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曉娟
摘要:在當前城鎮(zhèn)化發(fā)展不斷推進的過程中,農村學齡前兒童由于受到家長外出打工、農村教育水平、教育環(huán)境較差等原因的限制,大部分農村學齡前兒童缺乏學習動力,導致在農村學齡前教育中的學生普遍學習能力偏低。而受到師資水平、教育資源等方面的因素影響,大多數時候農村學齡前教育老師只能進行書本課堂上的閱讀教學,無法滿足農村學齡前兒童對于課外書籍的學習需要。由于上述種種原因,導致在當前的農村學齡前兒童課堂上對于自主學習方面的能力偏低,課外學習時間遠遠不夠。因此,本文在此背景基礎上,結合寄宿農村學齡前兒童學習中的現(xiàn)狀問題,對提升農村學齡前兒童學習能力提出了相應的策略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城鎮(zhèn)化視域下;農村學前教育;發(fā)展問題
隨著我國城鎮(zhèn)化進程的不斷提高,大部分農村地區(qū)的居民開始涌入城市進行務工,從而導致農村學齡前兒童在學習、生活以及接受教育方面較城市的兒童相差很遠的現(xiàn)象。對于這些農村學齡前兒童來說,在學習教育過程中 的缺乏是不得已的選擇,由于缺乏直系親屬的管教,他們在學習上間接造成了較為嚴重的缺失。而在幼兒教育階段,農村學齡前兒童缺乏對自身的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因此需要對農村學齡前兒童的學習在不同層面上進行關心和照顧才能讓孩子在此階段受到較為良好的教育。這其中,課外閱讀在農村學齡前兒童的理解學習中占據著較大的部分,對于農村學齡前兒童來說,更應該在課外閱讀中學習和了解到當前社會發(fā)展以及日常生活中所處的環(huán)境現(xiàn)狀。因此,有必要在城鎮(zhèn)化視域下對農村學前教育發(fā)展問題進行探討的同時,解決他們學習習慣培養(yǎng)以及學校的能力方面的問題。
一、激發(fā)農村學齡前兒童的學習興趣
農村學前教育中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學生,因此農村學期教育老師在管理過程之中一定要以學齡前兒童為本,處理事情和問題上多考慮學生的感受。學齡前兒童是天真活潑善良可愛的,老師要學會從激發(fā)學齡前兒童的學習興趣入手,興趣才是孩子學習最有用的老師。每個學齡前兒童都來自不同的農村家庭,家庭教育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的欠缺和差異。農村學前教育老師在教育指導學齡前兒童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在班集體的整體建設上做到一視同仁,另一方面也要根據學齡前兒童的具體情況進行一定程度的差異化教育。從學齡前兒童身心的健康發(fā)展等方面去關心、幫助學齡前兒童,讓學齡前兒童能夠有更多的時間放在學習上。只有對閱讀產生了一定的興趣,學齡前兒童才愿意、也才能夠進行有效的課外閱讀。班主任要深入了解部分問題學生的周圍實際情況,做到因材施教。學前過程中離不開大量閱讀,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學齡前兒童不愿意閱讀,貪玩。老師應該在詳細了解之后,針對部分問題學齡前兒童展開定期的培訓談話,多傾聽他們的心聲,以朋友而不是老師的身份去開導他們,這樣才能有利于他們的良好發(fā)展。
二、營造學齡前兒童良好學習環(huán)境
由于大部分農村學前教育學校都采取的寄宿制上學的制度。因此,一個宿舍的內部的氛圍很好的決定了該宿舍學齡前兒童的精神面貌。班主任在進行相關的課外閱讀教育教學時應該從學齡前兒童寄宿內部的環(huán)境入手,對學齡前兒童的日常行為規(guī)范和個人學習作風進行調整。作為學齡前教育老師,要加強對于寄宿住處內部閱讀氛圍營造。定期組織閱讀文化活動,組織一些簡單而又能夠起到一定教育意義的閱讀活動,讓學齡前兒童能夠在良好閱讀氛圍之下養(yǎng)成熱愛閱讀、勤勞勇敢、樂于助人的優(yōu)秀品質。每個學齡前兒童的學習模仿能力都很強,因此在寄宿過程上,老師要在加強教育的同時,要以身作則,平時多看書、多閱讀,以自身行為準則作為學齡前兒童學習的良好榜樣。
三、建立家校共同聯(lián)系培育學習習慣
學校班集體和學齡前兒童家庭都是他們學習教育的重要場所。班主任老師應該多結合家庭教育的模式,在學校和家庭之間建立良好的學生學習環(huán)境,加強與學生家長之間的溝通。以福建省福州市臺江區(qū)曙光幼兒園大班趙建偉同學為例,趙建偉同學在升入幼兒園大班之后,變得淘氣貪玩,行為習慣也變得較差。針對這一情況,班主任在多次家訪、聯(lián)系家長溝通了解之后發(fā)現(xiàn),原來她的家長在他幼兒園大班階段時外出打工了,家長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因此在教育孩子上出現(xiàn)了一定缺失。在了解到具體情況后,幼兒園大班的黎老師對該名同學的教育管理上做出了相應的調整:通過談話、討論等活動使他了解在幼兒園的主要任務,比如掃地、擦桌子、分餐具、整理玩具、整理圖書及幼兒園動植物角的管理。此外,在幼兒園開放日活動或家長接送幼兒的時間,向家長宣傳做值日生是培養(yǎng)幼兒的任務意識、責任感及動手能力的好契機,取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輪到自己孩子值日時,愿意提早送孩子到幼兒園,讓孩子更好地履行值日生職責。經過半個學期的調整,趙建偉同學的生活作息變得更加規(guī)律,培養(yǎng)出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在期末幼兒園班級匯演中進行了詩朗誦表演,在班級中也能夠和同學進行和睦相處。在學?!彝ス餐?lián)系教育制度下,學齡前兒童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等方面得到了良好的調整,有利于農村幼兒園大班學習能力的提升。
四、激勵表揚機制促進農村學前兒童學習
在農村寄宿制小學的相關課程中,老師可以根據班級學生的表現(xiàn)來進行適當的鼓勵和激勵,以提升學齡前兒童在學習上的積極性。通過激勵表揚機制的引入,可以在班集體范圍內調動農村學齡前兒童良好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激勵表揚機制的引入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發(fā)揮學齡前兒童的學習能力的潛力。學齡前老師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廣泛的吸取農村兒童的建議和意見,針對不同的兒童群體進行層次教學,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農村學齡前兒童生活環(huán)境、學習環(huán)境較差的前提之下,有必要采取相應的策略與方法對農村學齡前兒童的學習能力加以提升,這樣才能在保證良好學習氛圍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滿足農村學齡前兒童學習的需要,并能夠通過學習打開他們的視野,有效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劉紅鑫. 城鎮(zhèn)化視域下的農村學前教育發(fā)展問題研究[J]. 電腦迷, 2018, 000(019):178.
[2]崔國富. 新農村與城鎮(zhèn)化建設視域下農村教育綜合改革研究[M]. 中國文史出版社, 2014.
[3]郭瑞香, 竇效民. 城鎮(zhèn)化視域下的河南省農村幼兒教育的現(xiàn)狀與對策[J]. 課程教育研究, 2014, 000(001):6-6.
[4]劉秀巖. 新農村發(fā)展視域下的農村城鎮(zhèn)化建設問題研究[J]. 黑龍江畜牧獸醫(yī):下半月,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