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雯軒[南京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南京 210023]
?
聆聽陀思妥耶夫斯基《少年》成長的內(nèi)心獨白
⊙張雯軒[南京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南京210023]
摘要:在陀思妥耶夫斯基晚年的長篇小說《少年》中,作者以第一人稱展開敘述,詳盡而又生動地描寫了主人公阿爾卡季十九歲時數(shù)段難忘的人生經(jīng)歷。本文從阿爾卡季的父子關(guān)系、小少年的大“想法”以及阿爾卡季與心靈導師馬卡爾的關(guān)系這三方面入手,揭示少年逐步走向成熟的心靈歷程。
關(guān)鍵詞:《少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內(nèi)心成長
19世紀,隨著封建宗法制社會經(jīng)濟基礎(chǔ)的崩潰,俄國早先的道德基礎(chǔ)也開始土崩瓦解。人們精神空虛,道德淪喪。在暗潮涌動的社會環(huán)境中,處于社會底層卻懷揣不同想法的小角色們引起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注意,他常以第一人稱的口吻,在作品中對小人物展開豐富的心理描寫,這一點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十分具有超前性。在《少年》一書中,作者以倒敘的方式回憶了主人公阿爾卡季十九歲時的幾段難忘經(jīng)歷,體現(xiàn)了主人公逐漸走向思想成熟、性格完善以及精神豐富的過程。
主人公阿爾卡季是父親韋爾西洛夫與女仆的私生子。跟陌生人進行自我介紹時,阿爾卡季常用的一句話便是:“我是平民多爾戈魯基,是我以前的主人韋爾西洛夫先生的私生子?!边@是主人公對個人身份和親生父親的渴望的一種畸形宣泄。此時,年輕的阿爾卡季是矛盾的,他一方面像只粗野的小狗兒一樣對“年輕鰥夫”和“輕浮家仆”的“淫蕩”感到氣憤,認為不可理喻;另一方面又“在夢想中深深地思念著他(指韋爾西洛夫),從童年起,我的每一個夢想都受他影響,都環(huán)繞著他,最后都歸結(jié)到他身上”,行文至此,這位少年對生父的愛意已躍然紙上。當收到韋爾西洛夫的來信召他去莫斯科謀差時,阿爾卡季欣然前往。與父親共處一個月之后,阿爾卡季覺得“這個驕傲的人在我面前簡直成了一個謎”,“他對待我就像對待最不通世故的少年一樣……”少年感到不能忍受,他頭腦中的自我意識正隨年齡一點點膨脹,容不得甚為崇敬的長輩對自己這般“忽視”,于是打算與生父一刀兩斷,并依靠自己的力量來養(yǎng)活母親與妹妹。
偶然間,阿爾卡季聽說了父親昔日的風流韻事,稚嫩的小心臟又開始怨恨起來?!笆聦嵶C明,這個人只是我的幻想”,“我只見過他短短的一剎那,為什么我就此永遠愛上他了呢?這個‘永遠’應(yīng)該取消了?!卑柨驹谟羞^一些閱歷后,開始反思自己曾經(jīng)長久以來堅持的東西,對于生父的感情開始有了第一次變化,至此他邁出了走向性格成熟的第一步。
此后,阿爾卡季開始在家中公然頂撞韋爾西洛夫,并指責他驕傲自大。一次爭吵中,少年突然抑制不住開始回憶與韋爾西洛夫第一次在劇場碰面的場景:“安德烈·彼得羅維奇(韋爾西洛夫名),您走出來的時候,我高興極了,高興得流下眼淚來,至于為什么會這樣,我自己也不明白?!币娒婧蟮牡诙?,阿爾卡季便被送到了寄宿學校。在少年回憶的過程中,韋爾西洛夫聽得十分專注,仿佛自己真的回到了過去。對阿爾卡季來說,寄宿學校里最快樂的日子莫過于夜晚,“每逢我躺在床上,蓋好被子,馬上就開始想念您。我總熱烈地幻想著:您突然走進來,我呢,撲到您懷里,您就把我從這里領(lǐng)走。主要的是,我們不再分開,這才是最要緊的!”阿爾卡季終于把對父親的渴望和依戀毫無保留地表現(xiàn)了出來,卸掉了內(nèi)心多年的情感“包袱”,此處主人公的感情起伏是全書的高潮之一。事后,當韋爾西洛夫試圖從一個長者的立場與少年交流時,阿爾卡季總不領(lǐng)情,這似乎也是這個年齡段青年人的通?。鹤源蟆4送?,筆者猜測,阿爾卡季把內(nèi)心最脆弱的一面在最珍視的親人面前展露無遺,卻沒有得到理想中的回應(yīng),反而凈是“一堆難以入耳的說教”,所以故意展示自己強勢的一面。一旦等韋爾西洛夫離開,他卻又異常懊惱、后悔。阿爾卡季認為父親不明白他的心意,因而心中悒悒不樂。隨著一次次的正面交鋒,韋爾西洛夫?qū)ι倌暧衫淠兊萌崆槠饋恚@也慢慢融化了少年心中的堅冰,重新建立起對父親的信任。在彼得堡的時間越來越來久,通過和母親、妹妹以及其他人的深入交談,阿爾卡季對父親的認識愈發(fā)全面起來。在《少年》的最后,經(jīng)歷了遺產(chǎn)信件丟失與尋回,發(fā)現(xiàn)自己與父親同時愛慕一個對他們二人來說都不可企及的女人之后,阿爾卡季的人生視野被無限打開,他看到了父親內(nèi)心的矛盾、各種觀點的模糊不清和人性的脆弱,終于寬容地接納了這個曾經(jīng)的“偶像”非理性的一面,這時阿爾卡季對父親的感情發(fā)生了第二次變化。生活中的沖突以及與不同人物的交往使阿爾卡季的價值觀、人生觀被重新打磨?!拔覐膩頉]有像現(xiàn)在這樣愛我的父親”,這是阿爾卡季在書末對父親的深情告白。
阿爾卡季一直有個“想法”,這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安插在全書的一條線索。他在沒離開莫斯科時就拿定主意,要專心致力于他的這一想法,即:成為富翁。阿爾卡季相信,金錢是使一個微不足道的人出人頭地的唯一手段。他自我辯解道:“其實,錢不是我需要的,我需要的只有威力才能得到,沒有威力卻怎么也得不到的那種東西:就是一種孤獨平靜的力量!”阿爾卡季口中的這種“力量”確實是人人都需要的,但他之所以渴求這種“力量”,其實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自尊心。少年歸根結(jié)底還是缺失一些內(nèi)心十分看重的東西,比如說私生子的身份、完整的家庭、父母親的疼愛、不幸福的童年,所以他迫切希望改寫自己的命運。陀思妥耶夫斯基利用這條線索,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以及底層人物面對社會現(xiàn)實的心理活動。阿爾卡季掉進了貪得無厭的社會漩渦中,失去了自己真正有價值的追求。
隨著阿爾卡季與父親關(guān)系的緩和,他一度淡忘了童年經(jīng)歷,轉(zhuǎn)而開始揮霍自己昔日節(jié)省的金錢,認為之前的各種不幸福都是臆想出來的,是沒有的事。由此,對比他之前聲稱實現(xiàn)“想法”只因“性格使然”,著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陀思妥耶夫斯基對小人物的諷刺也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而后,突然得知妹妹莉莎未婚先孕使阿爾卡季像挨了所謂幸福生活的一記響亮耳光,所謂“好朋友之間的借錢”也不過是為了遮羞。阿爾卡季幡然醒悟,依靠自己的努力還清了債務(wù),加之女大學生奧莉婭的自殺事件更改變了他對金錢的看法。因此,當斯捷別利科夫企圖收買阿爾卡季時,他氣憤地跳了起來:“您竟敢出主意讓我做你的密探,而且是——為錢!”此刻的阿爾卡季在金錢面前終于有了一種他之前一直期待的“力量”:他現(xiàn)在不為金錢所動了。所以,當蘭別爾特慫恿他將手中掌握的信件作為敲詐卡捷琳娜的利器時,他出于對卡捷琳娜的喜愛和自身的善良,拒絕了蘭別爾特,抵制了金錢的誘惑,在社會滾滾洪流中保持了自身的純潔,這是全書中少年走向成熟的重要一環(huán)。
馬卡爾·伊萬諾夫在小說的第三部才真正出場,是阿爾卡季的養(yǎng)父。作為修道士,他心地純潔,早年離家,四處漂泊。人物剛出場便已是行將就木之時,這位老人一露面便吸引了阿爾卡季的注意,稱他有“孩子氣動人的神情,快活得像天堂射下來的光芒”。他告訴少年,人們應(yīng)該精神愉快,熱愛生活,不必過于糾結(jié)自己所有的罪過,這樣“即便是上帝也會寬恕他們的罪過”。馬卡爾鼓勵少年去學習、長知識,“等你碰見不信神或者胡鬧的人,就有話回他,讓他不能提出許多瘋狂的話來質(zhì)問你,也不能攪亂你還未成熟的思想”。
阿爾卡季在養(yǎng)父面前總感到一種寧靜的祥和。他十分喜愛與馬卡爾談話,因為對方會把他當作大人來看,總會出神地傾聽。當時兩個人都在病中,比常人有了更多的時間和耐心去探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一個在前緩步引領(lǐng),一個在后緊緊跟隨。馬卡爾告訴少年,生活中有太多的秘密,從一草一木到四季變遷,“這些沒法理解的秘密使人的心又畏懼又驚奇,但這種畏懼使人心頭快樂”。他還告誡阿爾卡季不要害怕死亡,因為相愛的人們會在夢中相見,死后也還會有愛。馬卡爾也對少年提到偶像崇拜,人有所崇拜才能有所畏懼,如果有人什么也不信,那是最可怕的,因為沒有任何事情在任何方面可以約束他。
這些前所未聞的話給阿爾卡季很大的心靈觸動,“至今我還記得,當時我的整個心臟高興得好像跳躍起來,似乎有一道新的光線照透了我的心。我要記住這甜蜜的時刻,不要忘掉,這僅僅是充滿了新的希望和新的力量的一瞬間……”后來,每當阿爾卡季碰到束手無策的情況時,便下意識地往馬卡爾屋里跑去,好像在那兒“我才可以避開一切誘惑,能有得救的希望似的”。馬卡爾在宗教和哲學上給阿爾卡季以慰藉,并指引他思考,在他的成長道路上扮演著精神導師的作用。
在充斥著污穢的環(huán)境中,少年阿爾卡季憑著自身的善良以及周圍人給予的關(guān)愛而成長。面對童年時期父母的缺席而產(chǎn)生的敵意,在成長的過程中一步步被打消了。阿爾卡季只是個愛思考、有想法的普通少年,他渴望被愛、被尊重、被認同,他也固執(zhí)、狹隘、沖動。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復調(diào)的筆法下,他收獲了真摯的溫情,受過了靈魂的洗滌,也得到了慘痛的教訓。但幸運的是,他在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中堅強地成長、成熟起來了,而且正不斷地走出人生新高度。
參考文獻:
[1]陀思妥耶夫斯基.少年[M].文穎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875/1985.
[2]曾思藝.獨具特色的成長小說——試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少年》[J].俄羅斯文藝,2011(3).
作者:張雯軒,南京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外國語言學及應(yīng)用語言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認知語義學。
編輯:杜碧媛E-mail:dubiyuan@ 163.com
文苑經(jīng)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