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茂俠
【內(nèi)容摘要】在當前的高中語文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才是最重要的發(fā)展目標。在此目標的指導之下,各位教師需要精心的設計教學方法,以活動的觀點、原則以及組織形式來讓同學們的主體能力,在課堂上得到更加充分的發(fā)展。各位教師應該把課堂時間更多的交還給學生,讓同學們能夠在有限的時空當中得到更好的興趣的激發(fā),從而促進同學們更加全面的個性化的發(fā)展。
【關鍵詞】高中語文? 課堂活動設計? 自主學習? 方法
對于同學們來講,課堂上的組織活動更能讓同學們有深刻的體驗,這也是體驗教學的一種基本形式。在活動當中,各位教師能夠與同學們的距離更加拉近,也能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這次教學的一次重大變革,也是讓語文教學能夠逐漸步入理想化的質(zhì)的飛躍?;顒芋w驗的方法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能夠讓同學們在課堂上有更加真實的體驗和思考,并且能夠給出最真實的反饋,與此同時,語文課堂也能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這對同學們個人能力的積淀以及個性化學習方法的養(yǎng)成會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安排活動設計的必要性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發(fā)展,各位教師需要跟隨時代發(fā)展的腳步,在課堂上以更加符合學生實際發(fā)展的教學情況來組織同學們參與到實際教學活動當中,但是如果沒有任何的鋪墊,直接使用活動教學的模式,反而會讓各位教師和同學們都感覺到“水土不服”。因此,各位教師需要結合當前階段的實際教學情況不斷地推陳出新,要結合同學們的實際學習能力和個性發(fā)展的水平找到更適合同學們學習和成長的課程教學方法。
當前在我國的語文教學當中仍然還存在很多的問題:比如說,有很多學校為了更好地提高教研的質(zhì)量,會不定期地組織各位教師開展公開課的形式來進行教學能力的交流,可是大部分的公開課的內(nèi)容都是經(jīng)歷了提前的很多次演練,反而教師成為了整節(jié)課的導演,同學們被迫配合教師進行表演,就像是小丑一樣戲味十足。那么對這樣的課程進行思考,是不是更覺得仿佛就像是形式化的走流程,課堂的重點并不在內(nèi)容上,也不在同學們的思考和個人能力的發(fā)展上。教師只會把自己的主觀思想強迫傳授給學生,抑制了同學們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讓同學們反而會對語文的學習產(chǎn)生一種抵觸心理。所以,其實提案活動的設計事實上也是讓同學們能夠更好地與教師交流和對話的實踐過程,能夠讓同學們在親自體驗、動手動腦操作的動態(tài)化的學習過程當中喚醒自己的思維發(fā)展。
二、以活動形式開展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依據(jù)
為了讓語文教學的活動能夠在課堂上,更好地引導同學們學習和思考,各位教師精心的組織教學活動也應該有基本的依據(jù),才能讓活動的方案更符合學生的實際發(fā)展情況。主要來講,對當前的高中語文教學情況進行分析,能夠取得明顯成效的高中語文活動課基本上都是按照以下兩種方向進行設計的:
1.結合教材的具體內(nèi)容以及內(nèi)容的根本性質(zhì)進行活動方法的設計和選擇
活動化的教學方法的主體是學生,所以對于各位教師來講,這也提出了基本的教學要求:活動的形式應該是相對多姿多彩的。我們應該學會帶領同學們在語文課堂上進行角色的研讀,并且讓同學們都能在交流和研討活動、趣味競賽活動、制作演示活動等形式當中有更加豐富的體驗。具體的活動選擇還應該根據(jù)課文的特點來進行更加靈活的安排。
比如說,如果要進行詩歌教學的話,就一定要把古典詩詞當中洋溢出來的靈性和鮮活的特點通過活動展現(xiàn)出來。大部分的古典詩詞的表達都比較含蓄委婉,但是表達出的故事情節(jié)卻是跌宕起伏的,所以只有在活動當中讓同學們充分的展開聯(lián)想,才能感受到古典詩詞當中的優(yōu)美意境。而這一過程完全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的輔助使用達到目的。我們可以把詩歌和音樂結合在一起,或者是直接給同學們制作一段相關的視頻,讓同學們能夠看到詩歌當中呈現(xiàn)的畫面,這對同學們個人能力的發(fā)展有很重要的作用。而除了這種形式之外,詩歌的教學也可以采取朗誦活動、鑒賞活動等方式進行。例如,《再別康橋》是徐志摩的一首散文詩,在這首詩歌當中就有“三美”的存在,也更適合同學們進行詩歌朗誦的活動,聲情并茂的誦讀方式更有助于同學們把握詩歌當中的情感和意境的美,讓同學們更好地與詩人的難舍難分的眷戀之情,建立更加密切的聯(lián)系。
2.結合學生的具體學習需求進行活動方法的設計和選擇
其實,教學活動的設計本身也是一種勞動創(chuàng)造的過程,所以各位教師,為了讓這種教學的勞動能夠更好地發(fā)揮作用的還必須要在實際的教學當中,充分地關注學生的基本學習需求,以及個人能力的發(fā)展。主要來講,在課堂上教師需要完成兩項相對較為重要的任務:
(1)以問題的情境引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語文課堂上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造也是課堂基本教學形式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的設計。需要各位教師在正式開始上課之前,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要把教材當中的重點難點以問題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并且給同學們更有針對性的引導。同學們通過討論和交流的過程解決問題,從而逐漸地達到教學的目標。在具體的問題設計當中,我倡導各位教師需要注重問題的層次性,而且也要讓提問的過程帶有一定的拓展性的設計,盡可能地讓同學們在解決問題、理解知識的過程當中能夠由表及里,這樣才可以真正的發(fā)揮學習活動的意義。以《林黛玉進賈府》的教學為例,實際上在課文當中出現(xiàn)的曹雪芹的《紅樓夢》的節(jié)選《林黛玉進賈府》的篇幅也是比較長的,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非常容易遇到障礙。所以我根據(jù)教學的實際,重點給同學們設計了三個引導的問題,讓同學們圍繞著這些問題展開相關的活動:第一個問題是讓同學們用筆在課文當中把黛玉進賈府的行蹤勾劃出來,從而理清全文的發(fā)展思路。第二個問題是讓同學們在課文當中找到林黛玉在賈府的所見所聞的介紹,感受當時賈府的真實環(huán)境,對典型環(huán)境的意義加以探討。第三個問題是讓同學們結合人物的出場來品味不同人物的語言特色,充分地與他人以合作交流的方法分析每一個人物的不同個性。三個問題是層層遞進的,能夠讓同學們在活動當中充分的發(fā)展個人的能力,而且也可以為同學們創(chuàng)造一種良性的討論空間,讓同學們能夠有更加輕松愉悅的體驗,從而促進個人能力的增強。
(2)以活動的情境帶領學生實現(xiàn)提升
不同的活動安排應該有不同的情境創(chuàng)造,這些情境更有助于同學們在課堂上感受教學活動,給同學們創(chuàng)造更好的體驗。活動需要給同學們規(guī)定相關的目標,我們不僅可以帶領同學們開展課堂之前的導入活動,而對于教材當中蘊含的可以進行活動、設計的因素也應該充分的挖掘。比如說,我們帶領同學們朗誦《沁園春·長沙》這首詩歌時,以往的教學教師會平鋪直敘的給同學們闡述這首詩歌的時代背景,可是這樣的方法并不能讓同學們在課堂上,有效地發(fā)揮自己的積極主動性,而且課堂氛圍會顯得更加索然無味。我們都知道這是我國偉大領袖毛主席的詩歌,圍繞這首詩歌也有很多可以追憶的東西,比如電視劇《恰同學少年》,我們可以給同學們進行電視劇相關事件的介紹來引導同學們學習效果的增強。再例如《祝?!肥囚斞赶壬淖髌分?,在高中語文的教學當中,我們可以選擇人物肖像的描寫方法進行活動設計的形式,因為這一部分內(nèi)容是課堂教學的重點,所以讓同學們讀肖像、品肖像、寫肖像的過程才更能讓同學們把握重點開展交流,讓同學們能夠及時地對其他人的評價做出糾正和補充,對同學們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的發(fā)展也是十分必要的。這屬于是一種較為別開生面的活動設計,讓同學們的各種感官都能得到充分的調(diào)動,并且讓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得到發(fā)展,這樣的活動形式也能給課堂教學帶來全新的發(fā)展方向和目標。
三、通過有序的課程設計給同學們搭建廣闊的活動平臺
1.組織學生開展充分的課前預習
俗話講: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其實課堂的教學也是如此,提前帶領同學們進行預習的活動更像是課堂的熱身,這個活動必須要建立在同學們個體認知的基礎上,有限的課堂時間要想發(fā)揮更高的效率,課堂熱身的環(huán)節(jié)就顯得尤為重要。比如,讓同學們在課堂上參與到活動當中,我們就必須要提前準備好相關的資料,找到那些能夠與課文內(nèi)容相匹配的知識或者生活的經(jīng)驗,讓同學們在課前就能對其中的知識進行簡單的思考。而為了讓課堂活動的形式更加豐富多彩,我們也可以安排一些表演的形式,而這些必須都是要在課前做好準備的。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課前豐富的準備也是為了在課上能夠讓同學們的心理狀態(tài)發(fā)揮到最佳,是給課堂表現(xiàn)打基礎的過程。而從教育學的角度來看,預習的過程也能讓同學們從課堂上的被動地位轉為主動的地位,給同學們更好地感悟語言的機會。
2.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多合作、多互動
合作和互動的環(huán)節(jié)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思想的交流。在語文課堂的活動中,凡事都是以同學們構建語言框架為目標的,所以我們更要調(diào)動同學們積極的參與性,要讓師生能夠展開平等的對話,從而讓同學們也能在課堂活動當中更加自信的表達,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也有助于同學們更加有目標的發(fā)展。
3.在課后時間適當進行拓展和延伸
通過有限課堂時間當中的活動安排,同學們能夠了解到文本教材當中的內(nèi)容,但是教學并不應該僅僅局限于此,各位教師也必須要做好適當?shù)耐卣寡由斓?,還要能夠盡可能地把教材放大,要能與班級、學校、社會或者更大的空間作為語言實踐活動的基礎。語文的知識積累就是為了在日常生活當中能夠得以更好的運用,也希望各位教師能夠積極的在生活當中組織同學們觀察和思考,讓枯燥的語文知識散發(fā)出不一樣的魅力,給語文的學習提供更多的源頭活水。
課堂活動的開展不僅僅是為了一種形式,更重要的是,在精心的形式組織之下,讓同學們能夠激發(fā)自己的參與欲望和表演的熱情,每一個同學都是有獨特的個性,課堂上,幫助同學們的活潑個性得到發(fā)揚,也是教師的重要教學任務。高中語文的教學需要在閱讀實踐和言語運用當中,讓同學們的個人能力得到發(fā)展,這也是語言積累和內(nèi)化的過程,但是同時也需要各位同學,把自己掌握的語言知識進行更加準確的輸出,只有這樣,才能讓同學們的精神、智慧以及思維得到更加全面的提升,希望在這樣的雙向反饋的環(huán)境當中,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情感和認知等多方面得到均衡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崔余輝. 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活動體驗”研究[J]. 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4:39-43.
[2] 錢斌芬. 教學智慧的多樣化——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活動設計探究[J]. 現(xiàn)代語文:中旬·教學研究,2015:47-48.
[3] 趙有銀. 探析高中語文教學活力課堂的生成——以蘇教版教材為例[J]. 考試:教研版,2013:88-88.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qū)建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