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彩霞
摘要:朗讀是每個小學生必備的能力,是培養(yǎng)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文字鑒賞能力的有效途徑?!墩Z文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要求中明確提出: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因此,在低年級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必須加強朗讀的指導和訓練。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朗讀教學;問題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20)03-0106-01
朗讀是閱讀的起點,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發(fā)展智力,獲得思想熏陶,有助于情感的傳遞。《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語文教學過程中必須加強朗讀的指導和訓練。而低年級學生剛開始接觸朗讀,猶如一張白紙,對朗讀技巧毫不所知,我認為要想讓學生從小就熱愛語文,熱愛朗讀,對低年級學生進行有效的朗讀訓練,打好基礎是關鍵。
1.及時指出問題所在,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和技巧
課堂上,許多時候,當老師請全班朗讀時,學生就會唱讀,一字一句,而且聲音拖得很長。出現這種情況,老師要馬上制止,并且模仿學生齊讀的強調讀幾句,再按照老師正確的朗讀方法朗讀同樣的句子,讓學生親耳聽聽,通過這樣的對比,學生意識到自己讀課文的問題所在,然后,經過反復指導和對比朗讀同樣的句子,使學生改變唱讀的狀況,及早地進入正確的朗讀。當然,這不是一蹴而就的,這需要長期的訓練和指導,需要每節(jié)課每天的潛移默化,更需要長達幾年的練習。隨著年級的升高和年齡的增長,低年級孩子一定會逐步改變齊讀課文時唱讀的情況的。另外低年級學生善于模仿,特別是那些富有渲染性的句子,他們會刻意模仿刻意揣摩,甚至連動作都會去做,我們可借助學生這種模仿力強的優(yōu)點,經常組織學生聽朗讀,包括教師的范讀、錄音范讀、讀得好的學生的范讀等,讓他們在聽的過程中,形成基本的朗讀“模式”,提高其朗讀能力,克服朗讀中“一字一頓”、“拖腔拖調”的現象。
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句子,適當地給學生講講,這個句子中的哪個詞或字應該壓重去讀,是為了引起注意或強調,就是重音,重要的詞該拖得長一點,輔助性的字是一帶而過的。再適當講解一下句子的正確停頓,這不需要講語法知識,只是結合具體的句子告訴學生,該停頓的地方稍停頓一下,就會做到抑揚頓挫,讀出來就有了語感和美感了。
2.運用多種方法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提升朗讀熱情
低年級學生自制力和持久性都比較差,若在朗讀過程中只采用一種形式,再生動的語言也會令他們感到枯燥乏味,這樣就不能達到以讀代講,以讀促解的目的。因此,為了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讀中來,采用多種朗讀形式勢在必行。除了齊讀、小組讀、個人展示朗讀,更要賽讀。在賽讀的過程中,由于低年級學生喜歡表現自己,會個個爭著搶著去朗讀,再加上老師的鼓勵和稱贊,他們個個會勁頭十足地、熱情地朗讀的,充分調動了他們朗讀課文的積極性。
另外采用情景朗讀,也是一種好方法。例如教學《春曉》一詩時,多數學生早就背會了這首詩。但如何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出來呢?首先多媒體創(chuàng)設一種春回大地的情景:春天的一個早晨,詩人被窗邊啁啾的鳥兒喚醒,推開窗子一看,昨夜下了雨吹了風,落了一地的花兒。于是,課文范讀播放出來,學生認真聽后,再置身這樣的情景里,孩子們學著詩人的樣子,朗讀起詩來,詩的味道自然而然就讀出來了。
扮演角色朗讀也是一種好方法。在小學低年級課文中,有些課文故事性強,內容淺顯卻極富童趣。此時,教師不妨放棄繁瑣的講解,讓學生揣摩文中角色的心理,演一演,說一說,會取得極佳的朗讀效果。如讀《狼和小羊》一文時,學生戴上了頭飾,分別扮演狼和小羊,學生在表演中揣摩人物的神態(tài)語氣。時而憤怒,時而憐憫,極富感情色彩。這樣,在讀中演,演中讀的過程中,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又讓學生學會了朗讀的自我控制。如此讓學生喜聞樂見而事半功倍的教學方法,有何樂而不為呢?
3.加強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有助于學生朗讀能力的提高
朗讀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感悟課文內容,而理解了課文內容才能進行感情朗讀,它們不能孤立地進行,也無法孤立地進行。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充分地讀”,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把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比如,教學一年級下冊《荷葉圓圓》一課,在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之后,讀自己喜歡的段落,讓學生談一談為什么喜歡讀這一段,有的學生說:“小水珠躺在荷葉上滾來滾去,我覺得很美,很舒服?!庇械恼f:“小蜻蜓像一架小飛機落在綠色的荷葉上,就像落在綠色的機場上,覺得很有意思?!睆膶W生的回答,我們可以知道學生已經悟出了文章的語言美、意境美,我們還能說學生對課文不理解嗎?沒有自己的感悟嗎?通過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朗讀,學生一定能理解、感悟課文內容。
4.朗讀訓練要對文本進行分類指導
教材中的文章往往是編者從眾多的優(yōu)秀文章中篩選出來的,文質兼美,涉及的知識面比較廣泛,可讀性強。學生通過練讀這些文章可以較好地掌握不同體裁類型、不同情感基調文章的一般朗讀規(guī)律。教師可以把不同類型的文章,用不同的指導方法對學生進行訓練,學生接受得更快。如:寫景狀物、優(yōu)美散文等文質兼美的文章,蘊含著豐富的文化與情感,可配樂將學生引入文本情境或教師范讀,激勵學生創(chuàng)造性朗讀。含義深刻的文章《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美麗的小路》等學生理解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問題,對于這類文章可指導學生抓重點詞句段,幫助學生理解。對話類文章《棉鞋里的陽光》、《月亮的心愿》等指導學生抓住主人公性格身份,再現生活情境。寓言童話類課文《小白兔和小灰兔》、《兩只小獅子》等童話類文章可運用夸張演繹的方法來進行創(chuàng)造性朗讀。
總之,小學低年級學生剛剛學著朗讀文本,對他們得采用靈活的方法,持久的耐心,經過長期的有效的訓練,相信他們的朗讀能力會有一個質的飛躍。有了良好的朗讀習慣,對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重視低年級學生的朗讀訓練,對每個學生的未來有著深遠的意義。因此,指導低年級學生朗讀訓練,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