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娟
(廣州市增城區(qū)中新中學 廣東廣州 511300)
民歌是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文化的瑰寶,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勞動中的智慧結晶,與我國人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民歌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應該受到重視和強化,教師應讓學生通過學習了解民歌,熟悉并熱愛民歌,從而增強民族文化自信。筆者從多年的民歌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一些民歌教學的方法和經驗,包括:通過激趣導入調動學生學習民歌的興趣,從音樂要素入手使學生了解民歌的特點,在實踐中加深學生對民歌的印象,通過民歌教學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詳述如下。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只要我們激起了學生學習民歌的興趣或好奇心,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我們的教學就事半功倍,所以,在課堂導入中,我們可以選取一些和本課內容相關的資料[1],或者學生在生活中有可能接觸過的題材內容,如視頻、圖片或歌曲等,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選材的關鍵在于趣味性,要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筆者經驗而言,可以選取和學生生活有一定關聯(lián)性的材料,如家鄉(xiāng)風俗、校園生活等,這些內容既能激起學生的興趣,也能使學生更好地了解所學內容,方便課堂互動。
以《漢族民歌》(人音版第二單元腔調情韻——多彩的民歌)導入部分教學為例,筆者選取了當?shù)氐拿耖g音樂派潭客家山歌《四句版》的旋律,然后自己填入歌詞,歌詞結合教學班級的實際情況創(chuàng)作,在課堂上向同學們介紹:“今天老師帶給大家一首專門為同學們創(chuàng)編的歌曲,同學們聽聽歌曲是什么風格的?”學生聽到是老師為他們創(chuàng)編的歌曲,興趣倍增,興奮度被充分調動起來了,后續(xù)的課堂教學也效果顯著??梢?,通過選取當?shù)孛耖g音樂,結合教師個人的再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出學生感興趣的音樂內容,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方法。
在音樂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讓學生領略到不同音樂類型各自的獨特魅力,而音樂的獨特性很大一部分體現(xiàn)在音樂要素上。音樂要素是音樂的主要表現(xiàn)手段,包括節(jié)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調式等,不同的音樂作品采用的主要表現(xiàn)手段是不同的,有的著重旋律,有的著重節(jié)奏,有的著重音色。民歌亦是如此,對于民歌來說,節(jié)奏旋律就是最重要的表現(xiàn)手段。所以,在民歌教學中,要充分體現(xiàn)民歌的特點,就要著力在民歌的節(jié)奏旋律上,通過引導學生體會民歌節(jié)奏旋律的不同,使其感受到不同民歌的特色[2]。對比法是筆者在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通過播放不同的民歌,引導學生關注其節(jié)奏旋律,通過對比凸顯出其節(jié)奏旋律的差異性,讓學生掌握不同體裁的民歌的特點。
強調音樂實踐開發(fā)創(chuàng)造潛能是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學生通過參加各種音樂實踐活動,獲得直接經驗和情感體驗,學習和掌握必要的知識和技能。在民歌教學中,學生的音樂實踐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在激發(fā)了學生對民歌的興趣、讓學生了解了民歌的特點后,就要通過實踐讓學生更直接、更深入地觸碰到民歌的底核,從而加深學生對民歌的印象。
在《漢族民歌》教學中,筆者選取了《澧水船夫號子》代表性的片段《引號》,讓學生進行實踐體驗。學生通過唱《澧水船夫號子》的《引號》部分,感受、體驗勞動號子的節(jié)奏比較固定、簡單重復的特點;通過老師唱領唱,學生唱合唱部分的方式,感受、體驗勞動號子最常見的一領眾和的表現(xiàn)形式。通過歌唱實踐,學生對號子這種民歌體裁的印象更加深刻,核心素養(yǎng)中的藝術表現(xiàn)素養(yǎng)也得到了提高。
教育工作者在教導學生知識的同時,也要注意培育學生的品格,提升學生的思想內涵,如此才可謂教書育人。而民歌本身蘊含著豐富的內涵和民族底蘊,正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優(yōu)秀載體,教師在進行民歌教學時,應注重挖掘民歌的內核,把民歌中所蘊含的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文化、優(yōu)秀民族精神展示給學生,對學生進行熏陶[3]。
例如,在《澧水船夫號子》的教學中,筆者從澧水船夫在航運勞作時遇險灘搏擊風浪的情境中,挖掘出船夫與風浪搏斗的堅韌品質,再升華為我國勞動人民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從澧水船夫號子的發(fā)源地湘西北是苗族、土家族等多個民族聚居的地方,澧水船夫有很多來自這些民族,挖掘出各民族和諧統(tǒng)一的內涵,再升華為各民族團結統(tǒng)一的民族大團結精神。讓學生被民歌之美所感染,被民歌之精神所熏陶,正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體現(xiàn)。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經說過:“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睙o論用什么方法,我們的課堂教學應該始終圍繞音樂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去挖掘有效的教學途徑,去探究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教學手段,去實踐以美育人、立德樹人的培育目標。在民歌教學中,我們要圍繞音樂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組織教學,同時探究如何結合民歌音樂的特點進行教學,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