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秀清 高濤
1 營口市大石橋陸合醫(yī)院超聲科 (遼寧 營口 115100)
2 營口市衛(wèi)生健康事務中心科教科 (遼寧 營口 115000)
內容提要: 目的:分析超聲檢查在乳腺導管內癌(DCIS)早期診斷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2017年7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乳腺導管內癌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病理檢查和超聲檢查,分析患者的超聲檢查結果,比較有鈣化病例和無鈣化病例的超聲診斷準確率。結果:超聲診出率為99%,其中腫塊型的超聲診出率為81.58%,導管改變型的超聲診出率為83.97%。有鈣化病例的超聲診斷準確率顯著高于無鈣化病例的準確率,P<0.05。結論:在乳腺導管內癌的早期診斷中應用超聲檢查診出率較高,可準確判斷乳腺導管內癌的超聲分類。
乳腺導管內癌是一種惡性腫瘤疾病,主要是患者乳腺導管上皮細胞存在增生異常情況而引發(fā)的一種惡性病變[1]。研究顯示,乳腺導管內癌的發(fā)病率在乳腺癌中占據30%左右的比例,而且簇狀密集的微鈣化現(xiàn)象是乳腺導管內癌的一種典型鉬靶特征,不過有6%~23%左右的乳腺導管內癌患者并沒有鈣化現(xiàn)象,因此很難在鉬靶片中顯示出來,因此采用鉬靶檢查乳腺導管內癌,存在一定局限性,漏診概率較大[2]。應用超聲檢查診斷乳腺疾病,尤其是致密型乳腺疾病,效果顯著,應用優(yōu)勢明顯?;诖?,本文分析超聲檢查在乳腺導管內癌早期診斷中的應用效果,具體內容報告如下。
將2017年7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乳腺導管內癌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經過病理檢查均確診為乳腺導管內癌,且均為單側乳腺導管內癌;②患者或家屬對本次研究目的、方法知情,且患者自愿參與,并簽署研究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惡性腫瘤患者;②精神異常或交流障礙患者?;颊吣挲g25~65歲,平均(45.34±10.23)歲;其中左乳57例,右乳43例。
所有患者均接受超聲檢查,并經病理檢查確診為乳腺導管內癌;超聲檢查儀器為:Siemens Acuson Sequoia512型(產地:德國)、Toshiba aplio XG790型(產地:日本)、Esaote DU8型(產地:意大利)、GE Logiq E9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產地:美國)。儀器參數為:頻率范圍為7~12MHz。
具體操作如下:患者采取仰臥位,并往上舉起雙手;對患者的雙側乳房和腋窩部位進行仔細掃描;掃描結束后,若發(fā)現(xiàn)病灶體,則留取病灶體的斷面圖像,測量病灶體大小后,再次進行超聲檢查。
分析研究對象超聲診斷檢查結果,以病理檢查結果作為金標準,對比有鈣化病例和無鈣化病例的超聲診斷準確率。
本次研究采用的統(tǒng)計學軟件為:SPSS 22.0版本。計數數據均采用n、%表示,用χ2檢驗。若P<0.05,則數據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超聲檢查,同檢出乳腺導管內癌患者99例,超聲檢出率為99%,漏診率為1%(1/100)。其中不同類型癌癥的超聲檢出率分別為:腫塊型乳腺導管內癌38例,超聲檢出率為81.58%(31/38);導管改變型62例,超聲檢出率為83.87%(52/62)。
62例導管改變型乳腺導管內癌的超聲檢查結果中,導管擴張型37例,超聲檢出率為81.08%(30/37);導管擴展型19例,超聲檢出率為84.21%(16/19);導管擴張擴展型6例,超聲檢出率為100%(6/6)。
經病理檢查,有鈣化病例69例,無鈣化病例31例。有鈣化病例的超聲診斷準確率為94.20%(65/69),無鈣化病例的超聲診斷準確率為67.74%(21/31),有鈣化病例的超聲診斷準確率顯著高于無鈣化病例的超聲診斷準確率,P<0.05。
乳腺導管癌作為一種特殊類型的乳腺癌,是一種非浸潤性質癌癥,主要是由于纖維細胞增生、淋巴細胞浸潤、基底膜受損等因素所導致。臨床中,乳腺導管癌患者在早期階段并無明顯不適,或者存在乳房疼痛等不適感;若未得到及時有效治療,患者的病情有可能進展為浸潤性乳腺癌,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因此臨床中應加強對乳腺導管內癌的早期診斷,從而為后續(xù)治療提供更為可靠的依據。
臨床診斷中,多數乳腺導管內癌體積相對較小,沒有明顯的典型臨床癥狀表現(xiàn),因此多采用鉬靶X射線或者乳管內鏡進行診斷檢查[3]。其中乳管內鏡雖然可以直接發(fā)現(xiàn)病灶部位,有助于確定患者的手術部位,但是在檢查的過程中容易導致局部乳腺組織出現(xiàn)感染癥狀或者引發(fā)乳管破裂,從而影響檢查結果;而鉬靶X射線的操作相對簡單,但是對于某些病變情況(比如說重疊性病變、致密性病變等)無法做出精準診斷。
通過超聲診斷檢查,可有效準確判斷乳腺導管內癌,但是不同類型的乳腺導管內癌,超聲檢查的結果也各有差異。其中腫塊型病灶整體呈現(xiàn)為細葉形狀,邊界較為清晰但形態(tài)并不規(guī)則,存在中低度回聲以及內部回聲有明顯不均勻的情況;而可見病灶周邊見導管則呈現(xiàn)放射狀,不存在高回聲暈環(huán),因此對周圍組織不造成影響,但是后方回聲沒有衰減現(xiàn)象。值得注意的是,后方回聲無異常表現(xiàn)是乳腺導管內癌的一個典型圖像表現(xiàn),但是在粉刺型的乳腺導管內癌中卻可發(fā)現(xiàn)存在回聲衰減。同時,導管型乳腺導管內癌中主要包括兩種類型,分別為多根導管擴張型病變和單根導管擴張型病變。其中單根導管擴張型病變的超聲圖像,可以明顯看見乳暈下單根導管向乳頭位置進行擴展,且在病灶內部存在斑塊強回聲以及點狀回聲;同時可見明顯低回聲灶,導管的管壁相對清晰,有微小鈣化現(xiàn)象,而后方回聲沒有異常。至于多根導管擴張型病變,經超聲診斷可發(fā)現(xiàn)片狀低回聲有明顯改變現(xiàn)象,導管管壁相對模糊,而病灶內部存在斑狀強回聲,后方回聲無異常。而囊實性擴張病變的超聲圖像中,可以發(fā)現(xiàn)囊內部存在濕性結節(jié),且形態(tài)呈現(xiàn)不均勻狀態(tài),同時可見明顯液性無回聲區(qū)。導管擴張擴展型病變的超聲圖像中,可以發(fā)現(xiàn)導管呈現(xiàn)明顯膨脹現(xiàn)象,且有實行填充的情況,病灶體的擴展方向為導管,病灶內部則可以見到密集點狀強回聲。
依據乳腺導管內癌的超聲表現(xiàn)特點進行分類,可分為以下幾個類型:①單純微鈣化型;②導管擴張型;③混合回聲腫物型;④實性低回聲結節(jié)型;⑤腺體局限性增厚型或者結構紊亂型。但在臨床應用中,以上幾個分類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之處,比如說囊括不全,定義不準確等。而鈣化作為乳腺疾病的一種常見表現(xiàn),在超聲檢查中,如果沒有重視背景信息,顯示出鈣化的概率相對較低,尤其是在診斷乳腺導管內癌中。因此,在超聲檢查中,超聲分類體系應該將病理學基礎和超聲表現(xiàn)特點相結合,定義上需要嚴謹清晰。這樣超聲的分類才可以對乳腺導管內癌的病理變化進行充分地反映,有效提高診斷準確率。
綜上所述,在乳腺導管內癌的早期診斷中應用超聲檢查,其臨床診出率較高,可準確判斷乳腺導管內癌的超聲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