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紅兵
摘要:縱觀當前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內(nèi)容,不難發(fā)現(xiàn),雖然新課程改革和素質(zhì)教育如火如荼,但是學生課間負擔中,學習不快樂的現(xiàn)實問題非常顯著,值得每一位老師深入思考和分析。導致這種現(xiàn)實狀況的因素有很多,如教師選聘制度;社會評價致使學校更看重升學率;應試考核制度;教師對于學生的成績評價等等,都會讓學生為了考高分而學習,作業(yè)越來越多,書面,實踐樣樣不能少,導致學生課業(yè)負擔重,壓力大,學習困苦。本文就如何有效實現(xiàn)減負增效進行了簡單的探索,拋磚引玉。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減負增效
減負增效要立足于課堂教學。課堂作為教學的主陣地,教學的質(zhì)量高低大多取決于課堂上教學的效果。所以,想要增效,就必須要想課堂上有限的四十分鐘要質(zhì)量,而并非是一味的增加課后練習,對于提升教學質(zhì)量的希望,寄托在“題海戰(zhàn)術”上是完全行不通的。如果教師只是在課堂上進行教材知識的簡單講解,希望讓學生通過不斷枯燥,重復的練習得到結(jié)題能力的提升,這樣的課堂是失敗的課堂,不僅不會讓我們的教學工作變得輕松,反而會越來越枯燥,越來越低效。只有課堂上高效率的教學,才能真正為學生減負,為教師減壓,才能讓師生在教與學的整個過程中,得到快樂,得到興趣,得到效率,得到成功。在工作中,作為普通教師的我們必須與時俱進,做些有益的探索和嘗試。事實上,我們的教師也在一直努力、探索。以下是我這些年教學過程中的一些經(jīng)驗和總結(jié),一些摸索和嘗試,希望能為其他教學同仁提供教學借鑒和參考。
一、和諧的課堂氛圍是高效的前提
寬松的學習氛圍能更好的讓學生展現(xiàn)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能更好的讓他們表現(xiàn)自己,能更好的把學生的主動性調(diào)動出來,主動去探索、學習,獲取知識。不僅如此,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學習,學生的心情才是愉悅的,他們的思維才會始終處于活躍狀態(tài),這樣才能讓學生盡情的釋放自己,做到敢想、敢說、敢問。所以我覺得我們在課堂上可以注意一些問題,比如:學生回答問題的機會不止一次,回答錯了可以重新回答;學生回答錯了老師不要立即批評;學生不敢舉手老師要鼓勵大家等等。課堂的主體是學生,所以我們要減少對學生自主學習時間的占用,這樣才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去溝通、去實踐。課堂教學中,緩解了學生心理壓力,減輕了學生的思想負擔,才能使學生學得輕松,提高了教學效果。
二、搞好“教”與“學”的研究,優(yōu)化教育教學過程
重視“教”與“學”的研究,“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教”,極力為學生的各項素養(yǎng)發(fā)展營造一個廣闊的學習天地;重教學過程優(yōu)化,轉(zhuǎn)變學習方式。在堅持以質(zhì)量為中心,努力提升教師素質(zhì),全面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今天,作為每一個教師,都必須思考幾個問題:學生在課堂上究竟要學什么?課后學生能獲得什么?怎么才能真正的做到“高效課堂”?這就要求做到以校為本,實施有效教研。以校為本,提升學校教師的實際教學水平是實現(xiàn)減負增效的根本性問題。學校只有不斷的求發(fā)展,求進步,不斷的開展并參與教師學習培訓活動,提升教師教研能力,才能在課堂的40分鐘里盡情“揮灑”不僅僅是汗水的智慧。同時,學校要鼓勵教師“走出去,帶回來”,既要開放自己,接納別人,分享經(jīng)驗,取長補短,又要與人合作,增強人文關懷,提升人文素養(yǎng)。通過各種培訓,教研的平臺活動,讓教師擁有更好的教學能力,使學校教育科研工作有新突破。以科研促教研,以科研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各學科教研組應該開展課堂教學研究和校本教研,逐步探索并構(gòu)建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用教學科研來增強課堂效益,減輕學生三、尊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
學生個體之間存在差異,每個學生的認知和思維不盡相同,認知接受和自學能力也存在差異。教學中應提倡多元化解決問題,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時表現(xiàn)出的不同。對學習困難的學生要多關照和幫助,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讓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見解,讓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達到主動學習。實施課改就是要尋求高效課堂,用最少時間使學生學到最多有用的知識和方法,用課堂的“滿負荷”來減輕師生課外負擔,通過師生共同參與完成教學,使學生在“做”中明確學習方法,從而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真正實現(xiàn)優(yōu)化課堂教學,實現(xiàn)減負增效的目的。
四、合理安排教學容量,通過練習及時反饋
“減負增效”給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備課時教師上課的第一環(huán)節(jié),教師要花更多的時間去研究教材,創(chuàng)新利用教材,設計教法和教學流程;其次,教師要科學合理的設計作業(yè),設計的作業(yè)既要能達到減負高效的效果,又要學生不會感覺是負擔。因此,設計時必須從學生的特點出發(fā),去精心設計學生喜歡的作業(y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對于教材中的習題,應及時采取集體、個別相結(jié)合,或?qū)栴}滲透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等手段進行強化,以利于知識的再現(xiàn)和再認,鞏固所學。
參考文獻:
[1]萬安平.淺談提高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與實踐[J].考試周刊,2018 (17):85-85.
[2]李冬洪.淺談教學策略創(chuàng)新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情感讀本,2018 (6).
[3]譚云根.數(shù)學素質(zhì)教育的任務、途徑和方法[J].江西教育.2004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