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華
微課是基于教學設計思想,以視頻為主要載體,圍繞單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某個基本問題(基本圖形)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開展的精彩的教與學活動全過程.“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是教學視頻,同時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學習任務單、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輔助性教學資源,它們以一定的組織關系和呈現方式共同“營造”了一個半結構化、主題式的資源單元應用“小環(huán)境”.
一、利用微課的動畫性促進課堂的有趣性
微課以信息技術作為基礎,表現形式是小視頻,將文字、圖片、音樂等元素結合起來使用,它的出現為教學課堂帶來了生機,對于提升課堂的時效性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例如,在進行七年級下冊“軸對稱圖形”的導入時,依靠微視頻為學生播放一些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如麥當勞、工商銀行、中國聯通等品牌標識;天安門、泰姬陵、埃菲爾鐵塔等建筑;樹葉、蝴蝶、飛機等生活常見事物的圖片.學生看后會立刻對這些事物產生興趣,教師據此詢問這些事物的共同特征,能夠讓學生產生探究的熱情.以此引入課堂,可以獲得非常好的效果.
二、利用微課的重復性幫助學困生在課堂上
掌握知識,解決問題
微課可以豐富教學內容,初中數學中的很多概念不容易講述明白,學生的知識儲備又非常有限,難以想象某個概念究竟想要表達什么.微課以豐富的表現形式克服了這些困難,用生動的圖片、音樂、文字等直觀的表現一些知識點,彌補了單純使用語言的不足,豐富了教學內容,使教學課堂變得豐富多彩.
例如,在平行四邊形的單元復習時,筆者分別錄制了知識點歸納的視頻和容易題、中等題、難題及易錯題等幾個典型習題的解題思路的微視頻,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分配時間去觀看,并完成本章知識結構圖和相應的復習題.回到課堂后,小組合作,互評作業(yè),展示優(yōu)秀作業(yè),學生講解解題思路及方法,小組之間競爭,老師補充點評,利用了兩節(jié)復習課的時間,學生普遍感覺上升了一個臺階,在單元測試中學生成績有顯著提升,學習的積極性空前高漲.
此外,將微課技術引入習題的講解中,教師可以把所有的習題以微課形式為學生進行逐個講解并上傳至網絡,學生則在課下通過網絡下載或在線進行重點觀看.這不但能夠解決學生在課余沒有時間進行問題提問的情況,還能借助微課了解自己的知識薄弱環(huán)節(jié),確定自己需要進行深入學習的方向,對于學生的知識深化、錯誤改正、學習計劃的制訂都有著非常好的作用.
三、利用微課的暫停性幫助學生突破難點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并結合學生的認知需求,把握各部分的內在聯系,運用綜合聯系、分析、比較的方法捕捉每個機會,提出發(fā)人深思的問題,促成學生的認知沖突,引起學生認知結構上的不平衡,造成懸念,進而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fā)他們積極思考.
例如,“頻數分布直方圖”這節(jié)課,筆者就播放一個“畫頻數分布直方圖”的微課,對于微課中的每一步適當地停下來作必要的解釋,講完后,筆者又針對微課做了總結.接著在課上給學生畫直方圖,大部分同學都畫得不錯.在這里要說明一點,微課應用到課中解決問題的時候,教師要隨時留意班里同學的反應,對于微課中的一些難點或者一些關鍵步驟,教師適當停頓一下,作些解析,再往后面播放.同時,要在課中趁熱打鐵,及時練習鞏固.
四、利于微課的記憶性幫助學生記憶數學概念
在“微課”教學中,把概念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錄制好視頻,體驗數學概念產生的直觀形象,與鄰近數學概念進行類比等,錄制的微課,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回顧,激活學生對概念產生、發(fā)展及應用的興趣,對學生掌握數學概念很有幫助.例如,在學習二次根式時,二次根式概念只有一句描述性的語句,形如a(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但它的外延和內涵常常讓學生搞不清,筆者在百度優(yōu)酷視頻上發(fā)現一個錄制好的“二次根式的定義”微視頻,形象直觀,語言幽默,讓學生觀看微視頻,立即引起學生的喜愛,這個曾經最難讓學生理解的概念卻在兩三分鐘的“微課”里帶來了歡樂與效益.
總之,在信息化和大數據時代,教師應主動把數學教學和信息技術相結合,以符合時代發(fā)展的需要.這就要求數學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改變教學理念,提高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別是對微課、翻轉課堂的學習要重視起來,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利用微課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率的目的.
注:本文系廣東省“十三五”規(guī)劃2018年強師工程項目課題《粵西初中學校電化教育與教學效果的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批準號:2018YQJK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