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起勝
【摘 要】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積累語文知識的保證,也是提高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 閱讀教學 ?語文素養(yǎng)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積累語文知識的保證,也是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關鍵。
我認為在小學階段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就應該加強小學生聽、說、讀、寫閱讀的指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也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因此,語文教師必須著力引導學生愛閱讀、多閱讀,讓閱讀成為語文教學的一道靚麗風景。
一、課前早閱讀
教學一篇課文,最理想的境界是把學生迅速帶入課文。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頭”首先要開好,“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
課前充分利用三分鐘組織教學時間,補充些格言警句、詩詞名句、諺語民謠等,每天一兩句即可,貴在持之以恒長期積累。讀背的形式可以以個人、小組、全班為單位進行讀、背,也可以組織個人之間,小組之間開展讀、背比賽。
在預習《燕子》一文時,我讓孩子利用課外時間去查閱有關燕子的一些生活習性,一生說:“老師,我從找資料中得知燕子是一種益鳥?!庇械恼f:“燕子有七種,有樓燕、白腰雨燕、家燕、巖燕、灰沙燕、金腰燕和毛腳燕。”還有的說:“它能幫助人類捕捉害蟲。蚊、蠅、蛾等害蟲都是小燕子的食物,它的吞食量很大,一只燕子每天能吃成千上萬只蚊子,對人類有百利而無害,在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起著重要作用,而在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起著美化環(huán)境,消滅害蟲的重大作用!”
二、課中勤閱讀
在課堂上,教師為了讓學生能舉一反三,適時地指導學生閱讀課外讀物,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能使學生進一步對課文內容的加深、理解。例如:《花鐘》一文介紹不同的花會在不同的時間開放,例舉了牽牛花等九種花不同的開花時間;接著回答了不同的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原因,最后擴展開去,談到植物學家修建“花鐘”,其做法很奇妙。閱讀教學以“讀”為本,課堂上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理解課文內容,從讀中感悟詞句的優(yōu)美,課堂上我力求讓學生自由、充分地讀,如自由讀、同桌互讀、指名讀、默讀、引讀、齊讀、配樂讀、做動作體會讀等,再通過欣賞鮮花的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生動直觀的情境,讓學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麗,朵朵鮮花爭奇斗艷,激發(fā)學生對花的喜愛,培養(yǎng)他們的語感,加強情感和美的熏陶。
又如在學習《蜜蜂》一文時,老師提出“為什么蜜蜂能認識路呢?”當時我并沒有把問題的答案直接告訴他,而是引導全班同學通過查資料去解決這個問題。第二天上課時,同學們暢所欲言地用他們自己收集的資料來論證自己的看法。學生就這個問題進行了討論,有的說:“舞蹈語言”;有的說:“蜜蜂還會及時變換指數(shù),依靠天空反射的偏振光束來確定方位,及時回巢”;還有的說:“蜜蜂會借助太陽的位置和地表特征作為定位標志。它還有異常靈敏的嗅覺,還能記住大量不同的氣味”。
三、課后常閱讀
“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备鶕?jù)現(xiàn)階段閱讀的要求,課外閱讀總量應不少于100萬字。因此,課堂上所學的新知識往往需要課外閱讀的配合來加深理解以及課堂上所學到的技能可以在課外閱讀中加以運用,作為知識的運用和技能和檢驗。課外閱讀是課堂閱讀的延伸和拓展。隨著網絡的普及,老師還要鼓勵學生上網瀏覽??梢?,廣泛的課外閱讀不但可以幫助學生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增長智慧,還可以提高讀寫能力,課外閱讀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有著極大的意義。
1. 拓展閱讀,多實踐,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
通過課后常多讀,可以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欣賞水平。利用單元教學目標,根據(jù)課文內容,我要求學生去找與課文有關的材料做為擴展閱讀,以增加閱讀量。除此之外,還讓學生上網查閱資料,為學生增加閱讀量。如通過網絡查找資料《假如我是一朵云》《會跳舞的房子》《蔬菜總動員》《小鬼考試》《曾子殺豬》《窮人和法官》《安徒生童話》《伊索寓言》……
2. 多讀多背,使學生積累更多的知識。
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加強“讀”與“背”的指導,讓學生深入文本,感悟真情,豐富積累,能夠延伸閱讀的深度,拓展閱讀的寬度,為學生的語文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教師引導學生查找與所學課文內容相關或者主題思想相同的或者寫作特點相似的讀物。例如:在學習《宇宙的另一邊》這篇課文后,我讓學生去閱讀《飛向太空》,讓學生能夠充分地去體會宇宙的另一邊是多么神奇,通過作者的想象,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個美麗、有趣又神奇的神秘世界。又如通過學習《趙州橋》后,有位女生向同學們介紹了大田城關的鎮(zhèn)東橋,同時我又引領學生結合我縣古堡建筑群的優(yōu)勢,課外繼續(xù)讓學生去閱讀有關土堡的建筑的文章以及查找有關的建筑圖片,進一步加深印象。這些課外閱讀不僅豐富了學生課內教學的內容,而且也加深了解了我縣的土堡悠久的歷史。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
課外閱讀的內容非常廣泛,形成多種多樣,課外閱讀的指導工作不能在課內教學中都得到解決,加之學生的知識水平和鑒賞能力不一致,因此,我們要精心組織課外閱讀指導。向學生介紹幾本課外讀物,說明閱讀的目的、內容、方法。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還可以摘讀書中的重要片斷,提出閱讀要求。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后,組織他們針對書中的某一情節(jié)或某一人物進行討論,抓住學生不同的意見,引導他們爭論,解決問題,培養(yǎng)他們的鑒賞能力。為了使學生加深對課外閱讀的理解,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組織學生復述自己所讀的書的內容,并評出最佳人員,鼓勵他們更好地讀好課外讀物。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讓他們每讀完一篇好文章或一本好書就用讀書筆記的形式介紹書中的內容,發(fā)表對書的意見或讀后感,還可以摘抄自己認為最精彩的片斷、好詞佳句,這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課外活動是推動學生廣泛開展課外閱讀的有效途徑。我們要充分利用學生的自身條件,利用校內外各種機會,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例如:課外閱讀小組、好詞佳句比賽、朗誦會、故事會、讀書報告會、作文、日記、讀書筆記展覽等。通過諸多活動激發(fā)學生閱讀課外讀物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促進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高。
綜上所述,閱讀是不僅是課內教學內容的延伸,還能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知識,更好地提高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