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論田德里亞科夫教育小說中特性角色的道德探索

        2020-02-21 03:57:35郭紅玲
        語言與文化論壇 2020年3期
        關(guān)鍵詞:基里阿爾卡洛維奇

        ◎郭紅玲

        在當代俄羅斯文壇,弗拉基米爾·費奧多羅維奇·田德里亞科夫(Влади?мир Фёдорович Тендряко?в,1923——1984)被認為是“才華橫溢的作家的典范”(凱瑟琳·帕特森,1992:113),他以扎實穩(wěn)健的創(chuàng)作為自己贏得了文名而成為20 世紀50 年代中期以大膽揭露社會問題著稱的“奧維奇金派”的一員,也影響了一大批當時的青年作家。①“弗·田德里亞科夫的創(chuàng)作道路曾經(jīng)對六十年代的青年作家產(chǎn)生過很大影響。有的評論家(如葉·西多羅夫)認為蘇聯(lián)文壇上的一些后起之秀,如瓦·舒克申、瓦·別洛夫、費·阿勃拉莫夫等,都是沿著田德里亞科夫的道路前進的?!币婂X誠《田德里亞科夫及其〈六十支蠟燭〉(代序)》,田德里亞科夫.六十支蠟燭[M].錢誠,吳新生,譯.重慶:重慶出版社, 1985.在英美編選出版的當代俄羅斯文學作品集中,田德里亞科夫也是一個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名字。有西方學者認為:“田德里亞科夫——他是奧維奇金集團里最有前途的作家——”(江川卓,1982:38)他在世時發(fā)表的作品主題集中在揭露戰(zhàn)后蘇聯(lián)農(nóng)村生活中官僚主義的罪惡與腐敗現(xiàn)象、提出“良心審判”命題和探討青少年教育問題上。田德里亞科夫去世后發(fā)表的一系列遺作又因其更強的揭露性與批判性成為20 世紀80——90 年代蘇聯(lián)“回歸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外學界從20 世紀60 年代即已開始關(guān)注田德里亞科夫的創(chuàng)作成就,認為其在展現(xiàn)蘇聯(lián)社會現(xiàn)實時客觀直率,抓住了蘇聯(lián)社會的本質(zhì),大多數(shù)作品涉及對道德及人類良心問題的探討,其創(chuàng)作方法不同于官方主流的“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而屬于心理現(xiàn)實主義。此后隨著作家創(chuàng)作成果的日益豐富,相關(guān)研究也進一步深入:20 世紀70 年代的關(guān)注點集中在道德、宗教等主題上,在20 世紀80 年代后半期田德里亞科夫的一系列遺作發(fā)表之后,20 世紀90 年代的西方學者們又將《向幻象開刀》視作其代表作,并以“元烏托邦”(meta-utopia)或“反烏托邦”(dystopia)概念進行解讀。有學者認為,田德里亞科夫的文學成就是應在其過世后被重新估價,理應獲得更高贊譽。國內(nèi)學界對田德里亞科夫的接受經(jīng)歷了一個變化的過程:20 世紀60 年代中期至20 世紀70 年代,受中蘇兩國關(guān)系惡化影響,田德里亞科夫與其他一些蘇聯(lián)當代作家曾被我國評論家撰文聲討過,但從20 世紀70 年代末開始,隨著國內(nèi)政治大環(huán)境的改善,田德里亞科夫及其作品開始被更多地譯介過來,學者們主要關(guān)注的是其20 世紀50 年代的農(nóng)村題材小說和20 世紀70——80 年代的道德題材小說。國內(nèi)學界普遍重視田德里亞科夫在暴露蘇聯(lián)社會根本問題和社會道德探索上的成就,指出其作品具有鮮明的時代性與強烈的倫理性。田德里亞科夫被認為是蘇聯(lián)文學道德探索歷程中具有承先啟后地位的重要作家。相較而言,國外學界有關(guān)田德里亞科夫的研究更為全面、豐富,國內(nèi)學界的研究在廣度、深度上都還相對較弱,有待進一步深入。

        田德里亞科夫的創(chuàng)作具有鮮明獨特的個人風格。在被西方學者普遍視為是其代表作的《向幻象開刀》中,田德里亞科夫著力塑造的主人公格雷賓在進行了一番探索后,“他的結(jié)論是,人們渴望某種道德力量來對抗僅僅服從現(xiàn)有政治和經(jīng)濟秩序的沖動。他發(fā)現(xiàn)人性中存有一種即使微弱(但仍不可忽視)的‘烏托邦’沖動,以此尋求正義和幸福。”(伊迪絲·科洛斯,2014:173)可以說,在其一生的創(chuàng)作中,田德里亞科夫都沒有離開過對道德問題的關(guān)注。無論是早期被歸入“奧維奇金派”的農(nóng)村題材小說,還是中后期的道德探索小說,他都將筆觸直接對準當下生活中的人們,關(guān)注現(xiàn)實,關(guān)注日常生活,將人物放入現(xiàn)實感強烈的矛盾沖突中加以刻畫,并且常常讓人物遭遇道德困境,在人物對自身行為的反省中思考是與非、善與惡、對與錯、好與壞……在人物劇烈的內(nèi)心沖突中,作者向我們展示艱難的道德探索之路,并由此進入更為深邃的對現(xiàn)代文明進行深入反思的空間。在這些作品中,道德探索主題最為集中、探討也最為深入的是《懲罰》(1979)和《六十支蠟燭》(1980)。本文試以此兩部作品來分析其在道德探索和現(xiàn)代文明反思兩方面所達到的高度。

        1 勝利者與失敗者集于一身的英雄形象

        在《懲罰》與《六十支蠟燭》中,作者為我們刻畫了兩位作為中心人物的有著幾十年教學工作經(jīng)歷的老教師形象——《懲罰》中的阿爾卡季·基里洛維奇老師和《六十支蠟燭》中的尼古拉·斯捷潘諾維奇·葉切文老師。他們都兢兢業(yè)業(yè),以認真做好教育工作培育出好學生為己任,他們也都自認為是盡職盡守的好教師,以為會在不遠的將來順利退休。但是,突如其來的變故將他們打入思想的冷宮,他們勝利者的姿態(tài)由此轉(zhuǎn)變?yōu)槭≌叩念j喪與失望,繼而陷入深沉的自省與反思中。

        《懲罰》中,阿爾卡季·基里洛維奇原是一名參加過戰(zhàn)爭的近衛(wèi)軍大尉,在戰(zhàn)后做了教師。戰(zhàn)爭中的經(jīng)歷讓他明白了人性的不可泯滅,從事教育工作后的他努力激發(fā)每個學生身上潛藏著的高尚的道德力量。他堅信,教師的神圣職責就是讓學生認清人們之間的關(guān)系“高尚與卑鄙、誠實與虛偽、光明磊落與陰險奸詐、崇高的道德與卑鄙行為等之間的沖突和對立”(田德里亞科夫,1979:241),然后,把每個學生都變成炸開周圍冷酷環(huán)境的雷管,不容忍罪惡并堅決與之斗爭,最后成為品德高尚之人。阿爾卡季·基里洛維奇贏得了學生家長的尊重、同事的肯定和上級教育局官員的表揚,成為他所在的第一百二十五中學的明星教師。他絲毫不懷疑,就此,他確實對歷史做出了屬于他自己的雖微薄卻值得肯定的貢獻。可以說,他是平凡教育戰(zhàn)線上的一位英雄形象。與之相比,葉切文的形象似乎更加高大光輝?!读灎T》的開篇就為我們展現(xiàn)了卡拉西諾市為慶祝葉切文的六十大壽舉辦的盛大生日宴會場面。年滿六十歲的葉切文已從教四十年,博學敬業(yè)、令人敬重,市教育局為其申請了表彰、獎賞,并授予其榮譽稱號。葉切文一夜之間從一個默默無聞的老教師變成了全市聞名的英雄,甚至他從前的學生也從全國各地發(fā)來賀信賀電祝賀他取得的榮耀。葉切文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中,最令他自豪的是他曾救助過的一個孤兒,正是他在關(guān)鍵時刻的關(guān)愛,讓這個孩子不致流離失所并最后成長為一名英勇為國獻身的海軍軍官。這都是讓葉切文引以為傲的人生資本,他陶醉在自己的成功中。

        學生柯里亞的殺父給了阿爾卡季·基里洛維奇老師以沉重的一擊。這不僅僅是因為打破了“阿爾卡季·基里洛維奇相信,從他手里出去走向社會的都是品德高尚的人”(田德里亞科夫,1979:241)的美好想象。更重要的是,阿爾卡季·基里洛維奇意識到,他的理論破產(chǎn)了??吕飦喸?jīng)是個問題學生,但是在阿爾卡季·基里洛維奇老師手里,這個學生由難以教育變成規(guī)規(guī)矩矩的了。阿爾卡季·基里洛維奇一直信奉,歷史是人創(chuàng)造的,教師只要教育好學生就可以終止人類無情的歷史,但是,就是在他自以為引領(lǐng)學生走向高尚人生境界的過程中,柯里亞打死父親的一聲槍響警醒了他。他痛苦地意識到:“二十年來我所獲得的東西,我所相信的東西,自認為能用以服人的東西——統(tǒng)統(tǒng)不頂用了……”(田德里亞科夫,1979:258)“我那些培養(yǎng)高尚道德的說教竟推動了人家去殺人!”(田德里亞科夫,1979:259)人是復雜的,現(xiàn)實生活的矛盾糾結(jié)更不可套用簡單公式去解決。學生索妮婭的父親波捷欣的指責更加重了阿爾卡季·基里洛維奇的失敗感與負罪感。阿爾卡季·基里洛維奇掙扎在失敗的頹唐與對未來的迷惘中。在《六十支蠟燭》中,葉切文的失敗感最初則來自自身所受到的生命威脅。葉切文經(jīng)由官方的宣傳成為卡拉西諾市教育界的英雄,在他展讀各地學生寄來的賀信賀電時,卻驚訝地發(fā)現(xiàn)其中有一封是控訴葉切文毀掉自己一生的。這位匿名的寫信人聲稱要殺死葉切文,并希望將來對自己的審判變成對葉切文的審判。面對這突然而至充滿惡意的文字,葉切文困惑不解、滿腔憤懣。他自認沒有犯下過任何罪行,似乎無可懺悔。但是,也正由此時開始,葉切文追憶過往,想起了被自己出賣而自殺身亡的恩師格勞貝,想起了自己背叛過的初戀塔尼婭,想起了自己對待小女兒薇拉的嚴苛與冷酷……但是,這封匿名信與他們都無關(guān),而是一個名叫謝爾蓋的學生寫的。葉切文當年勸說自己的學生謝爾蓋在大會上公開譴責名為德國警察實際身份卻是地下游擊隊員的父親,此事導致了謝爾蓋家庭關(guān)系破裂。謝爾蓋由此精神受到打擊并走上了自暴自棄之路。謝爾蓋指責老師當年教唆自己對父親背叛:“您的無私發(fā)揮了它兇險的作用!”(田德里亞科夫,1985:201)葉切文痛苦地反省自己的一切,意識到需要改變的不僅僅是自己的教育觀,甚至還應該包括最基本的人生觀、道德觀。

        2 “特性角色”的道德反思與現(xiàn)實困境

        如果我們認為田德里亞科夫在作品中僅僅關(guān)注并探討了青少年道德教育問題,那我們的理解就太過狹隘了?!霸谠S多方面,田德里亞科夫筆下主人公的精神危機是蘇聯(lián)無神論精神危機的縮影,由此指出了晚期蘇聯(lián)共產(chǎn)主義內(nèi)部更廣泛的危機?!保ňS多利亞·斯莫爾金,2018:195)我們應該看到,田德里亞科夫真正想要通過這兩部青少年教育題材的作品深入探討的是當代人因陷入社會道德困境而遭遇的精神危機,以及由此折射出來的現(xiàn)代文明悖論。

        美國當代著名的哲學家、倫理學家麥金太爾(Alasdair Macintyre)曾提出“特性角色”(character)這一術(shù)語,指“從道德上使一種社會存在的模式合法化”(麥金太爾,2011:37)的一類社會角色?!耙环N特性角色被文化的一般成員或其重要部分視為目標。他為他們提供一種文化理想與道德理想”。(麥金太爾,2011:37)麥金太爾為此“特性角色”所舉的幾個例子是維多利亞時代的公立學校校長、探險家、工程師和德國威廉時代的普魯士官員、教授和社會民主黨人等。他們的共同特征是能對社會的道德塑形產(chǎn)生重大影響。阿爾卡季·基里洛維奇與葉切文就是接近于麥金太爾所謂“特性角色”的人物形象。公認的優(yōu)秀教師身份讓他們足以成為社會上的道德標桿并對周圍人群的道德觀念產(chǎn)生重要影響。我們看到,作者恰恰是選取了這兩位“特性角色”為主人公,并在作品中讓他們深刻體驗了道德困境,進行了艱難的道德反省。

        無論是阿爾卡季·基里洛維奇還是葉切文,他們的前半生相對于同時代的人來說都是幸運的。阿爾卡季·基里洛維奇親歷過殘酷的戰(zhàn)爭,葉切文也曾經(jīng)有過貧寒困窘的童年,但他們始終未受到過大的傷害。事業(yè)上的順利使他們成為日常生活中人們心目中的英雄。但是,我們應該看到,這種英雄角色的構(gòu)建是源于連他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與官方意識形態(tài)的一致?;蛘呖梢哉f,他們在不自覺之中充當了主流政治話語的代言人,他們的成功,實際上是統(tǒng)治者權(quán)力意志的成功。阿爾卡季·基里洛維奇教導孩子們要傳播理智、善良和永恒,不要懼怕罪惡,要與壞人壞事做斗爭。但是,判斷好與壞的標準是什么?是按組織教給自己的還是經(jīng)由自己的思考判斷得出的?阿爾卡季·基里洛維奇忽視了這一點。在善與惡、正義與非正義之間,官方有著明確且不容置疑的判斷。在是否可以殺人這一點上,作者也通過學生斯拉瓦之口傳達出官方所給予的現(xiàn)成答案:“是的,為了生命,為了更好的生活而殺人!——熱里亞包夫、彼羅夫斯卡婭、斯杰潘·哈爾圖林都曾經(jīng)運用過!現(xiàn)在,人們給他們著書立傳,在歷史課上也講……”(田德里亞科夫,1979:286)所以,索妮婭堅信柯里亞弒父的正義性:“殺人,是為了能活下去!”(田德里亞科夫,1979:260)“歷史上常有人為了正義而殺人,人們把他們看作英雄?!保ㄌ锏吕飦喛品?,1979:297)正是在此意識形態(tài)的教育下,柯里亞舉槍打死了自己的父親。誠然,酗酒、施暴的父親給家庭帶來了不幸,但柯里亞此舉無疑是害人害己的。對此,阿爾卡季·基里洛維奇的反省是深刻的:“我責備自己只相信那些漂亮的、騙人的準則,無形中用這些東西欺騙了你們!……”(田德里亞科夫,1979:284)阿爾卡季·基里洛維奇不自知地成為官方意識形態(tài)的傳聲筒。這種“遵命”的“美德”在葉切文身上體現(xiàn)得更加突出。在集體智慧的“代表”蘇柯夫“要把舊世界打個落花流水”的勸說下,為了所謂的“革命”,十五歲的葉切文在大會上批判了亦父亦師的格勞貝。格勞貝痛感對葉切文教育的失敗,服毒自殺。葉切文由此保住了自己,卻也失去了最心愛的姑娘——格勞貝的女兒塔尼婭,同時失去的還有真理和善。小女兒薇拉曾是葉切文的希望,但因早戀懷孕而被代表官方正義的葉切文斥責“道德墮落”,在葉切文的堅持下,薇拉被開除出校。葉切文勸說學生謝爾蓋公開譴責自己父親的做法正與當年蘇柯夫?qū)θ~切文的勸說如出一轍,葉切文已由當年的被動接受主流話語徹底轉(zhuǎn)變?yōu)橹髁髟捳Z的代言人了。在自己的歷史課上,葉切文對歷史的評價也隨著主流意識形態(tài)評價的轉(zhuǎn)變而轉(zhuǎn)變。葉切文自問是誠實之人,但是這種誠實的實質(zhì),作者借由年輕教師列杰涅夫的一番話為我們指明:“您所說的誠實就是要根據(jù)‘請隨意吩咐’的原則辦事!那是遵命誠實!一旦接到新的命令,這種誠實便可以像更換一件臟襯衣似的被更換掉!請問,您這種無原則性的誠實同無原則的膽小怕事究竟區(qū)別何在?”(田德里亞科夫,1985:85)

        阿爾卡季·基里洛維奇和葉切文都痛感過往之錯,他們的反省是深刻多面的。首先,對生活的重新認識。生活的本來面目是復雜的,簡單一刀切的善惡觀既違背現(xiàn)實邏輯又會對人造成嚴重傷害。柯里亞在牢獄中回憶與父親相處的溫情瞬間時體味到的痛苦,葉切文想到自己當年冷酷對待女兒導致女兒不幸時的追悔,阿爾卡季·基里洛維奇與葉切文聽到學生們殘酷無情的殺人邏輯時所感到的痛心,都是嘗到了在“懲惡”名義下的簡單粗暴生活哲學釀出的苦果。其次,對是非善惡的重新評判。影響葉切文前半生的是非觀最初來源于學校領(lǐng)導蘇柯夫:真理在于清貧,財富代表骯臟;集體的智慧永不犯錯誤。葉切文自白道:“蘇柯夫把我納入了一條軌道,我沿著這條軌道行駛了四十年,直到今天?!保ㄌ锏吕飦喛品颍?985:37)這樣的是非觀導致了真正有人情味的格勞貝老師的絕望自殺,葉切文失去了純真善良的初戀情人塔尼婭,懵懂學生謝爾蓋親手毀掉了原本溫暖的家庭關(guān)系……葉切文做到了“遵命誠實”,但這種誠實是面向強權(quán)的、隱含個人自保意圖的誠實,遠離了真正的出于美德對是非的判斷。古希臘圣賢亞里士多德認為,善絕不等同于金錢、榮譽或快樂,善是“當一個人自愛并與神圣的東西相關(guān)時所擁有的良好的生活狀態(tài)以及在良好的生活中的良好的行為狀態(tài)。”(麥金太爾,2011:187)使一個人獲得至善的品質(zhì)就是美德,而核心的美德是智慧。缺乏智慧判斷只知遵命聽話就無法有真正合于生活邏輯的是非善惡觀。反省中的葉切文內(nèi)心獨白道:“俗話說得好,愚蠢之為害甚于盜竊?!保ㄌ锏吕飦喛品?,1985:83)那么,智慧從哪里來?這恐怕是作者自己也在追問的問題。阿爾卡季·基里洛維奇意識到“糟糕的是總共只讀過一本書的人。危險的并不是毫無知識的人,危險的是那些一知半解的人”。(田德里亞科夫,1979:290)在《六十支蠟燭》中,作者還塑造了一個年輕教師列杰涅夫的形象,他不滿于現(xiàn)行教育體制的僵化與教學內(nèi)容的單一,敢于反抗權(quán)威,為學生帶來了新鮮的空氣。葉切文對列杰涅夫的態(tài)度由厭煩轉(zhuǎn)為認同,也說明了這是希望之所在。只有認識到并學習人類多種多樣的燦爛文化成果,才能獲得真正的智慧與美德并臻于至善境界,才能避免盲目遵命導致的愚昧惡果。再次,對人類基本倫理的重新審視。歐洲18 世紀的啟蒙運動影響深遠。啟蒙思想家們極力宣揚理性,并以理性作為評判一切的標準。恩格斯說:“他們不承認任何外界的權(quán)威,不管這種權(quán)威是什么樣的。宗教、自然觀、社會、國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無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須在理性的法庭面前為自己的存在作辯護或者放棄存在的權(quán)利。思維者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以往的一切社會形式和國家形式、一切傳統(tǒng)觀念,都被當做不合理的東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保ǘ鞲袼?,1974:56)凡是阻礙新人前進的一切都會被無情地掀翻。父權(quán)作為舊的社會制度的重要一面自然也在被拋棄之列。巴爾扎克的《高老頭》就為父權(quán)的漸逝唱了一曲挽歌?!艾F(xiàn)代性作為一種新的時代意識,它謀求與過去(傳統(tǒng))的決裂,并將這種決裂作為自己的起點。”(楊淑靜、丁惠平,2009:20)但我們現(xiàn)在已意識到,過去(傳統(tǒng))正是我們自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完全拋棄這一部分,我們必然只剩殘缺的軀體,這會讓我們離善與美德漸行漸遠?,F(xiàn)代性、現(xiàn)代精神的缺憾正在我們的生活中一點點地暴露出來。父親,正是過去(傳統(tǒng))的象征與代表。塔尼婭認為,要是孩子們連父親都不認了,世界就會退化??吕飦啅s父后的懺悔、葉切文多年后的反思都確認了這一點。由此,也體現(xiàn)出了田德里亞科夫在這兩部作品中對現(xiàn)代文明的反思。

        反省過后的糾正是痛苦而又艱難的。阿爾卡季·基里洛維奇和葉切文都力圖走出學校德育中的誤區(qū),現(xiàn)實卻讓他們進退兩難。阿爾卡季·基里洛維奇的上司和同事都反對讓老師和學校承擔過錯,并把罪責推給社會:“您自己盡可以往車輪下面去鉆,可是您得保護一下別人呀,阿爾卡季·基里洛維奇……”(田德里亞科夫,1979:260)“犯罪的因素并不在學校的范圍內(nèi)?!保ㄌ锏吕飦喛品?,1979:290)與阿爾卡季·基里洛維奇相比,葉切文的困境更多地來自自己內(nèi)心中的掙扎。他想改變自己評判學生優(yōu)劣的標準,但是他又發(fā)現(xiàn),在自己過去的教導下,聽話的學生已然走上不再依靠自己思考判斷、只知鸚鵡學舌的道路了。他不忍心讓學生代替自己受到懲罰:“好一個‘我想重新做人’,不錯嘛!想把自己的蒙昧無知造成的罪惡推到一個少女身上!你可是個有四十年教齡的教師呀!……噢,不,我不會這樣做的?!?(田德里亞科夫,1985:162)阿爾卡季·基里洛維奇和葉切文都被困在自己想要正視、糾正錯誤卻又無法違逆環(huán)境的窘境之中。這樣的窘境也折射出了當時作為揭露批判型作家的田德里亞科夫在文學創(chuàng)作事業(yè)中所遭受的非議與阻力:“當時的文藝批評并不總是從正面角度強調(diào)田德里亞科夫?qū)ι畹姆e極干預及其作品的現(xiàn)實性,相反,常常出于意識形態(tài)的原因,他們試圖使其適應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的嚴格框架?!保ㄒ量死?,1985:590)阿爾卡季·基里洛維奇和葉切文作為代表所處社會道德哲學的“特性角色”進行反省,具有特殊的典型性,這實際上也正說明了七八十年代的蘇聯(lián)社會整體在道德評判上的逐漸轉(zhuǎn)向和對官方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解構(gòu)。

        3 道德探索與俄羅斯文學的偉大傳統(tǒng)

        在《懲罰》與《六十支蠟燭》的結(jié)尾,田德里亞科夫并未給出確定無疑的答案。阿爾卡季·基里洛維奇尋求警察蘇里莫夫的幫助,要求以證人身份出庭呼吁輿論的支持;葉切文放棄了自殺的念頭,決心用余生勇敢地去改革創(chuàng)新點什么。阿爾卡季·基里洛維奇和葉切文到底將如何擺脫困境,他們的行動是否有效,他們的未來生活如何,作者對此沒有繼續(xù)展開書寫,所以我們不得而知。因為,這不是作者最關(guān)心的問題。作者通過這兩部作品最想傳達給讀者的,是代表社會文化與道德理想的“特性角色”的反省本身,是對現(xiàn)行道德標準的質(zhì)疑與重新展開探索的必要性與可能性本身,或許,這就是真正的答案和希望所在。

        “特性角色”的反省是于日常生活中驟然發(fā)生的,他們已經(jīng)形成并鞏固了多年的人生觀念在慣性向前滑行中遭遇了被動急剎車。在教育界,他們是當之無愧的明星、話語權(quán)掌有者。但是在生活中,他們不可避免地發(fā)現(xiàn),他們對人生、社會的認識還留待有偌大的空間讓他們?nèi)ニ妓髋c深入。從這個方面來說,田德里亞科夫是以其小說創(chuàng)作在積極地觀照現(xiàn)實人生與社會的。19 世紀英國詩人、評論家馬修·阿諾德認為文學的實質(zhì)即是對生活的批評、對人生的批評:“因為人生本身在絕大程度上就是‘道德’行為。因此要堅持的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詩歌從根本上講就是對生活的評論;詩人的偉大就在于他能有力而美妙地把思想運用到生活中去,也就是運用到‘如何生活’中去?!保ò⒅Z德,1986:86)深受阿諾德“詩歌即人生批評”的詩學理念影響的英國著名學者、劍橋大學教授F.R.利維斯在其小說批評代表作《偉大的傳統(tǒng)》(1948)中認為,作家必須有嚴肅的道德關(guān)懷,強烈的道德意識是偉大小說的重要標志。以此為標準,利維斯在這部著作中梳理了英國文學史上喬治·艾略特、亨利·詹姆斯、約瑟夫·康拉德和查爾斯·狄更斯等偉大小說家的創(chuàng)作成就,闡明了他們在小說中對生活的書寫、體驗與反思,認為小說本身即是通向理想道德境界的途徑。

        當然,深刻的道德關(guān)懷并非僅僅體現(xiàn)在英國作家創(chuàng)作中。事實上,按利維斯的小說批評觀,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俄羅斯文學歷史發(fā)展中,以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作家為代表的道德探索傳統(tǒng)悠久深厚。蘇聯(lián)當代著名作家欽吉斯·艾特瑪托夫就曾在接受記者訪談時這樣強調(diào):“我肯定,最高道德原則是偉大文學的起點。在道德與不道德、永恒與曇花一現(xiàn)、崇高與猥鄙的沖突中,一個人存在的意義及其重要性的大小取決于他的人格如何以及精神境界的高低?!保ò噩斖蟹?,1986:53)眾所周知,蘇聯(lián)社會在20 世紀經(jīng)歷了劇烈的動蕩與波折,作為社會生活之反映的蘇聯(lián)文學自然也經(jīng)歷了多次起伏:一體化精神控制時期、解凍時代、停滯時期、回歸時期等。20 世紀60 年代初至20 世紀80 年代初的停滯時期又被稱作“后專制時代”,這是繼解凍時代之后的一個新的政治高壓年代,但是,“就思想意識控制的程度來說,勃列日涅夫時期的蘇聯(lián)文學是不緊不松。它比赫魯曉夫時期的文學作品更為教條主義,但是,相對說來,沒有斯大林時期那么刻板、僵化”。(弗里德伯格,1983:141)在這一雖然有限但確乎存在的創(chuàng)作空間中,“大多數(shù)作家是以另一種方式完成了對官方烏托邦神話的解構(gòu)。這就是以對道德問題的關(guān)注來逃避官方烏托邦話語的牢籠,以對人的道德殿堂的構(gòu)建來抵御政治話語的侵入。因此,在整整20 年的‘停滯時期’里,藝術(shù)成就最顯著的恰恰是所謂‘道德題材’的作品”(董曉,2005:253)田德里亞科夫正是當時從事此類創(chuàng)作的代表作家之一,因此他也曾被評論家稱為是托爾斯泰式的道德家。

        從藝術(shù)手法上來說,田德里亞科夫的道德題材小說情節(jié)編織不夠豐富、敘述技巧略顯單一、人物形象刻畫不夠豐滿甚至有些概念化,這是因為“對于田德里亞科夫而言,向讀者傳達他的思想和憂慮比對他的主人公們進行詩意描述更為重要”(維霍采夫,1986:342)。由此,他的作品在某種程度上類似于18 世紀的哲理小說。但不能否認的是,其獨特成就在于:在繼承俄羅斯文學史道德探索這一偉大傳統(tǒng)的基礎(chǔ)上,他集中描寫人們?nèi)粘I钪性庥龅牡赖码y題,對蘇聯(lián)當代社會中的一些信仰和行為的準則進行了重新估價,其反省之深刻、探討之深入是同時期我國傷痕文學、反思文學所未能達到的。

        猜你喜歡
        基里阿爾卡洛維奇
        切爾諾貝利遺跡
        中外文摘(2022年20期)2022-12-17 13:01:46
        阿爾卡之死
        阿爾卡之死
        柬埔寨蒙多基里省土豆大豐收
        克羅地亞“頭號女球迷”吸引世界目光
        聆聽陀思妥耶夫斯基《少年》成長的內(nèi)心獨白
        名作欣賞(2016年2期)2016-01-28 07:38:54
        基里赫瓷磚
        大自然探索(2015年3期)2015-09-10 07:22:44
        大腦
        卡蒂娜,你在哪兒
        国产精品半夜| 国产自拍伦理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男人吃奶|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 蜜臀av色欲a片无码精品一区| 天下第二社区在线视频| 丁香五月缴情综合网| 亚洲国产夜色在线观看| 精品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最近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日韩专区|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2020一| 久久国产热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爆乳无码一区二区在线 | 中文字幕一区二三区麻豆| 极品尤物人妻堕落沉沦| 国产精品9999久久久久仙踪林| 国产一卡2卡3卡四卡国色天香| 亚洲另类欧美综合久久图片区| 无码AⅤ最新av无码专区| 少妇激情高潮视频网站| 丰满少妇人妻无码专区|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av| 一国产区在线观看| 初尝人妻少妇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国产成人av| 波多野42部无码喷潮| 国产精品厕所| 精品日本韩国一区二区三区| 蜜桃网站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 国产精品无码翘臀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厂| 少妇内射视频播放舔大片| 亚洲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久久在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首jn| 麻豆AV免费网站|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跳舞| 91九色成人蝌蚪首页| 50岁熟妇大白屁股真爽| 国产精品原创av片国产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