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國
[摘 要]家庭教育作為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點和奠基?,F(xiàn)在的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就在家長的精心呵護下長大,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素質(zhì)都很差,也缺乏心理和意志磨練。這就需要家長在平時應多關(guān)注孩子的心理變化,并及時給予正確的引導,為他們能夠形成健康的心理打下基礎(chǔ)。
[關(guān)鍵詞]家庭教育;心理素質(zhì);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來,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家長和社會的關(guān)注,越來越多的學生由于心理不健康而發(fā)生各種讓人瞠目結(jié)舌的事件,讓教師充分認識到及時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已經(jīng)迫在眉睫。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充分開發(fā)他們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zhì),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fā)展。那么,家長應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呢?
一、 深入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子女從小在父母身邊長大,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家長的影響和感染,有一句俗話“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句話形象地概括了父母對子女發(fā)展的影響,這就要求我們的家長要時刻以身作則,注意言傳身教的巨大影響力。家庭生活內(nèi)容要豐富多彩,教育方式多樣靈活,為孩子的成長營造一個良好溫馨的生活環(huán)境,使他們的身心得以健康發(fā)展。
家長不要以自己的意愿去安排孩子的生活,不要違背孩子成長發(fā)展的自然規(guī)律,孩子的發(fā)展是有自身規(guī)律的,身體、心理、智力等的發(fā)展也是如此,許多家長因為不懂家庭教育的真正含義,不了解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不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往往采用了不恰當?shù)姆椒?,導致孩子成長過程中有很多困惑和心理問題,家長往往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教育孩子,然而往往事與愿違。
權(quán)威性、豐富性、感染性和靈活性是家庭教育優(yōu)勢所在。孩子在家長面前是最無拘無束的,他們不需要在家長面前來掩飾自己的不足、缺點,他們期望得到父母的認可和贊譽。家庭也是孩子的天然避風港,當孩子在社會上遇到困難和疑惑時,首先想到的就是與家長進行溝通,以獲得理解和支持。這就要求家長能夠準確、全面地了解孩子在生活、學習過程中的成長狀況,以便于及時對癥下藥、因材施教。
二、 做好孩子心理發(fā)展關(guān)鍵期的教育
作為家長必須要了解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抓好關(guān)鍵時期的教育。
孩子心理發(fā)展關(guān)鍵期:一是兒童時期(小學階段),二是青春期(中學階段)。在兒童期父母與孩子的關(guān)系如何,對孩子的心理早期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如果在青春期階段父母不能幫助孩子處理好一系列沖突,最容易使孩子發(fā)生各種心理障礙。家長的溝通和對孩子的尊重很重要,不聽孩子的任何解釋、偷聽孩子的電話、翻看孩子的日記、對孩子的早戀只會管而不去疏導、很多事情從不與孩子商量,在這樣狹窄的空間里長大的孩子心理是不會健康的。
有的孩子父母離異,由于各自組建家庭而放棄對孩子的教育,造成了他們在受教育過程中,家庭教育環(huán)節(jié)的嚴重缺失。例如,我校有位學生父母早年離異,誰都不愿管他,認為他是累贅、是負擔,致使孩子對誰都沒有任何感情可談,到了最后誰的話也聽不進去。長大以后更是無人管教,每天出去和社會上的人在一起,有錢就花,沒錢就搶,更別提學習會怎么樣了,他是我們班上的“老大難”問題學生,每天為了他,教師多操了不少的心,可收效甚微,你看,家庭教育不好的“威力”是多么的大呀!到了后來,他索性就不來學校了。我們作為教師,在言語上感動他,在行動上溫暖他,在思想上教育他,在知識上幫扶他,可就是挽救不回來他學習的心,真的很可惜。所以說,家庭教育對學生的成長具有很大的作用。
青少年正處在生理、心理快速發(fā)展時期,他們在平時的學習、活動中,其內(nèi)心深處常常充滿各種矛盾。他們與外界也常常發(fā)生各種沖突,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往往容易產(chǎn)生各種心理行為問題,這是家庭教育中要特別引起重視的問題。顯然,他們的問題不是突如其來的,有一個較長的潛伏期,也總會有一些表現(xiàn)。如過分自卑或孤僻、經(jīng)常與父母及同伴發(fā)生爭執(zhí)等。如果在初期予以注意,防微杜漸,就可以使這些兒童獲得重新適應生活環(huán)境、發(fā)展良好品德和性格的新的有利因素。
三、 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父母的教養(yǎng)態(tài)度和教養(yǎng)方式,對孩子性格的形成具有決定性作用。正確的家庭教養(yǎng)方式應是民主教養(yǎng)的方式。在這種方式下,父母不任意干涉孩子的活動,但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愛護和尊重孩子的基礎(chǔ)上,給予正確的疏導和引導。實踐證明,營造民主教育的氛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家庭氣氛對孩子性格有很重要的熏陶作用。通常有兩種類型的家庭氣氛:一是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和睦相處;二是小吵不斷,但有一定的感情依戀。生活在不同的家庭氛圍中的孩子,在成長中會形成不同的性格。寧靜和諧的家庭氣氛,會使孩子生活樂觀,信心十足,待人和善。而氣氛緊張的家庭,則會使孩子長期處在提心吊膽、極度不安中生活,形成憂郁和情緒不安等性格特征。我們呼吁這樣的父母,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要努力營造寧靜和諧的家庭氛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也是未成年孩子的精神支柱,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孩子用以模仿的榜樣。因此,營造健康向上的家庭氛圍,父母起著主導作用:一是要注意自身思想道德修養(yǎng)。對世事始終保持一種積極平常的心態(tài),樂觀豁達,積極進取,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注重與人和睦相處,尤其注重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影響。這樣,在潛移默化中孩子形成了良好的性格。二是創(chuàng)造良好的文化環(huán)境。父母要以身作則,常讀書看報,追求新知識,用勤學精神影響孩子,為孩子營造家庭讀書學習氛圍。
父母文化素養(yǎng)的高低與孩子在校學習成績的優(yōu)良與否成正比。具有良好文化素養(yǎng)的父母,大都懂得并善于以正確的教育態(tài)度和科學的教育方式、方法對孩子進行教育和引導。這些父母一般都勤奮好學,有一種對知識孜孜不倦的追求,在這樣的家庭形成了一種濃厚的學習鉆研的氛圍,在這種氛圍的長期影響和熏陶下,孩子很容易養(yǎng)成愛好學習、追求知識的良好習慣,這對推動孩子成長進步的積極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父母不僅要以正確的教育態(tài)度和科學的教育方式、方法去教育孩子,還要努力以自己愛好學習、刻苦鉆研的模范行動去影響和感化孩子。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來自父母的“無聲的教育”,它能起到其他教育方式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家長還要尊重孩子的選擇,并給予孩子較大的空間。很多時候父母過多的愛所帶來的不是孩子的健康成長,而是一種發(fā)展空間的縮小和壓抑。一份尊重孩子的態(tài)度,一個適度放松的心情將會給孩子和自己帶來較大的呼吸空間,從而換回更大的發(fā)展空間。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對他們思想中出現(xiàn)的某些偏見隨時隨地進行疏導教育,幫助他們逐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心理品質(zhì)。
家長與孩子有效溝通是家庭教育的基礎(chǔ),家庭教育又是學校教育的基礎(chǔ)。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就能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少走彎路,身心健康。
四、 家長要采用科學的教育方法
孩子的發(fā)展有各自的獨特之處,存在個體差異,有發(fā)展速度的差異、思想類型差異、興趣愛好差異等,有些家長盲目地與別的孩子進行比較,用自己孩子的弱點與其他孩子的優(yōu)點進行比較,甚至用貶低孩子的方式去刺激孩子的自尊心。
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物是具有兩面性的。家庭教育具有學校教育不可取代的優(yōu)點,也存在著一定的弊端,家庭教育的弊端就是存在著局限性。一般情況下,家長綜合素質(zhì)的高低,決定著家庭教育受教育者總體質(zhì)量的高低。并且由于大多數(shù)家長沒有接受過專門系統(tǒng)的科學教育方法培訓,不懂得教育的原則和方法,只是以感性和經(jīng)驗來教育自己的子女。
同時,對孩子期望值過高,望子成龍是中國父母的普遍心態(tài)。由于家長對孩子過度投入,一旦孩子表現(xiàn)不盡如人意,父母心理形成落差而心情失控,就會對孩子心理造成不利影響。許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法比較粗暴,只懂得懲罰、諷刺、挖苦,認為這樣才能使孩子不再犯錯誤,對孩子的優(yōu)點往往輕描淡寫、甚至視而不見,只看到孩子的缺點,導致懲罰多于表揚。其實懲罰是及其不利于孩子自我成長的,是一種非常消極的教育方法,孩子犯錯誤父母應該正確引導,并給予更多幫助,才會使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孩子教育的基礎(chǔ),是整個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讓我們從每一個家庭開始,期盼父母們將那些無助的孩子睡上用愛鋪設(shè)的甜蜜溫床上,將孩子帶入開滿親情花朵的輝煌之路,讓愛的暖流充滿孩子的整個人生,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去迎接屬于他們的機遇和挑戰(zhàn)。
參考文獻:
[1]沈德立,傅安球.青少年常見心理生理障礙及其矯正[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2]馬驍.健康教育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
(責任編輯 陳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