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津
(南京大學 江蘇·南京 210046)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對引導和塑造處于“拔節(jié)孕穗期”的新時代大學生至關重要。2019年3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1]高校輔導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教育部43 號令《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明確規(guī)定了輔導員的九項職責,其中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是首要職責,既是所有新任輔導員工作的出發(fā)點,也是永恒的回歸點。
新任輔導員處于工作適應的關鍵時期,從“學生” 到“老師”,社會角色發(fā)生重大轉換,能夠更清晰、更快速、更準確地明晰職責定位,突出內涵重點,找準工作方法,是新任輔導員順利開啟職業(yè)化、專業(yè)化、專家化的成長道路,助力學生成長成才的核心所在。
“形勢與政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任輔導員承擔著“形勢與政策”課程的授課任務。然而,由于高校新任輔導員工作年限較短、工作經(jīng)驗欠缺、業(yè)務能力不足,在授課過程中容易產(chǎn)生教學內容較為松散、課程設置較為單一、實踐聯(lián)系較弱等問題,使“形勢與政策”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分” 太高、效果不好。
2018 年,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在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對大學生要有效‘增負’,要把‘水課’變成有深度、有難度、有挑戰(zhàn)度的‘金課’”;[2]2018年11 月,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將“金課”的標準界定為“兩性一度”,即高階性、創(chuàng)新性、挑戰(zhàn)度。[3]
“高階性”與“低階性”相對,即改變“形勢與政策”傳統(tǒng)授課內容松散、單一的簡單化,促進學生知識、技能、素養(yǎng)的有機融合,實現(xiàn)課程政治性和學理性、價值性和知識性、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tǒng)一。
一是要設置綜合全面、科學合理、與時俱進的知識結構體系,教學內容不僅要體現(xiàn)馬克思主義形勢觀和政策觀教育,更要綜合經(jīng)濟、科技、文化、教育、民族、軍事等領域的視角。二是要引導學生在多元價值沖突中堅定政治立場、掌握正確價值取向,在實現(xiàn)綜合研判國內外形勢和正確領會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技能提升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觀察力、準確的判斷力和豐富的想象力,使其不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三是要發(fā)揮課程“鑄魂育人”的關鍵作用,注重塑造學生在個人發(fā)展、社會適應和終身學習中必需的核心素養(yǎng),在“理想信念、價值創(chuàng)造、道德品格和法紀意識”[4]的培育上下功夫,引導學生成為“四有”時代新人。
“創(chuàng)新性”與“陳舊性”相對,即改變傳統(tǒng)授課形式的陳舊、過時,“形勢與政策”課程需進一步豐富課程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多元考核質量,實現(xiàn)統(tǒng)一性和多樣性、主導性和主體性、灌輸性和啟發(fā)性相統(tǒng)一。
一是要注重“形勢與政策”課程內容的時效性與前沿性,既要深入開展基本形勢與基本政策教育,又要緊緊圍繞國內外形勢、重大事件靈活推進時事政治熱點分析。二是要調整“灌輸型”的填鴨式教學形式,貼近時代發(fā)展和學生喜好,結合新興技術,以靈活多變的教學內容,滿足學生的多元化學習需求。三是要精心設計課程考核的多元形式,保證教學質量,如采取論文寫作、案例分析、報告展示、微課制作、舞臺劇排演等形式,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針對性和親和力。
“挑戰(zhàn)度”與“不用心”相對,即改變傳統(tǒng)授課“唯書本、唯考試”的價值取向,“形勢與政策”課程必須要融入社會、服務社會,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磨煉意志、增長才干,提升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實現(xiàn)理論性和實踐性、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tǒng)一。
一是“形勢與政策”要避免成為“聽聽就可以通過”“打分好”、“內容乏味”的課,提高課程的思想性與理論性,尋求思想政治教育和新時代大學生實際需要的結合點,增強師生“雙向互動”的學習體驗,實現(xiàn)“全員全過程全方位”。二是要突出實踐性,課程的育人內容、形式不能僅僅停留在課堂、校園,而是要與實踐充分結合,向國家、社會需要的領域延伸。三是要緊密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偉大實踐,挖掘實踐中蘊含的深厚理論,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真正使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育人成果“落地生根”。
“形勢與政策”的“金課”建設,要從高價值和高質量的教育主客體關系的視角來看:教育主體為新任輔導員,教育客體為大學生,聯(lián)結新任輔導員與大學生的中介為“形勢與政策”課程。
要做到“第一時間推動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要求新任輔導員以立德樹人為抓手,成為一名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
一是新任輔導員要樹立對“形勢與政策”“金課”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全身心地投入到課程教學中來,不斷提升自身參與教育教學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二是要積極參與各項輔導員技能培訓和工作研討,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學習和借鑒優(yōu)秀輔導員的工作經(jīng)驗,努力夯實自身的理論素養(yǎng)和政治素養(yǎng),自覺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并積極轉化為有效開展“形勢與政策” 教育教學的能力。三是要樹立“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的理念,做好工作反思和經(jīng)驗積累,自覺拓展理論學習和實踐應用的深度和廣度,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理論應用于課程教學,著力提升“形勢與政策”課程的精神引領實效。
講好深刻、鮮活、生動的“形勢與政策”思想政治理論課,新任輔導員要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fā)揮自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努力探索新時代“形勢與政策”“金課”建設的新方法、新途徑。
一是要利用自身畢業(yè)年限比較短,在年齡和學習經(jīng)歷上與學生比較接近的“相似性”優(yōu)勢,通過設身處地的換位思考,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營造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和授課氛圍,做貼近學生需求的“引路人”。二是要利用自身年齡較小,容易接受并理解新生事物,思維活躍的“新穎性”優(yōu)勢,主動推動“形勢與政策”改革創(chuàng)新,在尊重大綱的基礎上,不拘泥于大綱,自覺吸收并靈活采納慕課、微課、翻轉課堂、虛擬仿真、沉浸式教學等新興教學形式,以解決問題和實際需要為導向,豐富鍛煉各類綜合思維能力的授課內容,促進“用學術話語講政治,用生活話語講理論”的良性互動,第一時間推動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引發(fā)學生的共鳴,充分激發(fā)“形勢與政策”鑄魂育人的不竭動力,讓思想政治理論課真正在學生中“活起來”“火起來”。三是要實施并加強“形勢與政策”“金課”建設的形成性評價,新任輔導員在授課過程中要做到實時、動態(tài)對學生開展教學評價,同時注重評價結果的及時反饋,從而持續(xù)調整和改進學習行為,確保課程教學質量與學生學習效果過關。
面對新形勢下的挑戰(zhàn),新任輔導員在從事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做到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深入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規(guī)律,促進“形勢與政策”理論教育與實踐探索的有機結合,做到“以學求知,以知促行”的知行合一。
一是新任輔導員要轉變思維,強化實踐意識,在按部就班開展“教學要點”規(guī)定的理論教育基礎上,全面認識和理解課程的功能和定位,以立足社會實踐和解決現(xiàn)實問題為抓手,豐富課程的教學目標和載體選擇。二是要構建“課堂+實踐”的“形勢與政策”育人模式,根據(jù)“00 后”“網(wǎng)生代”學生的實際需求,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guī)律、教書育人規(guī)律和學生成長規(guī)律,吸納新媒體網(wǎng)絡教育平臺、學生社團、社會實踐等第二課堂的實踐育人載體,在完成全面覆蓋的日常課堂教學基礎上,設置課程的實踐學時和考核任務,鼓勵、支持和引導學生積極拓展實踐活動。三是要立足提升實踐能力的教學目標,新任輔導員在授課過程中要緊密結合社會發(fā)展的要求和學生成長的需要,既要全面提升學生對經(jīng)濟、科技、文化、教育、民族、軍事等國內外重大事件和相關政策研判的能力,又要促進學生在創(chuàng)新研究、適應社會、就業(yè)發(fā)展、成長規(guī)劃等方面實踐能力的發(fā)展,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