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佳
[摘 要] 教師對學生擁有一定的懲戒權力,對國家對社會對學生都是很有必要的。批評是懲戒中運用比較廣泛的一種教育方式。對于如何從操作層面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批評教育,本文試圖從策略和話術的層面,分六個方面做了一些情景式的推演,以期引玉。
[關鍵詞] 批評;策略;話術
批評教育是一種挫折教育,適當的批評教育可以使學生逐漸形成接受挫折的心理準備,增強心理免疫力。人的自律總是在外界的壓力下才能形成。但是,教師批評學生也要拿捏好尺度,把握好分寸。我們在對違紀學生進行批評時需根據情景,站穩(wěn)教育者立場,訴諸語言的力量,指出其違紀的事實、根源、實質和危害,從而喚醒學生內心的正能量。批評權是教師懲戒權中運用最普遍的一種教育權利;那么,如何讓批評用在點子上,掌握好評的邊界,我們需要了解一些常規(guī)的策略和話術。這些策略和話術能不偏不倚切中學生之弊,也能維護好教師自身的形象和權威。
調侃式批評。教師在履行教育教學活動時,會遇到一些學生有輕微的違紀現(xiàn)象,這時既不能熟視無睹,也不需要小題大做,就可運用調侃式的批評。運用反語或是別解式的語言促使其自省。例如,學生進餐時插隊了,此時,教師可說:“你不是一個會插隊違紀的人。”學生就會識趣自覺排隊了。又如,兩個女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相向而坐講閑話,教師就說:“張三怎么這么癡迷地欣賞李四”,被批評者也會迅速坐正,進入學習模式。
抑揚式批評。教師在發(fā)現(xiàn)學生的缺點和錯誤后,為了讓學生認識錯誤并欣然接受,教師先肯定這個學生在其他方面的長處或是前段時間好的表現(xiàn),后指出其某些方面的缺點和錯誤,或是近段時間存在的問題。
順提式批評。學生在某些特殊的場合,或是學生因處在特異敏感時期,出現(xiàn)違紀,教師需要理性應對一下后,按下不表,伺機再做處理。教師可利用其他較為正式的場合,在學生沒有意料的情況下,突然對此提出批評,一帶而過,點到為止,效果上佳,學生往往羞愧難當。
比較式批評。教師把兩個有差異的學生在某些方面進行對比,從而找出差距,使受批評的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進而收斂自己而發(fā)奮自律;或是把學生現(xiàn)在和過去進行對比,肯定過去,認識現(xiàn)在,避免迷失自我、誤入歧途,重拾改變自我的信心。話術可以是:“你和某某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在學習方面還有很大差距。某某現(xiàn)在的狀態(tài)是勤奮刻苦,忘我投入。我想你一定能仔細分析自己的狀況,深刻反思自己的不足,挖掘出自身的潛力,縮小和某某的差距,矯正一下自我要求,修正一下行為的方向,力爭有個華麗的轉身?!?/p>
提問式批評。針對問題學生,深入分析之后,提出一系列契合學生實際又透辟入理的問題,引起問題學生的深入思考。首先要弄清這些學生的背景,包括家庭狀況以及學生本身的認知水平。提問的方式有選擇式提問、追問式提問和開放式提問。如針對生長在重男輕女家庭中的女生,該女生學習上不求上進,自暴自棄,可設計這樣幾個問題:“父母更喜歡弟弟,是自暴自棄還是自尊自愛才能改變父母?”“如果不能改變,能夠拯救你的人除了你自己還有誰?”等。
列舉式批評。列舉一些學生表現(xiàn)欠佳的事實,指出其需接受批評的道理。這樣,在學生犯錯誤時,教師迅速運用此法將教師和學生作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進行定位。一般學生也會迅速收斂自己,讓自己變得謙恭一些。例如,教師正上課,一個學生不認真學習,教師點名批評后,學生反而不滿。這時,教師可迅速掌握話語的主動權,“其一,一個學生在學校學知識、受教育是天經地義的職責;上課不認真,已經錯了,被批評后還不接受,錯得更遠了。其二,上課的教師對違紀的學生提出批評,這是教師的權利和義務,教師需要守住大家的陣地。其三,課堂關乎全班同學的利益,維護課堂秩序就是要保證全班同學的課堂學習正常進行;挑戰(zhàn)課堂秩序,同學們自然會分清是非曲直,我想你心中一定也會有個理智的判斷?!?/p>
批評學生的策略和話術,有一個根本出發(fā)點,那就是以違紀事實為依據,對學生的未來負責。這就要求教師要有教育者情懷,胸懷人文主義,力爭做到情與理的統(tǒng)一,意與言的和諧。在教育實踐中,有時也需要根據教育情景綜合加以運用,得體地運用批評懲戒這一權利,使之臻于至善。
(責任編輯:文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