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祿星
摘 要:體育游戲可以為體育課堂增添趣味,吸引學生自覺參與到體育鍛煉中,達到良好的體育教學效果。為充分發(fā)揮體育游戲的教學價值,教師需考慮課程安排、學生實際、活動內容等因素,對教材中的體育游戲進行創(chuàng)編,使其更具針對性。文章結合教學實踐,針對游戲誘導方式進行探討,以提升學生體育運動自主性,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關鍵詞:游戲教學法;體育教學;自主性;游戲創(chuàng)編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02-0046-02
從多年的體育教學經驗來看,許多學生不愿意參與體育課堂教學活動,主要是因為他們對體育課堂教學內容興趣不大,認為體育活動內容枯燥無聊,不愿意參與其中。這種現象在低年級教學階段尤為明顯,該年齡段的學生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在某件事情上,因此不愿意在體育課堂訓練中投入大量時間。為解決這一問題,體育教師可以將體育游戲教學模式引入課堂,在具體教學中以體育知識為教學內容,以游戲為教學形式,增強體育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教師在設計體育游戲種類和內容的時候,需要仔細分析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并選擇貼合教學內容的游戲。同時,教師還需要結合學生不同階段的生理和心理發(fā)展情況,針對體育課程的準備、授課和結束三個不同環(huán)節(jié),合理選擇體育游戲內容與方式,并創(chuàng)新編排綜合性的體育游戲,充分發(fā)揮游戲在體育課堂教學中的作用與價值。
一、結合教學內容,合理選擇游戲
體育教學有明確的課程安排,每節(jié)課需要講解的知識點都不同,因此教師選擇的體育游戲也應有所差異。有些教師喜歡以固定的某個游戲完成所有知識點的教學,但是這容易使學生對游戲失去新鮮感,不愿意再參與到游戲中。比如,在彈跳力訓練中,教師喜歡以青蛙蹲的方式訓練學生,但是在耐力訓練中教師仍然采用青蛙蹲的方式,這一方面不利于提高課堂的新鮮度,另一方面該游戲缺乏訓練的針對性,訓練效果并不明顯。因此,教師要注意更新游戲內容和方式。同時,教師可以將體育學科與其他學科結合起來,增強體育游戲的綜合性,讓學生在體育訓練中也完成其他學科知識點的學習與鞏固,充分發(fā)揮體育游戲的作用。比如,在接力跑訓練中,教師可以采用體育與數學相結合的方式創(chuàng)設“算術接力游戲”,將400米的跑道分為8段,每段50米,將學生分為5組,每組8名學生。在傳統(tǒng)接力跑訓練中,學生是以交接棒的方式完成每段交接的,屬于一種原始的接力游戲模式。但是在算術接力游戲中,教師以“計算題”代替了交接棒。在每位學生背后,教師都貼一張紙,紙上有5道計算題。下一名學生只有在上一名學生完成自己背后所有計算題并全對的情況下才能繼續(xù)接力跑,當每組8名學生都完成接力跑之后,用時最少的一組獲勝。在該游戲中,考慮到學生的安全,避免寫題用的圓珠筆扎傷學生,教師不讓奔跑中的學生手拿圓珠筆,而是在每個接力點都安排其他學生專門負責送筆。
在這一體育游戲中,教師采用了算術接力跑的方式,將數學知識融入體育游戲中,使體育游戲具有更強的競技性,將學生的斗志充分激發(fā)了出來。這樣的體育游戲,既能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又能促進學生的智力發(fā)育。
二、依據學生發(fā)展,科學規(guī)劃游戲
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心理和生理都會發(fā)生相應的改變,因而教師所制定的體育游戲也應隨之調整。從生理上來看,小學生處于神經調節(jié)尚不完善的時期,表現為神經過程的興奮和抑制發(fā)展兩者之間不平衡,課堂中絕大多數時間屬于興奮甚至過度興奮狀態(tài),這會造成注意力容易分散、動作達不到標準、精神易疲勞等。因此,教師所設計的體育游戲應具有較強的吸引力,能夠長時間吸引學生,讓學生始終對游戲有興趣。從不同年級段角度分析,一二年級的學生剛進入小學,難以迅速適應學校的體育授課方式,也未經過正規(guī)系統(tǒng)的體育訓練,因此教師應該設計一些難度偏低、他們比較熟悉的體育游戲。三四年級的學生已經適應了體育課堂教學,因此教師設計的游戲可以復雜些,但應控制游戲在課堂中的比重,避免學生長時間處于高度興奮和活躍狀態(tài),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五六年級的學生領悟力和接受力都比較強,因此教師設計的游戲難度應大些,并以學生自主探索、自主訓練為主。
舉例來說,對于二年級學生,體育教學主要是考驗學生的反應速度和身體的敏捷度。考慮到這部分學生理解能力較弱,正處于骨骼發(fā)育的關鍵時期,教師可以降低體育游戲的難度和復雜度,為學生設計“立棍不倒”的游戲。該游戲的規(guī)則是:將班級學生分為兩組,每組20名學生,每組學生圍成一個大圈,并按照1~20的順序依次排號。游戲開始時,1號同學站在圓圈中間手拿木棍,選好下一名同學并喊出其號碼時,下一名同學立刻跑向圓心并接住即將倒下的木棍。如果木棍倒下,下一名同學則需要接受懲罰。如果其他同學聽錯號碼跑向木棍,則該同學也需要接受懲罰。在這個游戲中,學生們需要長時間保持注意力的集中,時刻關注持棍學生報出的號碼,進而鍛煉自己的注意力。在聽到自己號碼的時候,學生需要立刻做出反應,快速跑向并接住即將倒下的木棍,從而鍛煉自己身體的敏捷度。為了保證學生在游戲中的安全,在游戲開始前教師需帶領學生做好充足的熱身準備,讓學生身體的每個關節(jié)都活動到位。
三、遵守教學流程,有效創(chuàng)新游戲
體育課程通常分為準備環(huán)節(jié)、教學環(huán)節(jié)和結束環(huán)節(jié)三部分,每個部分對學生身體機能的訓練都不相同,同時教學內容也不同,因此教師各環(huán)節(jié)所設計的游戲內容也應不同。比如,準備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幫助學生熱身,活動身體的各個關節(jié),避免在接下來的劇烈運動中受傷,但是該環(huán)節(jié)的體育訓練量不可過大。在傳統(tǒng)的熱身運動中,教師通常喜歡以課間操、隊列變換的方式讓學生完成熱身,但這種長期重復的熱身內容已讓學生感到枯燥和沉悶,許多學生表現出消極的態(tài)度,做出的熱身動作不到位,熱身效果不佳。因此,教師有必要對熱身環(huán)節(jié)的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比如,教師可以引入“喊數抱團”游戲讓學生進行熱身。該游戲的規(guī)則是:學生在音樂聲中可以原地來回蹦跳,也可以慢慢跑動,但是不可以在原地站立不動,當音樂停下教師喊出一個數字時,學生們必須以“抱團”的方式湊成該數字,如果某個團隊未湊夠該數字或超出該數字,將會接受懲罰。這樣的游戲重復訓練3至5次后,課堂氣氛就會活躍起來,同時學生也實現了熱身效果?!昂皵当F”游戲活動量不大,不會讓學生承受較大的身體負荷,既能提高學生的興奮度,又能達到熱身效果,有利于接下來的課堂教學活動的展開。為了避免學生對游戲喪失興趣,教師每周都需要更換新的熱身游戲,以一個月為周期。這樣,便可以給學生帶來更多的新鮮感。
綜上所述,學生天性好動,枯燥、死板的體育課堂容易導致學生厭學。因此,教師要開展趣味化與生活化的體育課堂教學,注重教學方法的寓教于樂,從而營造良好的體育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對體育課程的學習興趣。教師應根據實際教學需求,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科學合理地規(guī)劃和設計體育游戲內容,挖掘體育游戲的價值,讓體育游戲成為推動體育課堂教學發(fā)展的有力工具,進而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慧,張冰雨.體育游戲在我國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現狀[J].體育世界,2016(04).
[2]林以華.淺析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6(02).
[3]姚紅利.淺論體育游戲對小學體育教學的影響[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5(01).
[4]魏俊.小學體育游戲的創(chuàng)編及多元效應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4.
[5]董娥.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蘇州大學,2013.
Exploration of Promoting Students'Sports Autonomy by Game
Shen Luxing
(Gutian Central Primary School, Shanghang County, Fujian Province, Shanghang 364200, China)
Abstract: Sports games can add interest to sports classes, attract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sports exercises consciously, and achieve good sports teaching results.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teaching value of sports games, teachers should consider the curriculum arrangement, students' reality, activity content and other factors, and create sports games in teaching materials to make them more targeted. Based on teaching practi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way of game induction in order to enhance students' autonomy in sports and achieve classroom teaching tasks.
Key words: game teaching method; physical education; autonomy; game cre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