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勇?楊春華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倡導指向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英語學習活動觀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教師應設計具有綜合性、關聯(lián)性和實踐性特點的英語學習活動,使學生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chuàng)新等一系列融語言、文化、思維為一體的活動,獲取、闡釋和評判語篇意義,表達個人觀點、意圖和情感態(tài)度,發(fā)展多元思維和批判性思維,提高英語學習能力和運用能力(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
一、基本含義
課堂提問是組織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有效的提問促進思維的發(fā)展。教師要合理設計課堂提問使其形成一個有機的問題整體,即問題鏈。首先,課堂提問要源于文本內容,所提問題要出自文本;其次,所提問題要有層次并互相關聯(lián)。再有,不同層次的問題均有思維含量。同時,問題的設計應逐步深入遞進。第一個問題是第二個問題的前提,第二個問題是第三個問題的鋪墊,并依次順延下去,環(huán)環(huán)相扣。
二、教學分析
整體設計思路:
本節(jié)課是“問題鏈”應用于英語泛讀教學中的案例,是基于課前學生自主閱讀和小組討論之后的班級分享與成果展示,是學生對于文本的初步閱讀后進行的一節(jié)閱讀討論課。本課將文本分為四個部分:話題導入、故事復述、人物分析和主題探究。教師先話題導入,學生運用圖片復述故事主要情節(jié),隨后,教師采用“問題鏈”形式引導學生分析人物,幫助學生內化語言。最后,學生小組合作探究文本主題,運用想象力為主人公設計未來。將語言學習及思維培養(yǎng)有機結合,幫助學生深化文本內容、拓展主題內涵、發(fā)展評判性思維。
三、教學過程分析
首先,運用圖片,幫助學生內化文本。
教師問題導入,引導學生回顧文本:
Do you like the story? Why/Why not? Who are the main characters?
學生邊聽邊思考,即興發(fā)表感受以此激發(fā)學生興趣。教師運用圖片,就主要情節(jié)提問并呈現(xiàn)問題。
在問題的驅動下,小組合作獲取信息,學生利用圖片、梳理文本、理清故事脈絡;再根據(jù)圖片、運用文本詞匯、復述文本主要內容,深化對文本內容地理解。
其次,課堂提問,培養(yǎng)學生評判性思維。
課上,教師讓學生觀察圖片,并提出問題:What happened to Gerald? 學生回答He was bullied by Billy and his gang.之后提出一系列問題:What trouble did Gerald experience? Who helped him? What did they do to help him? What happened then? 在上述問題的驅動下,小組合作,梳理文本,把握文本脈絡,整理和提煉文本信息,學生看圖復述文本。然后,教師拋出兩個問題,引導學生分析人物:What do you think of Hoppy/Gerald/Billy? Why do you think so? 這兩個問題并沒有固定答案,通過分析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來解讀人物的性格特征。學生閱讀文本,忠實于文本,領會文字的深層含義,在文本中找事實,運用所學的語言,做出概括和有邏輯的判斷,;通過人物的挖掘,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評價人物。之后,教師提問:What is the theme of the story? 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the story? 教師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開拓思維,探究文本主題,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每個學生都可以有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只要能夠給出恰當?shù)睦碛?,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評判性思維。學生小組合作,展開討論,之后各小組分別在全班交流體會、分享觀點,學生們在聆聽時,產(chǎn)生思維火花的碰撞,引發(fā)深層思考,生成對于文本的理解和看法,并聯(lián)系生活實際,有助于進一步探究文本的主題意義。最后提出問題:What might the next part be about? 這個問題激發(fā)學生思維,鼓勵學生突破思維定式,展開邏輯思考,運用想象力,創(chuàng)造和產(chǎn)生自己的思想,為主人公設計一個未來。
此外,“問題鏈”驅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故事復述部分的問題屬于展示型問題,是文本理解的基礎;是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和內化文本信息而設計的問題。分析人物部分的問題屬于參閱型問題,是文本理解的深化;是幫助學生分析、評價人物而設計的問題。主題探究部分的問題屬于評估型問題,是文本主題的升華,這類問題為學生提供運用所學語言表達獨立看法的機會,對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培養(yǎng)深層思維能力有重要作用。
四、教學實踐反思
圍繞教學目標,筆者進行了精心設計,主要有以下三點:
1.“問題鏈”驅動,內化文本
閱讀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理解過程,問題設計要有層次性,問題從易到難要形成一定序列,上一個問題是下一個問題的鋪墊,下一個問題是上一個問題的延伸,問題自然連貫,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本節(jié)課分為四部分:話題導入,故事復述,人物分析及主題探究。四個環(huán)節(jié)是由淺入深的問題聯(lián)接,形成一條問題鏈,融合了文本內容的疏理和評判性思維的訓練,有助于學生理解文本內容、評價人物性格、拓展主題內涵。學生的思維在老師的啟發(fā)下,有所發(fā)展,進而形成自己的觀點。
2.主體參與,培養(yǎng)學生評判性思維
在課堂上,學生是閱讀和思考的主體,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參與。教師引導學生結合文本聯(lián)系自身,把自己放在文本主人公的位置上進行反思和評價。為學生提供了內化文本進行語義建構和運用所學語言表達看法的機會,對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培養(yǎng)深層思維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3.小組活動,培養(yǎng)合作意識
復述故事,分析人物,探究主題,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是由小組活動來完成。小組合作探討問題,主動建構知識,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學生質疑文本,自由提問,討論中,小組成員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學生各抒己見,討論中沒有統(tǒng)一的答案,任何新意的觀點、看法都會受到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多元觀點都受到尊重。小組合作的方式能有效地形成生生互動,創(chuàng)設活躍的課堂氣氛,有利于拓展思維,合作是這一步驟的核心。
結束語
問題鏈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閱讀課堂的問題設計應有一定層次,不同層次的問題應相互聯(lián)系;教師設計問題,培養(yǎng)學生忠實于文本的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通過探究問題,加深理解文本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