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贊娥
【摘要】? 語文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創(chuàng)新型的教學方法,可將課堂中的有效經驗進行整合,進行推廣與普及,這對于整體層面的語文教學發(fā)展有著深遠的意義。教師應嘗試變換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 創(chuàng)新 教學方法 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3?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03-118-010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依照學生生理、心理特征,遵循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充分挖掘創(chuàng)新型教學方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極大激發(fā)學生的熱情和學習興趣,打破傳統(tǒng)教學中“師傳生受”的舊框框,把學生的外在學習動機演變?yōu)閷W生的內在學習動機,讓每一個學生都自覺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營造一個寬松而又不失緊張、和諧而又不失興奮、自主而又不失調控指導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本文就此談談粗淺的看法。
一、制訂競賽規(guī)則,增強競爭心
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是的,我們不怕吃苦,就怕比自己聰明的人比自己還刻苦。所以我們要搭建一個平臺,以增強學生奮發(fā)向上的競爭心和團隊意識。
(一)分組
為了確保每位學生參與課堂競賽的評比相對公平,必須分好組。為了方便統(tǒng)計全班共分成8個小組,每小組的成員由最近一次考試成績最好的班級前8名同學來選。成績前8名分別對應8個小組作為第一位成員,第二位成員由9至16名產生,先由第16名的來選,然后依次遞減,最后是第9名來選。第三位成員由17至24名產生,先由第17名的來選,然后依次遞增,最后是第24名來選。其余成員的產生方法以此類推,如果最后有成員的人數(shù)不是8的倍數(shù),則由前8名的學生來抓鬮,以確定成員素質的大體相同。如果不是班主任的話,還可以按照自然組來分,一般分為三至四組。這樣便于考核各小組。
(二)原則
學生回答問題要根據(jù)課堂實際進行必答或搶答。必答的做法:筆者不確定地叫學生或自己隨手翻課本作為抽簽工具,然后根據(jù)頁碼來確定哪個學生答。如果隨手翻到32頁,就由座號32號的學生來答,其它組的就由32號相應的位置來回答。如果翻到的頁數(shù)超過學生數(shù),則先用那兩個數(shù)字相乘,如得數(shù)超過學生數(shù)的就用那兩個數(shù)字相加。課堂根據(jù)教學實際隨時提問,這樣學生上課的專注度大大提升,生怕連老師提的問題都沒聽見,以引起同學異樣的眼光。加分情況由各小組1號學生負責,2號成員監(jiān)督其它組加分。每天一小結,每星期一大結,每月總結并評出等次。小組第1、2名成員有獎,第3、4名成員不罰也不獎、第5、6名成員學蛙跳、第7、8名成員跑步并由第1、2名成員監(jiān)督。獎罰情況可在下次評比前講明。曾記得不吃蛋糕的小星,拿到他的那塊戰(zhàn)利品時邊吃邊說“好吃好吃”。初中生具有較強的進取心和好勝心,誰也不想成為公認的“老鼠屎”。通常情況下,你的問題一出來,就有學生舉手,課堂上昏昏欲睡你再也無緣見到。
二、利用課前演講,培養(yǎng)多種能力
未來的事業(yè)對人才有一個共同的要求就是要善于說話。“能言善辯”的口頭表達能力是增強競爭能力的重要工具。為了學生以后個個盡量成為“上品”,課前演講少不了。
首先,要確定好每次演講的人選。每天課前10分鐘演講按座位號來輪,每天一位同學上臺,由科代表監(jiān)督。其次,確定加分方法,凡是講得好的,沒失誤的加3分,沒失誤但不流利的加2分,講錯的加1分,不上臺的扣10分。再次,要規(guī)定好演講的內容。我們初二第一學期學生比較薄弱的是名著和作文。筆者就安排凡是周一學生教學生寫作文,其余名著演講。
課前演講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樣相對于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多數(shù)是教師在講臺上獨自講解,教師占據(jù)整個課堂時間,而學生在課堂上只能是被動接受,效果可是立竿見影。
三、改教學為導學,突顯學生主體地位
作為新時期的老師,我們要注意“為學設教”和“為學而教”。首先老師不能居高臨下,板起面孔。其次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堅持啟發(fā)式的教學原則,明確“教”是為“學”服務的,使學生由被動地學變?yōu)橹鲃拥貙W。接著教師不能唱獨角戲,而應與學生共同參與到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真正體現(xiàn)“學生主體”的作用。再次,老師設計的問題應由淺入深,步步深入。最后,要給學生只夠的思考空間。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寬松的學習氣氛中把學習當作自己必須高度負責的事,才能成為學習上的主人,學習的自發(fā)性、積極性才能被調動起來。
四、用好多媒體,擴寬教學廣度和深度
長期以來,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手段單一,時間、空間過于限制,學生提不起興趣,易產生疲勞感,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多媒體具有聲、光、像等多種功能,它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五、引導學生閱讀,拓展學生視野
1.課前布置閱讀任務。如在學習《“飛天”凌空——跳水姑娘呂偉奪魁記》前,讓學生積累描寫跳水的詞語、句子、片段等;在學習《國行公祭,為佑世界和平》前,讓他們搜集積累熱愛祖國的名言和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的詩句等。這樣,既培養(yǎng)學生閱讀積累的習慣,又能拓展學生的視野,還提高學生的人文修養(yǎng)。
2.課后指定閱讀相關的文學作品,開展課外閱讀交流會。通過這種方式,可激發(fā)學生潛心閱讀、品味名著的興趣。如《紅星照耀中國》,在閱讀活動中,我設計了四個環(huán)節(jié):(1)走進作品,回顧讀法——交流閱讀這本書的方法;(2)了解作者,感知內容——交流作者和作品的寫作背景;(3)品味情節(jié),評價人物——播放名人視頻,給名人致頒獎詞;(4)品讀名言,升華情感——談本書收獲。這些閱讀活動,培養(yǎng)了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和交流能力。
總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還有很多很多種,但多用時不能濫用,要充分注意使用的有效性,讓教學取得最佳效果。
[ 參? 考? 文? 獻 ]
[1]赫潔.聚焦語言文字運用的閱讀教學策略[J].廣東教育,2018(6).
[2]大風.從“沉悶”的現(xiàn)實中生出翅膀[J].創(chuàng)新作文,2019(3).
[3]方實君.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