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海紅 林 僖
(1.上海財經大學 商學院,上海 200433;2.上海大學 經濟學院,上海 200444)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自出現以來就不斷受到國內外研究者的關注,關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定義,國內外學者提出了各自的見解。美國經濟學家Lage and Platt(2000)首次提出“翻轉課堂”的設想,認為“翻轉課堂”即將傳統(tǒng)教室里發(fā)生的事情挪到課堂之外,反之亦然。Baker(2000)提出了一個“翻轉課堂模型”(Model of Classroom Flipping),即通過提供網絡化的教學視頻等在線教學工具供學生課前進行自主學習,課上師生就學生遇到的個性化問題開展互動和深入交流。Baker還對“翻轉課堂”的本質首次進行了闡述,教師不再是課堂上的教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DeMaio and Oakes(2014)認為,“翻轉課堂”是一種顛倒的教學方式,其將傳統(tǒng)家庭作業(yè)調整為學生觀看教學視頻的形式,教師則利用課堂時間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指導和解決學生自學時遇到的問題。國內學者張金磊等(2012)認為,“翻轉課堂”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其通過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的師生角色,重新規(guī)劃課堂時間,以實現對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的顛倒安排。趙俊芳等(2018)認為,“翻轉課堂”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中,通過改變教學順序及知識傳遞方式,終結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狀態(tài),構建出開放、個性化的自主學習方式與教學模式,其主旨是培養(yǎng)學習者的學習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
“翻轉課堂”之所以能夠得到國內外學界的重視,在于其顛覆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一種適合于互聯網時代的新型教育模式。Millard(2012)認為,“翻轉課堂”奏效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學生能更好地參與到課堂的教學進程之中,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在小組合作中找到歸屬感。同時,教師個性化的指引和輔導有助于學生提升對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翻轉課堂”也給授課教師提供更多自由的教學時間以便發(fā)揮教學創(chuàng)造性。Herreid and Schiller(2013)進一步提出,“翻轉課堂”還可以通過在教學視頻后面附上小練習,使教師能夠有針對性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盲點和問題,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指導。黃又竹(2015)在他的論文中提到,“翻轉課堂”增加了學生和教師之間,以及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和接觸時間, 讓所有學生都能得到個性化教育。陸芳(2018)認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改善學生課堂參與度、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問題解決能力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關于“翻轉課堂”開展的問題,學界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研究。一是“翻轉課堂”如何開展。從教學方式的角度:田愛麗(2015)提出可以將慕課和“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有機結合起來,提高課程的教學效果。王書林和張瀝韋(2017)提出可以從知識淺層內化、知識深層內化與知識內化支持系統(tǒng)等三個要素設計“翻轉課堂”有意義學習的流程。Munir等(2018)提出可以將合作學習理論和“翻轉課堂”有機結合起來。從教學內容的角度:Milman(2012)強調教師可以通過在教學視頻中加入適當的停頓、重復和提問,來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并引領學生對不同問題的思考方向。張金磊和張寶輝(2013)提出可以將游戲化教學納入“翻轉課堂”的實踐之中,以提高課堂活躍度和學生的參與率。
二是“翻轉課堂”的評價。2012年6月美國教育咨詢公司針對“翻轉課堂”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0%的受訪教師認為“翻轉課堂”有助于改善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67%的受訪教師表示“翻轉課堂”的采用提高了學生在標準化考試中的成績。何朝陽等(2014)對美國邁阿密大學、中田納西州立大學等高校“翻轉課堂”教學過程的分析表明,“翻轉課堂”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改善課堂的教學氛圍,以及知識的內化方面均比傳統(tǒng)課堂更有優(yōu)勢。國內方面,馬秀麟等(2013)針對北京師范大學開設的《大學信息技術》這門課開展了一個學期的“翻轉課堂”實踐,發(fā)現“翻轉課堂”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協(xié)作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但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國內實施“翻轉課堂”還存在較大困難。繆靜敏和汪瓊(2015)借助“中國大學慕課”平臺的“翻轉課堂教學法”慕課用戶,對高校教師實施“翻轉課堂”的現狀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翻轉課堂”使高校教師更加重視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同時,“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作為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提升學習體驗的有效方式得到了教師的肯定。鳳蘭(2016)對內蒙古工業(yè)大學經濟管理類專業(yè)學生在國際金融課程中運用“翻轉課堂”授課模式的結果進行分析,發(fā)現大多數學生對“翻轉課堂”有積極的態(tài)度,認為“翻轉課堂”提高了他們的學習動機、參與積極性,增加了其學習的有效性。
“翻轉課堂”自2011年底被引入國內,經過幾年的探索與實踐,越來越受到國內高校的歡迎?!胺D課堂”植根于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大背景,其優(yōu)秀的教學理念符合國內高校教學改革的時代需要。
進入21世紀,隨著信息通信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各類即時通信工具和智能終端系統(tǒng)逐漸普及,對社會各行業(yè)的影響日益增大,教育領域必須對這種新的變化做出回應。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使得傳統(tǒng)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發(fā)生改變。目前大多數高校的課堂教學模式仍然是以教師課堂講授知識點、學生被動接受的方式進行教學工作,和傳統(tǒng)中小學階段的教育模式非常類似,這有悖于大學教育提倡的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教育精神。“翻轉課堂”的出現契合了國內正在進行的新課改精神,新課改強調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構建以學生為中心、以學定教的新型教育模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再局限于課堂講授知識點,而是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個性化的幫助和指引,契合新課程改革精神是“翻轉課堂”在國內興起的一個重要原因。
國內高等教育領域對“翻轉課堂”這一新型教學改革模式進行較早探索的是馬秀麟等(2013),他們針對北京師范大學大學信息技術課程的“翻轉課堂”探索對國內其他高校推廣“翻轉課堂”教學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研究結果表明,“翻轉課堂”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協(xié)作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能夠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教學指導,對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推進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但是相比傳統(tǒng)大學課堂教育模式,“翻轉課堂”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對不同課程和教學內容應該有針對性地研究,在采用“翻轉課堂”的同時還應該配合其他教學策略,做到優(yōu)勢互補。目前來看,“翻轉課堂”這一新興教學模式在國內高校進一步推廣還存在較大困難。于文浩(2015)對該校教育技術學專業(yè)組織行為學課程“翻轉課堂”教學實踐的研究發(fā)現,“翻轉課堂”需要教師對個性化輔導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并關注學生的自我價值感。劉艷(2016)對江蘇三所高校英語詞匯“翻轉課堂”教學效果進行研究,發(fā)現不同水平的學習者對“翻轉課堂”詞匯教學模型和配套教學微視頻的接受程度有較為明顯的差異,教育人員需要更多關注“翻轉課堂”模式下的因材施教問題。溫笑杰(2019)研究了高校舞蹈教學的“翻轉課堂”模式,發(fā)現“翻轉課堂”模式在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方面具有較為突出的作用。王增旭等(2020)將“翻轉課堂”應用于南京郵電大學的大學物理實驗課程,發(fā)現“翻轉課堂”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完成課上實驗,學生的成績也比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有明顯的提升。同時,“翻轉課堂”增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
從“翻轉課堂”賴以實施的軟硬件條件來看,目前國內各高校的網絡通信等基礎設施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如何將互聯網信息技術和高校教學模式有機結合還有待進一步探索。國內高校教師還是習慣于傳統(tǒng)的課堂講授教學模式,雖然教學過程中PPT等電子資源的應用越來越多,但是“翻轉課堂”教學涉及的教學視頻錄制、剪切和編輯等技術性手段目前還是各高校的短板。此外,像國外可汗學院(Khan Academy)等百科全書式的免費教學服務機構在國內還不存在,雖然國內有些機構也致力于研發(fā)慕課等教學資源,但對于一線教師而言,能夠直接使用的優(yōu)質教學資源還是非常稀缺,難以滿足不同課程開展“翻轉課堂”的需要。
“翻轉課堂”將原本應該在課堂教學中講授的知識點提前錄制,供學生課前自主學習,課堂時間主要用于教師和學生的互動答疑,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指導和幫助,無論課上環(huán)節(jié)還是課下環(huán)節(jié)都對學生主動學習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由于傳統(tǒng)中小學教學模式的影響,大部分大學生還是習慣于被動接受式的學習,同時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教育使得大多數學生都比較沉穩(wěn)、內斂,不善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缺乏脫離對教師的依賴、獨立探索和學習的精神。另一方面,中小學競爭性考試使得大多數學生合作意識薄弱,這與“翻轉課堂”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相沖突,這為“翻轉課堂”在實際教學中的順利開展增加了困難,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學習和小組合作意識還有待進一步探索。
“翻轉課堂”要求教師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習慣,這對新時代高校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教師觀念來看,目前大部分教師還是習慣于傳統(tǒng)課堂講授的教學模式,教學觀念的轉變需要較長時間的學習和積累才能實現,這使得部分教師對“翻轉課堂”實踐中如何有效組織和應對課堂學生的個性化問題、把控“翻轉課堂”教學全局有所畏懼。從教師能力來看,“翻轉課堂”涉及教學視頻收集、拍攝、整理、編輯,以及新型即時通信工具的使用,這對于部分剛剛熟悉教學課件電子化的中年教師來說,要進一步學習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存在一定的困難。
優(yōu)質教學資源的供給對保障“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十分重要。部分老師反映“翻轉課堂”難以實施的一個原因是由于課下和課上的教學流程翻轉,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的優(yōu)質教學視頻供給相對緊缺。教學視頻承擔了教師教授相關知識點的任務,如果沒有足夠的優(yōu)秀教學視頻可以共享,全部都需要任課教師自己準備,任務量太大,難以保證教學質量。因此,各高校之間可以通過聯合備課的形式,打造優(yōu)質教學視頻的共享平臺,提升“翻轉課堂”的教學質量,降低教師的備課成本。同時,國家可以適度加大對慕課、精品課程和金課等共享資源的投入力度,打造適合“翻轉課堂”推廣的良好教學生態(tài)環(huán)境。
“翻轉課堂”的順利實施,還有賴于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和教學硬件環(huán)境的建設。一方面,應加快包括寬帶網絡和多媒體設備在內的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提高終端學習系統(tǒng)等“翻轉課堂”實施所依賴的硬件設施的普及率,降低高校師生的網絡使用費,提高日常教學活動中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設備的使用率。另一方面,國內目前高校的教學還是主要以大班上課為主,這對高校教師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課程指導和幫助帶來了極大的壓力。因此,增加高校硬件等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改善課堂的教學環(huán)境,如建立更多的圓桌教室、討論室等,提高教學師生比等措施,均有利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推廣和開展。
“翻轉課堂”的實施要求高校教師由傳統(tǒng)的課程講授者、課堂教學的主導者,轉變?yōu)榻虒W視頻的制作者、學生互動答疑的引導者,對高校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應加強對高校教師的崗前培訓和職業(yè)培訓,使更多的教師對“翻轉課堂”這一新型教學模式有進一步的了解,特別是加強對互聯網信息技術和課程教學視頻制作等方面的指導,幫助教師更好地適應新時期教學模式改革,實現教與學的有機統(tǒng)一。
信息技術革命催生教學模式的變革。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推動“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校的開展,是推進國內高校教學模式改革的重要一環(huán)?!胺D課堂”教學模式,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也有利于教師在課堂上集中精力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和幫助,實現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