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章友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高中數學教師越來越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與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現階段我國高中數學新課程教學取得了顯著效果。在傳統(tǒng)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過度重視理論知識和考試技巧,導致學生在學習時帶著功利性與目的性,無法真正拓展數學知識視野,大部分學生都是為了考試而學習,并不是真的對數學感興趣,這也是推行數學新課改的根本原因。本文就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數學新課程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展開相關研究與探討,以期大面積提升高中數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高中數學;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
數學是高中階段一門重要學科,綜合分數在高考中占據較大比例,因此提高學生數學成績成為數學教師的直接教學目的,但是隨著新的高考政策出臺,教師開始意識到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性,為此很多教師開始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提升自身教學素養(yǎng),將核心素養(yǎng)融入到數學課堂中,在培養(yǎng)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又保證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良好形成。
一、高中數學教學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
(一)課程進度比較快。受高考的影響,很多數學教師為了在高三進行統(tǒng)一復習,會在兩年內講完三年數學課程,但是數學課時有限,教師不得不加快教學進度,因此原本一個月的課程半個月內就講完了,導致學生數學基礎不扎實,尤其是一些學困生跟不上教師節(jié)奏,學習成績便會一落千丈。大部分數學教師認為高三的題海戰(zhàn)術可以幫助學生在高考中取得高分,但是前期知識積累不扎實,做再多的題都無濟于事,反而會給學生帶來無形的學習壓力。
(二)教學模式比較單一。傳統(tǒng)數學課堂一般分為兩個環(huán)節(jié),一個是“教”,一個是“練”,教師在講解完教材內容之后,便會布置大量習題讓學生進行練習,通過練習來強化教的內容。這種教學模式枯燥單調,長此以往會讓學生對數學失去學習欲望,而且標準式答題方法,束縛了學生發(fā)散思維,每個學生在答題時都是以標準答案為參考,卻忽略了自我思維,由此一來便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
(三)忽視學生主體地位。新課程要求重視學生課堂主體地位,但是很多教師依然長期占據課堂主體地位,通過滿堂灌、填鴨式等傳統(tǒng)教學模式傳授知識,學生長期處于被動狀態(tài),完全沒有空間和時間進行獨立思考與探索,這種模式下課堂氛圍比較壓抑,隨著時間的積累,學生逐漸習慣了教師的講課模式,從而產生了惰性思維,導致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無法充分發(fā)揮。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該重視學生主體地位及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而不是一味的強調分數。
二、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高中數學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途徑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培養(yǎng)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只有學生對數學產生了學習興趣,才能促使學生自主學習,而不是被動地學習。這是因為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往往會表現出極大的探究欲望,不論是心理還是思維都完全處于放松的狀態(tài),這樣更有利于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激發(fā)學生數學興趣,如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寓教于樂,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實現高效教學;比如教師還可以開展數學競賽,巧妙利用學生的好勝心,采取激勵制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注意講課的語言技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講話風趣一些,這樣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二)豐富課堂教學模式。傳統(tǒng)數學課堂上一般都是教師主講,這種填鴨式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在新課改背景下要求教師將課堂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并采取積極措施豐富課堂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素質發(fā)展。這就要求教師擯棄傳統(tǒng)教學觀念,運用多種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現階段主流教學模式有情境教學、小組合作教學、問題式教學、微課教學等等,其中情境教學法指的是教師根據課本教材內容創(chuàng)設相關場景,讓學生對理論知識產生直觀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和想象能力;小組合作教學指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探討,這種教學方法有助于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合作能力;問題式教學是指教師精心設計問題,并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或小組討論,并引導學生有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旨在培養(yǎng)學生數學探究能力;微課教學是近幾年比較流行的新媒體教學手段,教師可以將教學重難點、典型例題錄制成三分鐘的短視頻,并通過互聯網上傳,這樣學生便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自主性針對學習,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無法保證對每個學生的弱點知識進行輔導,而微課則是彌補了這一點。
(三)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方法。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的思維能力都比較強,但是學習成績卻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這部分學生沒有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里的方法并不是技巧,新課程背景下并不提倡教師進行技巧教學,這種方式教出來的學生都有一定的討巧意識,綜合能力并不強。所以教師應當重視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比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錯題學習,將每次月考、小考中的錯題整理在錯題本上,整理時先摘抄錯誤的解題方法,然后再寫正確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同時將同一類型的錯題整理在一起,比如有些同學經常做錯數列題,那么在整理到一起后,便可以進行錯題集中復習,深入了解自己每次做錯的原因,然后再對錯題進行反復練習,直到完全掌握。學生只有養(yǎng)成了總結歸納的習慣,才能真正地學好數學,從而促進核心素養(yǎng)的高效培養(yǎng)。
(四)教學評價多元化。教學評價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主要包括學生學習評價與課堂教學評價,教師通過對學生的評價,可以讓學生更加客觀地了解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與狀況,但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分數是主要評價標準,這種評價方式忽視了學生的素質學習,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該運用多元化教學評價,除了考試成績之外,還應該對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回答問題頻次、社會實踐進行綜合評價,這樣才可以促進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提高,而且多元化評價更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課堂教學評價指的是學生對教師教學的評價,這樣教師能快速了解自己教學的不足之處,并進行改正。也就是說通過師生雙向評價,提高數學教學成效,為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奠定基礎。
三、結束語
總之,高中數學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數學教師應當不斷提升自身教學水平和專業(yè)素質,創(chuàng)新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發(fā)展,以及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沈潔.新課程下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實踐與研究[J].新課程,2018(10)
[2]謝娟妮.提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核心素養(yǎng)的對策[J].數學大世界,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