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芳
(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qū)東湖小學 廣東廣州 511300)
“后進生”的教育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一項重要工程,“后進生”逆反心理的教育更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昂筮M生”通常是指成績待優(yōu),上課不認真、行為習慣差、道德水平低下、沒有上進心、問題較多的學生。雖然在學校的學生中所占比例不大,但會對學校造成一定的影響,影響學校校風,影響學校教學質(zhì)量,甚至會影響到外界對學校的評價。如今,社會中存在不少不良現(xiàn)象,而這些又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那些涉世未深的學生們,他們會情不自禁地模仿,從而沾染上社會中的不良習氣。他們開始對老師產(chǎn)生懷疑,不再服從老師的管理和安排,也不再聽取老師的意見與教育。若不加以引導與教育,后果將不堪設想。
一個人要想成功,首先要相信自己有這份能力,一定會成功,才有動力去完成這件事情。同樣地,對于“后進生”而言,自信心更是引領他們走向成功的鑰匙。對于心智未完全發(fā)育成熟的他們來說,老師的外因作用不可忽視,與優(yōu)等生相比,“后進生”更需要老師的關心和鼓勵。在課內(nèi)外的活動中,教師要經(jīng)常鼓勵“后進生”,讓他們產(chǎn)生“我能行,我一定會成功”的信念。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使其學會不通過自我放棄來逃避,讓他們獲得直面生活困難的勇氣[1]。
例如,五年級的小A同學,極度自卑,總認為自己的腦子沒有別人聰明,覺得自己不是讀書的料,還覺得別人瞧不起他。上學期期末測試,各科成績都幾乎倒數(shù),對學習完全失去了信心。連上音樂課也不愿意開口唱歌,課上的一切活動也不樂意參與。老師鼓勵他采取正確的態(tài)度和方法,不失時機地關心他,讓他不要妄自菲薄,引導和鼓勵他爬起來再前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那些所謂的“后進生”也不例外,埋在土里的金子不代表它就是泥巴,老師在這個階段,要起到的作用便是用自己的一雙慧眼去挖掘。學校從不缺少人才,只是缺少一些善于觀察的老師。就像前面例子中的那位同學,或許他的筆頭不能揮灑下一份完美的答卷,卻能勾勒出整個藍天。就像韓愈的《馬說》中,千里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而人們卻在驚呼“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教育,除了是一種知識的傳授,更是一種興趣的培養(yǎng)。對待“后進生”,更是如此。他們在學習生涯開始的時候,沒有打下堅實的基礎,導致成績欠佳,又引起了學習態(tài)度的惡劣,陷入了死循環(huán)。要打破這個怪圈就要從他們的學習興趣入手,最主要的部分則是課堂。而且不能只是停留在口頭上、紙面上,更要設身處地地為他們考慮,自信心薄弱的他們對老師的態(tài)度與情緒更加敏感。當他們鼓起勇氣舉手回答問題的時候,不能因為懷疑他們的能力而忽視他們,在他們站了起來卻結結巴巴、口舌不清或答錯了的時候,亦不能惱羞成怒,要用鼓勵的目光讓他平復心情。他們答對了的時候,更要毫不吝嗇地給予他們表揚,讓他們心情舒暢,心里高興、愉快,在同學們面前也能挺直腰板[2]。
從生活經(jīng)驗中我們不難得知,“后進生”對自尊心的渴望比優(yōu)等生更強烈,他們更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注與贊揚,同學們的尊重與敬佩,家長們的驕傲與自豪。那么,老師的尊重與信任便是給予他們勇敢邁出第一步的勇氣。上課的時候,可以尋找一些合適的機會讓他們表現(xiàn)自己;集體活動,鼓勵他們積極參加,不排斥他們;課后也要時常關心他們,與他們談心,給他們講一些做人的道理,懂道理才能讓人進步,這樣,既能融洽師生關系,又能拉近師生距離。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提高他這一科目的成績,考完試之后,可以主動找他分析試卷,在平時的學習中,多問問他有沒有不懂的地方,用自身的言行傳達對他們的殷切期望。
積極進取是每個人的本能,所有人都想擁有更好的成績,更高的社會地位,“后進生”更是如此,但或許長久的失敗過度打擊了他們的自尊心與自信心,所以,競爭意識差了,總認為自己腦子不靈活、怎樣努力都不如別人,抱著破罐破摔的逆反心理,不愿跟別人競高低。而在這個時候,老師應該為他們指定一個與其成績相當?shù)母偁帉κ?,與他相互促進,相互調(diào)高。通過努力,總有“后進生”會在不同科目的學習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當他們嘗到了甜頭,學習的勁頭就更足了,隨即就能看到進步。
真心和愛是亙古不變的話題,對于“后進生”更是一支良劑。孩子的世界觀沒有成年人那么復雜,往往更敏感,更能察覺到誰是一片真心。而對老師而言,對優(yōu)秀學生的“偏袒”很容易,但信任一個“后進生”卻很難。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不應該有區(qū)別的,這樣才能教導好每一個學生。這體現(xiàn)在老師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與身份去教導學生。記得曾經(jīng)的一次音樂課上,小B同學上課不認真,話多,影響到我講課,也影響到其他同學聽課,于是我當眾幾次點名批評了他,估計覺得我不給他面子,結果對我產(chǎn)生了對立情緒,我讓他走東,他偏往西走,非要跟我對著干。后來,我才了解到他的這種行為是因我而起,于是,我找了個課后機會,找他談心,給他講道理,主動為自己課堂上不留情面的批評道歉,同時教導他尊重是相互的,想得到他人的尊重,就應該先尊重他人。他把我的話聽進去了,打開了心結。往后的音樂課,他不再開小差,努力地聽我講課。我發(fā)現(xiàn)了他的變化,的確進步了不少。課后也變得主動接近我,遠遠見到我就與我揮手打招呼,每次我有事請學生幫忙時,他都是第一個舉手表示樂意。生活實際告訴我們,一片真心往往也會換來一片真心。孩子們感受到了老師的真情實意與殷切希望,便會努力希望不辜負老師的信任,也會認真聽從老師的教導[3][4]。
教育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奉獻。一棵棵樹苗,總會有高有矮,有壯有弱,園丁的甘露不會因為樹苗的不壯而變得吝嗇;正相反,他們更應該得到關愛與呵護?!昂筮M生”亦如此,總之,清除學生的逆反心理,關鍵在于老師對學生的一片真心和愛心[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