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晴
隨著我國經濟和科技的不斷發(fā)展,社會各領域全面進入信息化和智能化時代,計算機的應用也從工作到生活、從稚子到長者,逐漸滲透到各個年齡各個階層,而作為中職學校,計算機課程的學習則是中職學校學生在步入社會之前,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只有熟練應用和掌握計算機相關知識,才能夠快速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和崗位的需要。因此,計算機相關課程在中職學校的普及是很有必要的,作為一門公共課,計算機課程又與其他課程有本質上的區(qū)別,相對于其它基礎課而言,計算機課程更重視實踐操作,即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更要熟練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和一些軟件的使用,而傳統的教學模式更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因此,創(chuàng)新教育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和實施已勢在必行。所謂創(chuàng)新教育就是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開創(chuàng)個性化教育,在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科技的不斷發(fā)展促進了計算機的不斷創(chuàng)新,使計算機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容,隨著智能人工的全面引入,計算機的使用已深入到各個行業(yè)。由此可知,計算機在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中占據著不可忽視的地位。為了使中職學生進入社會后能夠迅速適應崗位需要,中職學校教育教學的創(chuàng)新勢在必行,而計算機基礎課程的開設和學習則對創(chuàng)新教育有著重要意義。通過計算機基礎教學,即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利用電腦查找相關專業(yè)資料、完成相關專業(yè)工作,同時也達到了熟練應用電腦的目的。
1.1計算機課程的學習是中職學生的基本要求
數字技術是科技突飛的重要標志,同時也對計算機的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重實踐操作的中職學生來說更應熟練掌握計算機相關操作。當下社會計算機已經深入每一個工作領域和生活中,掌握計算機的相關操作和應用是每個學生所應必備的技能,作為即將步入社會的中職學生來講,如何符合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滿足企業(yè)對自身的要求,是中職學校的教育之本,因此必須根據社會和企業(yè)的需要有的放矢的對即將畢業(yè)的中職學生進行培訓,幫助學生畢業(yè)后能夠快速融入社會,而熟練使用計算機則是每一個中職學生的基本技能之一,與此同時,傳統單調的教育模式已很難適應科技時代的發(fā)展需要,不利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因此,創(chuàng)新教育的推廣隨之應運而生。
1.2計算機課程的學習是提高其他課程技能的有效手段
計算機的使用已滲透到每一個領域中,而對于教學領域,計算機更是輔助教學的主要工具。隨著“互聯網+”時代的開啟,課堂可過通過計算機變得豐富多彩,老師不僅可以通過計算機查找相關資料,還可以通過一些教學軟件的輔助使一些抽象的內容變得直觀易懂。計算機的應用不僅僅局限在計算機課程中,在每個課程教學中都可以融入計算機的使用,通過電腦不僅可以促使學生快速接收相關知識學習,更能掌握計算機的相關操作方法,例如用計算機觀看教學視頻、進行網上一對一教學、實現師生網上互動等,這樣的學習方法,即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樂趣,也增進了師生感情,培養(yǎng)了學生獨門解決問題的能力。唯有掌握計算機的相關操作,才能夠利用計算機進行輔助學習和多媒體互動教學,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活躍性,提升教學效果,由枯燥的教學轉變?yōu)橛腥さ慕虒W,促進創(chuàng)新教育的實現。
1.3計算機技術的學習是當代中職學生終身素質培養(yǎng)的起點
社會發(fā)展瞬息萬變,科技的進步推動經濟的發(fā)展,而作為學生,從學校到社會,都會面臨信息更新較快、信息量逐漸增大、信息獲取方式不斷更新等情況。學生如何在龐大的信息鏈中有效快速提取所需信息,計算機技術的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計算機課程的學習,可以熟練應用相關軟件、并利用互聯網獲取所需信息,在走入社會后則能更快的適應工作崗位的需求,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2.1教學設施建設中出現的缺陷
計算機由硬件和軟件等部分構成。科技的飛速發(fā)展,隨之帶來的是軟件的快速更新,而軟件的更新又需要硬件的支持,計算機逐漸升級,系統不斷優(yōu)化,使用更加簡單便捷。但是,較目前情況而言,大部分中職學校電腦更新速度較慢,無法緊跟計算機發(fā)展的步伐,另外還存在設備維護不到位、損害增加,導致實際能使用的設備有限,難以達到預期學習效果。與此同時,相關專業(yè)人員較少,新設備的學習使用效果也無法達到。
2.2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中職學校的專業(yè)較多,這些專業(yè)會結合計算機課程,開設針對性的計算機輔助學習專業(yè)知識。而目前大部分中職學校,除計算機專業(yè)外,計算機課程的開設都存在課時較少且缺乏連貫性的問題,同時由于學生在校學習時間有限,無法滿足深入學習的需要,以筆者學校為例,筆者學校的主要專業(yè)是鐵道信號、供電和通信,根據專業(yè)需要入學第二學期開設了AutoCAD課程,但課程設置只有一個學期,且每周兩個課時,這樣的課時量只能了解一些最基本的工具使用,CAD主要是動手畫圖,一個課時的時長有限,而有的圖形比較繁雜,一節(jié)課根本畫不完,雖然能保存至教師機上,可以下節(jié)課再來時發(fā)下去接著畫,可學生們常常不知道畫到哪里了,重新看圖要看半天,畫圖思路也被打亂,導致學習興趣下降,而學生畢業(yè)到單位是一年后,當時學的內容也差不多忘記了,無法滿足工作需要。
2.3師資力量中存在的問題,教學方式落后
教師在教學中,處于執(zhí)行者的地位,一個教學過程的好壞,除了主體的配合之外,教師應具備豐富的專業(yè)知識,總而言之,教師的教育水平,直接決定教學效果,因此,對教師的選擇進行創(chuàng)新。經調研發(fā)現,在大部分中職學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教師缺乏專業(yè)的計算機教學知識,部分教師之前沒有接受過專業(yè)的培訓,這就導致教師教學質量總體下滑,無法達到預期效果。除此之外,由于一些中職學校條件有限,教師在后期進修培訓中的機會較少,缺乏實踐,自身的計算機水平受限無法提高,教師無法更新計算機新知識,這就導致教學過程較為老舊,不符合社會的發(fā)展。
3.1通用知識在計算機課程中的作用
計算機教學主要分為通用知識和專用知識兩個部分。通用知識是每個學生必須掌握的部分,是教學的必修課程,學生通過對通用部分的學習,學會使用計算機的基礎操作,提升操作技能。通過對通用部分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應具備的專業(yè)素質之外,為專業(yè)部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通用部分的學習主要是結合職業(yè)教育的特點,例如教師在講解引擎搜索時,可以融入專業(yè)知識,通過讓學生在計算機中搜索而了解更多的專業(yè)知識。通過課程學習、培養(yǎng)就業(yè)方向,深入了解計算機的重要性,提高學習“激情”。
3.2課程設置可根據專業(yè)分類教學,因材施教
中職教育中,專業(yè)分類較多,具有針對性,對于不同的專業(yè),那么對于計算機的使用程度就會有所不同。在計算機學習中,使用方法的不同,學習目標自然而然有所區(qū)別。因此,在計算機課程設置中,應根據不同專業(yè),設置不同的教學模式。比如上面提到的AutoCAD課程,可以增大實訓周的設置,讓學生有一個系統、連貫的學習模式。另外,在教學模塊設置中,就注意主次分明,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較為簡單的可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完成,較難的部分教師可以輔助參與,培養(yǎng)學生自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完善教學機制,從中實現教學分層,因材施教,通過分層制定合理的教學內容,在教學課程進行分層,例如Excel軟件知識教學時,可以先熟練掌握簡單的操作,再學習難度較大的部分。
3.3設置專用知識模塊結構
計算機教學設計中,根據不同專業(yè)設計不同的模塊供不同專業(yè)的學生選擇。其中包含各個專業(yè)常用的操作使用方法和軟件使用技巧,而對于課程設計來講,盡量根據專業(yè)知識,選擇相關的實例來進行教學的講解。比如在學習辦公軟件WORD時,可以情景代入讓學生們制作一份履歷表然后分小組模擬招聘,看看哪組或哪位同學的履歷表制作的有吸引力;在學習PPT時,可以讓學生們制作一個商品介紹,這些都有利于提升學生對計算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養(yǎng)。
中職在計算機中的學習還具有一部分缺陷,相關領導應重視對計算機的學習,提升計算機教師綜合素質和專業(yè)技能。同時,在計算機基礎課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專業(yè)的不同,設置不同的專業(yè)模塊進行教學,對于每個學生,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透過層次教學,明確教學目標,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模塊,有針對性的提高學習效率,以便學生在步入社會時能夠快速融入,實現自身的價值。
(作者單位:洛陽鐵路信息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