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霞 施蕊 張風華 康靜
[關鍵詞]后牙;楔狀缺損;復合樹脂;金屬樁核;金屬烤瓷冠;氧化鋯樁核;氧化鋯烤冠
口腔疾病的種類較多,牙體缺損是較常見的一種口腔疾病,其中楔狀缺損最為常見,楔狀缺損的發(fā)生與口腔刷牙方法不正確等有關[1-2],一旦發(fā)生楔形缺損,不及時進行修復治療,楔狀缺損會從牙釉質深入到牙本質,引起牙本質過敏癥,并且進一步加重可直達牙髓引起牙髓和根尖周病,如缺損病變嚴重還可出現(xiàn)牙冠折斷。楔狀缺損洞型固位力差,治療難度較大,尤其是后牙楔形缺損,在進行充填治療時,由于口腔可操作區(qū)域有限操作較困難,需要口腔醫(yī)師有高質量的操作技術,同時填充材料也需要有良好的粘接性,以達到治療后恢復牙齒咀嚼的能力。目前,臨床上治療楔狀缺損的方法中樁核修復越來越多[3-5],根據(jù)修復材料不同可分為纖維樁、金屬樁核及氧化鋯樁核等,樁核通過粘接劑與牙本質粘接,增加了粘接性,增強其固位效果,從而達到治療目的。目前,修復楔狀缺損的材料主要以復合樹脂最為常用[6],而且隨著材料學的發(fā)展,更多的修復方式被應用于楔狀缺損的修復,尤其是金屬樁核及氧化鋯樁核等樁核的應用,不僅提高了口腔牙齒美學效果,生物相容性相對也有所提高。本研究對不同修復方式用于后牙楔狀缺損的療效進行了研究,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筆者醫(yī)院診治的90例后牙楔狀缺損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患者均擬行根管治療及牙體修復治療;②患者性別不限,年齡20~60歲;③患者合并有慢性牙髓炎或者慢性根尖周炎;④楔狀缺損齦端達齦上0.5mm,頰面牙頸部楔狀缺損部位均已達髓腔;⑤患牙無松動。排除標準:①缺損牙體既往有齒內填充治療史;②患牙及周邊牙齒存在畸形;③合并有牙感覺過敏;④合并惡性腫瘤者;⑤哺乳及妊娠期女性。將患者隨機分為三組,每組30例。A組:男12例,女18例,年齡21~59歲,平均為(34.88±3.56)歲,共34顆牙,病變位于第一磨牙14顆、第二磨牙12例、第一和第二磨牙同時4例;B組:男14例,女16例,年齡25~60歲,平均為(34.14±4.06)歲,共35顆牙,病變位于第一磨牙12例、第二磨牙13例、第一和第二磨牙同時5例;C組:男11例,女19例,年齡28~60歲,平均為(34.57±4.13)歲,共37顆牙,病變位于第一磨牙12例、第二磨牙11例、第一和第二磨牙同時7例。三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患牙數(shù)、病變牙齒所在位置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本研究患者知情同意,課題報審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后通過。
1.2 方法:患者在治療前均行口腔局部牙位的X線檢查,現(xiàn)給予牙周基礎治療,所有納入研究患者均給予完善的根管治療,盡可能保留健康牙體的同時嚴格按照要求去凈牙體腐質,要求洞緣無基釉。A組患者給予復合樹脂進行修復治療,去除根管治療填充的原充填物及根充物,對備洞和楔狀缺損位置進行消毒、吹干,后備洞內壁涂布自酸蝕粘接劑,采用3M流動樹脂將根管口進行封閉,Z350納米復合樹脂對備洞和楔狀缺損部位充填后進行塑形、調牙合、拋光;B組患者給予金屬樁核+金屬烤瓷冠進行修復治療,C組患者給予氧化鋯樁核+氧化鋯烤冠修復治療,初步治療方法同A組,P鉆樁道預備,牙體預備,然后用硅橡膠取模;再過1周后B組用3M粘固劑粘接相應的金屬樁核,C組用3M粘固劑粘接相應的氧化鋯樁核,1個月后患者如無不適感,B組戴金屬烤瓷冠,C組戴氧化鋯烤冠修復。
1.3 觀察指標:①對患者修復后1年的患牙咀嚼功能滿意度、顏色匹配滿意度及牙齦邊緣著色滿意度進行調查,根據(jù)視覺模擬評分法進行判斷,最為不滿意0分,最為滿意10分;②對患者修復后1年的患牙牙齦出血指數(shù)、牙周袋深度、附著喪失進行評價,由口腔治療醫(yī)師進行檢測及評估;③對患者修復后1年內患牙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進行觀察,包括有無發(fā)生填充體缺損或脫落、樁核折斷、核冠損壞、填充體變色、繼發(fā)齲及牙齦炎等。
1.4 療效評價標準:修復后1年進行療效評價。成功:無咬合不適、無牙體及充填體脫落,充填部位和牙體結合處無繼發(fā)齲,烤瓷冠無崩瓷及脫落,牙齦無紅腫,牙齦無著色,患牙與鄰牙之間的間隙無食物嵌塞,冠邊緣密合,X線片示無根折;失敗:有咬合不適、有牙體及充填體脫落,充填部位和牙體結合處有繼發(fā)齲,烤瓷冠有崩瓷及脫落,牙齦有紅腫,牙齦有著色,患牙與鄰牙之間的間隙有食物嵌塞,冠邊緣不密合,X線片示有根折,符合其中一項即為失敗。
1.5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正態(tài)計量數(shù)據(jù)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例數(shù)或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檢驗及精確概率法;P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三組患者對修復治療的滿意度比較:三組患者對修復后咀嚼功能滿意度、顏色匹配滿意度、牙齦邊緣著色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12.84,P<0.001),其中B組和C組均高于A組(t=2.537、t=4.588,P=0.013、P<0.001),C組高于B組(t=2.031,P=0.041),見表1。
2.2 三組患者修復后患牙牙齦指數(shù)、牙菌斑指數(shù)及牙周附著水平比較:修復后,三組患者患牙牙齦指數(shù)、牙菌斑指數(shù)及牙周附著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F=1.738,P=0.856),見表2。
2.3 三組患者患牙修復后并發(fā)癥比較:三組患者患牙修復后繼發(fā)齲發(fā)生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32),其中A組高于B組和C組(P =0.046、0.039),填充體缺損或脫落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207),樁核折斷或核冠損壞發(fā)生率B組高于C組(P =0.039),牙齦炎發(fā)生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30),其中B組高于C組(P=0.026),見表3。
2.4 三組患者患牙修復成功率比較:A組患牙修復成功率為64.71%(22/34),B組為74.29%(26/35),C組為91.89%(34/37),三組患者患牙修復成功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21),其中C組患牙修復成功率高于A組和B組(χ2=7.859、4.014,P=0.000、0.045)。
3 討論
楔狀缺損是臨床上常見的牙體非齲性口腔牙齒疾病,此病的發(fā)生主要與刷牙姿勢不正確及牙頸部咬合力疲勞等密切相關[1-2],而且與年齡關系密切,隨著年齡增加,楔狀缺損的臨床患病率有升高趨勢[7]。楔狀缺損癥狀輕微時多不會引起重視,隨著楔狀缺損的加重,缺損深入到牙本質或牙髓,可引起牙敏感、牙髓炎等,此時,大多數(shù)患者才會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存在牙齒的異常而到口腔科就診。目前,對楔狀缺損主要采取修復治療,目前治療填充材料種類較多,修復方法也較多,對已經(jīng)發(fā)生牙髓炎或慢性根尖周炎的患者,首先需要進行根管治療,治療后給予修復材料填充治療,以恢復牙齒的咀嚼功能,盡可能保留牙齒,但是常規(guī)進行修復填充治療,根管治療后牙髓已經(jīng)被去除,治療后的牙齒抗折性會降低,在咬硬物時候容易出現(xiàn)牙齒的崩裂。目前,楔狀缺損的治療,不僅要求恢復咀嚼功能,大多數(shù)患者還要求達到美學效果,這也給治療帶來了新的要求。
牙齒缺損的修復填充材料種類較多,目前認為填充材料應該具有較長的使用壽命,流變性好,抗壓能力強,而且與正常牙齒之間顏色差別較小。目前,最常用的是復合樹脂和玻璃離子材料[6],但是玻璃離子耐磨性較差,復合樹脂材料雖然耐磨性和美觀性均較好,但是對牙髓有一定的刺激性,而且聚合收縮的特性易造成充填體邊緣微滲漏及充填后脫落。為了提高修復后的功能適應性,臨床上普遍認為[8-10],在進行完善的根管治療后,應該給予樁核及冠修復治療,以延長牙齒使用時間,同時增加修復后的牙齒抗折性。目前,在牙體缺損的臨床治療中樁核修復體材質多種多樣,包括纖維樁、金屬樁及氧化鋯樁核等,冠有金屬冠、氧化鋯冠等,金屬材料由于有較強的機械性,而且物理性能穩(wěn)定,因此,臨床上目前大部分醫(yī)院仍然使用金屬材質,但是金屬材質較強的剛性也容易發(fā)生斷裂,成為影響使用壽命縮短的主要原因[11-12],同時,金屬材料美觀性差,也容易被口腔內唾液及酸等腐蝕。氧化鋯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形態(tài)逼真,生物相容性也較好,臨床報道顯示[13-16],抗折性等方面效果也較好,但是相對來說,氧化鋯材料價格較高,影響到臨床應用。本研究結果顯示,修復后咀嚼功能滿意度、顏色匹配滿意度、牙齦邊緣著色滿意度方面,金屬樁核+金屬烤瓷冠、氧化鋯樁核+氧化鋯烤冠修復治療的患者明顯優(yōu)于單純復合樹脂治療患者,這主要是由于樁核和冠修復,增加了修復后的牙齒性能,因此,更容易受到患者肯定。在并發(fā)癥發(fā)生方面,復合樹脂治療的患者繼發(fā)齲發(fā)生率最高,而有冠修復的兩組相對繼發(fā)齲發(fā)生率低,樁核折斷或核冠損壞及牙齦炎的發(fā)生率方面,氧化鋯樁核+氧化鋯烤冠修復低于金屬樁核+金屬烤瓷冠,也主要在于金屬材料容易被腐蝕,同時對牙齦刺激性大、金屬材料剛性更強所影響,這也與臨床相關報道結果一致[16-18]。
綜上所述,復合樹脂、金屬樁核+金屬烤瓷冠、氧化鋯樁核+氧化鋯烤冠修復后牙楔狀缺損,均可達到良好的治療目的,但是修復后美學效果及咀嚼功能氧化鋯樁核+氧化鋯烤冠修復優(yōu)于其他兩種修復方式,復合樹脂修復后繼發(fā)齲發(fā)生風險性相對高,牙齦炎、樁核折斷或核冠損壞發(fā)生風險性則金屬樁核+金屬烤瓷冠相對較高,但是由于本研究選擇的樣本量較少,而且研究隨訪時間有效,缺乏遠中期效果資料,存在不足之處,尚需后期選擇更大樣本量及延長隨訪時間進行更多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