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改紅
鄭州教育博客的推廣,為學生習作發(fā)展提供了契機。怎樣通過鄭州教育博客這個自媒體平臺,讓寫博成為學生習作的源頭活水,從而提高習作水平呢?這一直是我思考與努力的方向。
一、讓寫博成為閱讀的后續(xù)
隨著新課標的實施,學生在小學階段的閱讀量逐漸增多,然而真正到習作練習的時候,學生卻又表達不出來,平時閱讀過程中的好詞佳句一個也用不上,閱讀與習作練習成了“兩張皮”。怎么辦?
為了促進閱讀與習作的結合,我將教育博客引入課堂,每次上課前五分鐘讓學生進行分享交流。學生將前一天閱讀中點滴的感悟在博客中進行記錄,或長或短,可以是故事內容,可以是讀后感,也可以是對閱讀內容的續(xù)寫……這樣,讀中有思,讀中有寫。
一名學生在博客中這樣寫道:“原來上網就是玩玩游戲,和別人聊聊天,從沒有想到,在網上我還能寫出好的文字,記錄自己成長的痕跡。我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提高了習作水平,同時也看到了其他同學的習作內容,學會了取長補短?!?/p>
還有一個同學這樣寫道:“除了生活中的朋友,我還有許多小博友,雖然從沒有見過面,但我們在文字中一同記錄生活,共同成長?!?/p>
通過寫博,可以促進學生更多地閱讀,讓學生在讀中思、讀中悟、讀中練、讀中寫,從而提高習作能力。
二、以寫博促進課內讀寫結合
學習文本,是為了更好地理解文本、掌握文本。在充分學習課內文本的基礎上,教師應讓學生進行課內讀寫練習,更好地理解課文。
例如,我們在學過《山中訪友》《草蟲的村落》之后,指導學生寫《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員》;學過《詹天佑》之后,指導學生寫《假如我站在詹天佑的塑像前》……通過這樣的練筆,不斷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同時,將優(yōu)秀習作在班級文學交流群里進行展示,讓班里的學生與家長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其他同學或者家長針對這些習作進行點評,最后這些習作經過再次修改,發(fā)到教育博客上,供更多人學習。
三、以寫博促進習作向課外拓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強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p>
因此,教師應利用學校周邊豐富的人文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習作的機會。教師應結合學生學習的文本內容,將習作與生活、實踐進行結合。例如,在春天,讓學生走進綠博園,擁抱大自然,在花的海洋中盡情玩耍。學生自然有感而發(fā),他們的習作不再“干癟”,而是變得“飽滿”……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學生最好的寫作素材。
寫博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延伸,架起了課內習作與課外習作的一座橋梁,它促進學生閱讀與習作的結合,促進課內習作向課外習作拓展,同時更利于學生在習作過程中的表達與交流。
(本文系2018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教育博客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JCJYB18252604)
(責 編 帕 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