習不再是知識能力單方面的成長,轉而變成了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這也是現(xiàn)階段語文教學的本質目標。
在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許多課文都是故事性質,其中不僅蘊含了相當多的人物角色,還有他們的對白,面對這些課文所展開的情境創(chuàng)設,應當以角色情境為主。角色情境創(chuàng)設指的主要是在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創(chuàng)設有趣的角色情境,通過角色來帶動學生的學習效果,使得學生能夠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深層次感悟課文內容,也可以推動語文課堂的立體化,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夠為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角色情境教學這一方法,本身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特征,并且很大程度上符合新課改的創(chuàng)新實踐要求,能夠為學生的學習形成全新的推動力。
比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這一課文時,其中所涉及的角色包括皇帝、騙子、侍衛(wèi)、大臣以及后期起到關鍵作用的小孩,由于涉及的角色較多,因而在扮演的時候需要有許多學生的共同參與。教師首先可以在班內進行投票,選出其中的主要角色扮演者,然后將其他學生定義為百姓,緊接著便進入了情境模擬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優(yōu)先閱讀幾遍課文,并熟悉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臺詞,并嘗試著從這些臺詞的角度思考這些角色的性格特征,然后添加到自己所扮演角色的形象上。最后,學生便可以將整個課文立體化地展現(xiàn)出來。由于每個學生所扮演的角色有所區(qū)別,因而在設計情境的時候也需要與文本角色人物性格相互照應,進而深層次體會作者的中心思想。在學生展開角色扮演的時候,教師可以適當放開一些要求,鼓勵學生按照自己對課文角色的理解進行演繹,如適當添加一部分臺詞或者表演,以加深其他人對課文角色的印象,凸顯每個角色的獨特魅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加強彼此之間的合作,共同完成課文情境的演繹,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完成基礎的教學目標。
角色情境的創(chuàng)設目的在于通過全新的課堂情境來給予學生不一樣的學習體驗,在通過角色情境創(chuàng)設來展開語文教學活動的時候,需要盡可能引導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才能,將自己對于課文的理解最為直接地表現(xiàn)出來。這樣的情境學習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準確把握課文的學習要點,還可以推動課文知識的延伸和拓展,使得學生將現(xiàn)有的語文知識印象變得更加深刻,凸顯課文中的人物性格,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初中語文教學也應當進行多方面的教學拓展和創(chuàng)新,而情境式教學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實踐,不僅能夠形成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還能夠持續(xù)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認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方法,改善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