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凌云
[摘 要]編撰教科書時,編審一般會把內容繁多、結構龐雜的知識拆分成一個個知識點。教學時,倘若教師只是“照單下菜”,一是會讓學生學得乏味,二是會讓學生產生畏難情緒,三是會造成學生學習行為的機械化。改善這一問題的有效策略是串聯(lián)起知識與教學的主線。
[關鍵詞]線索;串聯(lián);知識;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23.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0)35-0076-02
有效課堂就應該彰顯教學線索的完整性,以及知識線索的連續(xù)性,努力做到整體與部分的和諧。而要做到這樣,就要追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起承轉合,換言之就是要探索如何讓知識的引入、銜接、轉換、照應做到通達自然的方法。
一、用故事線索串聯(lián)知識
在教學中,針對一個課時中的若干知識點,有時需要將其分化打散,融入一個個短小明快的情境之中。知識量和信息量越大,需要創(chuàng)設的單元情境也就越多,這樣一來,單元情境之間的轉接自然就很密集和倉促。倘若能把這些環(huán)節(jié)用一條主線串聯(lián)起來,那么學生就不會花大量精力去解決瑣碎問題,而是沿著這條主線順次解決所有問題。例如,一位教師設計教案時,把三個環(huán)節(jié)并入“小袋鼠跳遠比賽”的情境中,寓教于樂。
1.估一估。
袋鼠家族正在舉行跳遠比賽。
1號小袋鼠的成績是比1米多一點;
2號小袋鼠的成績是5 米;
3號小袋鼠的成績是1米;
4號小袋鼠的成績是2米;
5號小袋鼠的成績是比1米少一點。
師:3號小袋鼠的跳遠成績正好是1米。1號和5號小袋鼠的跳遠成績雖然不是正好1米,但與1米差不多,稱為“大約1米”(軟件演示:將其他袋鼠的跳遠成績與3號袋鼠的做對比)。與你心中的1米對比,或者與單位線段對照猜度,稱為估測。
2.量一量。
師:5米是多長?量一量。(學生操作并匯報)
師:排名首位的小袋鼠比居于其次的小袋鼠多跳了幾米?(學生先估測,然后度量)
3.畫一畫。
師:6號小袋鼠想勇奪第一,你覺得它要跳幾米?結果它跳了7米,你能畫出對應的長度嗎?
二、用生活線索串聯(lián)知識
在教學中,有一類知識與生活緊密相連。對這種發(fā)生在身邊的知識,完全可以返璞歸真,充分運用學生的原始經驗,讓學生在交流互學中分享。用生活素材作為教學的線索,可以最大限度發(fā)揮實踐的功能,助學助教。
例如,“認識元、角、分”一課,一般分為兩大程序:一是辨認人民幣,二是計算幣值。其實,這兩道程序完全可以合二為一。一開始就創(chuàng)設一個購物情境,讓學生分角色扮演顧客和賣家,開設付錢、找零、化錢、借錢、抽獎等交易活動,在購物情境中認識元、角、分。
三、用思維線索串聯(lián)知識
知識的演變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如果教師能夠把這條埋伏的暗線挖掘出來,作為串聯(lián)知識的主線,把不同的例題或習題放到同一個主題下,那將有利于學生看清知識的本質,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例如,“用畫圖方案解決現(xiàn)實難題”一課,蘇教版教材編制了下列例題。
1.有一個長方形露天泳池,長度為8米;在擴建后,露天泳池的長度擴增了3米,這樣泳池的面積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來泳池的面積有多大?
2.小馬村原建有一個寬度為20米的長方形荷塘,后來荷塘的寬度被削減了5米,這樣荷塘的面積減少了150平方米,求現(xiàn)在的荷塘面積。
分析這些題目,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題目大部分都是只變化一個量,但變化的對象與方式不同,有的增加,有的減少,屬于同類題,而“三思后行”第2題則是兩個量一齊變化,難度增加。(如下表)
根據(jù)以上研究,我把上述題目進行改頭換面,統(tǒng)一主題,用一條主線貫穿整個課程。
師(出示一塊長方形露天泳池,長為8米,寬為6米):看到這些信息,你想到了什么?
生1:一個長為8米,寬為6米的長方形。
(教師補充問題:這個長方形泳池的面積是多少?)
師:要解決問題,需要畫圖嗎?
生2:不用畫圖,直接用公式求解。
(教師呈示例題,學生解答受阻)
師:像這樣無法一眼看出數(shù)量關系的題,該采取什么措施?
生3:畫圖……
(例題教學后)
師:除了長,還有哪部分發(fā)生了變化?
生4:寬。
師:對!另外,除了增加,還有其他變化嗎?
生5:減少。
(教師出示“大膽嘗試”和“三思后行”第1題,讓學生畫圖解題)
師:上述題目都是長或寬在變化,還有別的變化形式嗎?
生6:長和寬同步同向變化或者同步反向變化。
(教師出示“三思后行”第2題)
四、用素材線索串聯(lián)知識
在知識的結構邏輯上,后段知識是前段知識的延伸,課本的素材緊密相連,承接性和關聯(lián)性都很強。使用教材開展后續(xù)教學時,就可以利用之前使用的材料做楔子。前后素材的“親緣關系”可以幫助學生找到知識的共性。
例如,蘇教版教材“用字母代數(shù)”一課,前兩課時設計的題目均是用小棒擺圖形作素材,其區(qū)別只在于擺法和結果不同;第一課時是運用字母列出一步算式,第二課時則是采用字母列出兩步算式。
教學第二課時的時候,教師倘若發(fā)覺素材的延續(xù)性,那么就可以從先前的舊例題開始導入,然后變動小棒擺法轉入本次教學。在總結出代數(shù)式后,還可以首尾呼應,與第一課時對比總結,從而彰顯知識脈絡。
綜上所述,做好知識關聯(lián),有兩大好處:一是可以讓學生學得快樂,學得有滋有味,感到自信;二是可以較好地實現(xiàn)整體學習和深入學習,讓學生不僅是求知者,還是探索者。
(責編 黃 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