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社交媒體情境特性對自我呈現(xiàn)意愿的影響:自我同一性的調(diào)節(jié)作用*①

        2020-01-07 07:32:26金一波
        關鍵詞:意愿積極性數(shù)量

        金一波

        ( 寧波大學 體育學院,浙江 寧波,315211 )

        1 引言

        根據(jù)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調(diào)查數(shù)據(jù),在中國大陸地區(qū)7.31億的網(wǎng)民中,微信、QQ的使用率已達85.8%、67.8%,社交媒體業(yè)已成為網(wǎng)絡時代人際交往的重要手段。(1)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絡信息中心:《第39次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2017年1月22日;Strano M. M., and Wattai Queen J., “Covering your face on facebook suppression as identity management”, Journal of Media Psychology Theories Methods & Applications, Vol. 24, No. 4, 2012,pp.166-180.社交媒體自我呈現(xiàn),又稱線上自我呈現(xiàn),是一種常見的、具體化的社交媒體使用行為,指個體將自我呈現(xiàn)的“舞臺”從線下遷移到線上,利用社交媒體提供的信息控制和管理技術來呈現(xiàn)自我和影響他人。在有限的社交媒體系統(tǒng)內(nèi)構建獨特的個人形象,是使用社交媒體的主要動機。(2)Nicole C. Kramer, and Winter S., “Impression management 2.0: the relationship of self-esteem, extraversion, self-efficacy, and self-presentation within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Journal of Media Psychology Theorie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Vol. 20, No. 3;姚琦等:《心理學視角下社交網(wǎng)絡用戶個體行為分析》,《心理科學進展》2014年第10期;Mazur E. , & Kozarian L., “Self-presentation and interaction in blogs of adolescents and young emerging adults”. Journal of Adolescent Research, Vol. 20, No.1, 2010, pp. 124-144.

        社交媒體自我呈現(xiàn)具有不同的維度,包括廣度、深度、積極性、真實性、意愿等。其中前四項是對自我呈現(xiàn)內(nèi)容的描述,反映了自我呈現(xiàn)靜態(tài)性的一面,而意愿則是對自我呈現(xiàn)動機的描述,指個體有目的、有意地呈現(xiàn)某種信心等,反映了自我呈現(xiàn)動態(tài)性的一面。(3)Yang C, Brown B B., “Online self-presentation on Facebook and self development during the college transition”,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Vol. 45,No. 2,2016,pp.402-416;朱?。骸蹲晕页尸F(xiàn)的新涵義與影響因素——基于社交媒體用戶自我呈現(xiàn)的文獻考察》,《新疆社科論壇》2016年第1期。

        線下情境中自我呈現(xiàn)會受到情境和個體等多方面的影響,線上自我呈現(xiàn)同樣如此。線上自我呈現(xiàn)不止是呈現(xiàn)平臺或場所的遷移,由于線上情境具有不同于線下的特點(如匿名性、即時性、多元化等,自我呈現(xiàn)便表現(xiàn)出異于線下的特點,如高度的可控性、真實性、多面性等。(4)Ellison N. B. , Vitak, J. , Gray R. , Lampe C., “Cultivating social resources on social network sites: facebook relationship maintenance behaviors and their role in social capital processes”,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Vol.19,No.4,2014,p.16; Guadagno R. E. , Okdie B. M. , Kruse S. A. , “Dating deception: gender, online dating, and exaggerated self-presentation”,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Vol.28, No.2, 2012,pp.642-647; Toma C. L. , Hancock J. T., “Self-affirmation underlies facebook use”,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Vol.39,No 3,2013,pp.321-231; Back M. , Gosling S. D. , Vazire S. , Stopfer J. , Schmukle S. C. , Egloff B. et al, “Facebook profiles reflect actual personality, not self-idealization”, Psychol Sci, Vol.21,No.3,2010,pp.372-374.前人研究較多考察了個體因素,特別是人格特質(zhì)對自我呈現(xiàn)的影響,而對于線上情境的考察較為匱乏。在社交媒體中,線上反饋(Online feedback)和目標觀眾(Customized group)是最為明顯的兩個情境特性:線上反饋反映了個體對于呈現(xiàn)結果重要性的感知,而目標觀眾則反映了個體對于情境公開性和適宜性的感知。

        有研究表明,基于熟人關系的社交網(wǎng)絡使得反饋和評價對個體的影響尤為重要,線上反饋對自我的發(fā)展產(chǎn)生很大影響。(5)Lee E. , Kim Y. J. , Ahn J., “How do people use Facebook features to manage social capital?”, 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B. V.,2014; Walther J. B., Van Der Heide, B., Kim S.-Y., Westerman D., & Tong S. T. ,“The Role of Friends’ Appearance and Behavior on Evaluations of Individuals on Facebook: Are We Known by the Company We Keep?”,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Vol.34,No.1,2008,pp.28-49.從線上反饋同線下反饋的共同屬性——效價上來看,積極反饋可以提升用戶的自尊,而負面評價會帶來相反的效果,了解他人的反饋信息促使個體驗證自己的呈現(xiàn)策略,以更好地進行自我觀察,可以使個體達到自我整合。(6)Valkenburg P. M. , Peter J. ,Schouten A. P.,“Friend networking sit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adolescents’ well-being and social self-esteem”, Cyber Psychology & Behavior, Vol.9, No.5, 2006,pp.584-590; Davis, Katie,“Young people’s digital lives: the impact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digital media use on adolescents’ sense of identity”,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Vol.29, No.6,2013,pp.2281-2293.從線上反饋異于線下反饋之處——數(shù)量呈現(xiàn)的直觀性來看,線上反饋數(shù)量直觀地反映了用戶的吸引力大小,成為他人判斷個體吸引力的重要線索,對個體的自我整合有重要的影響。(7)Gonzales A. L. , Hancock J. T. Mirror, “Mirror on My Facebook Wall: Effects of Exposure to Facebook on Self-Esteem”,Cyber 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Networking, Vol.14,No.1-2, 2010,pp.39-83.

        另外,類比Goffman的戲劇隱喻論,社交媒體使用者會根據(jù)觀眾的類型發(fā)布不同種類的內(nèi)容,目標觀眾成份的復雜性則會導致用戶發(fā)布最大眾化的內(nèi)容。不同人際關系的群體對于個體形象的期望不同,因此,個體需要對自我呈現(xiàn)的策略和內(nèi)容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近年來社交媒體的更新,如“分組可見”功能,也充分體現(xiàn)社交媒體的這一特點。(8)Rui J. and Stefanone M. A., “Strategic self-presentation online: a cross-cultural study”,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Vol.29,No.1, 2013,pp.110-118.眾多研究都表明了目標觀眾的不同對用戶行為的影響,Hsu等人發(fā)現(xiàn)個體與新舊好友交流時互動頻率、親密行為等方面的差別,Lin和Qiu(2012)的研究發(fā)現(xiàn), 社交媒體中的情緒呈現(xiàn)與個體的人際管理動機正相關,并且證明了網(wǎng)絡密度(網(wǎng)絡中好友關系的緊密程度)對這種關系的調(diào)節(jié)作用。此外,非預期目標觀眾(Unintended audience)、觀眾反應及不適當?shù)臓顟B(tài)等都會導致個體產(chǎn)生后悔情緒,并隨之引發(fā)刪除行為。(9)Hsu C. W. , Wang C. C. , and Tai Y. T. ,“The closer the relationship, the more the interaction on facebook? investigating the case of taiwan users”,Cyber 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 Vol.14,No.7-8.2011,pp.473-476; Lin H. , Qiu L. ,“Sharing emotion on Facebook: network size, density, and individual motivation. Chi 12 Extended Abstracts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ACM.; Wang Y. , Komanduri S. , Leon P. G. , Norcie G. , Acquisti A. , & Cranor L. F. , “I regretted the minute I pressed share: A Qualitative Study of Regrets on Facebook. Symposium on Usable Privacy Security”,ACM.; Moore K., McElroy J. C.,“The influence of personality on Facebook usage, wall postings, and regret.”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Vol.28,No.12,2012,pp.267-274.

        自我同一性(Self-identity)是指個體對過去、現(xiàn)在、將來“自我”及“自我發(fā)展”的主觀體驗,即“知覺到個人在時空上的一致性和連續(xù)感;知覺到別人認可自己的一致性和連續(xù)性”。(10)周紅梅、郭永玉:《自我同一性理論與經(jīng)驗研究》,《心理科學進展》2006年第1期;郭金山、車文博:《自我同一性與相關概念的辨析》,《心理科學》2004年第5期。自我同一性的確立是個體的主要任務之一,對個體人格的完善和社會適應都會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有研究者認為,自我同一性對社交媒體的使用行為存在顯著影響。(11)Pempek T. A. , Yermolayeva Y. A. , Calvert S. L. ,“College students’social networking experiences on facebook”, 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Vol.30,No.3,2009,pp.227-238; Valkenburg P. M. , Peter J. , “Online communication among adolescents: an integrated model of its attraction, opportunities, and risk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Society for Adolescent Medicine, Vol.48,No.2,2011,pp.121-127.Pelling等人的研究發(fā)現(xiàn),自我同一性可以直接預測青少年社交網(wǎng)站的使用意愿和使用行為。(12)Pelling E. L. , White K. M.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pplied to young people’s use of social networking web sites”,Cyber Psychology & Behavior, Vol.12,No.6,2009,pp.755-759.也有學者通過內(nèi)容分析和深度訪談發(fā)現(xiàn),個體使用和建設個人主頁的動機源于自我同一性的探索。

        通過對以上文獻的回顧我們發(fā)現(xiàn),社交媒體自我情境特性會對社交媒體自我呈現(xiàn)行為產(chǎn)生影響,而自我同一性同時也對自我呈現(xiàn)行為產(chǎn)生影響。那么,可以推測自我同一性會調(diào)節(jié)社交媒體中的情境特性對自我呈現(xiàn)的影響。以往關于社交媒體自我呈現(xiàn)意愿的研究大多是單方面考慮情境或個體特性,較少將二者結合起來進行考察。并且,以往研究多使用問卷、量表等主觀性較強的研究方式,對社交媒體實驗情境的控制不夠嚴格。有鑒于此,本研究決定通過實驗研究考察社交媒體情境對自我呈現(xiàn)意愿的影響,同時將自我同一性作為中介因素,對來自情境和個體兩方面的因素同時加以考慮。一方面,這是對前人研究的補充與擴展,為社交媒體的相關研究提供可借鑒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豐富了本研究領域的成果,為研究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依據(jù)。社交媒體在人們生活中占據(jù)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明確社交媒體使用意愿的影響因素也有助于為營造良好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提供科學依據(jù),促進個體成長與發(fā)展。

        2 實驗1:線上反饋積極性對社交媒體自我呈現(xiàn)的影響:自我同一性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2.1 實驗目的與假設

        探討自我同一性是否會調(diào)節(jié)線上反饋積極性對社交媒體自我呈現(xiàn)的影響。假設線上反饋積極性對自我呈現(xiàn)的影響受到自我同一性的調(diào)節(jié),具體表現(xiàn)為:(1)與較低線上反饋積極性相比,較高的線上反饋積極性將引發(fā)更高的自我呈現(xiàn)意愿;(2)對于低自我同一性組,高線上反饋積極性組的自我呈現(xiàn)意愿比低線上反饋積極性組要高,而對于高自我同一性組,兩組的自我呈現(xiàn)意愿無顯著差異。

        2.2 實驗方法

        2.2.1 被試

        通過校園招募,選取具有社交媒體自我呈現(xiàn)行為(更新個人狀態(tài)、發(fā)布照片、查看好友動態(tài)、轉(zhuǎn)帖或分享、評論、點贊、寫日志等)的被試130名(其中男生60人,女生70人,平均年齡為20.59歲,標準差為1.96),所有被試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給予適當報酬。

        2.2.2 實驗設計

        采用2(線上反饋積極性:高線上反饋積極性組、低線上反饋積極性組)×2(自我同一性:高自我同一性組、低自我同一性組)兩因素混合設計,線上反饋積極性為被試內(nèi)變量,自我同一性為被試間變量。因變量為社交媒體自我呈現(xiàn)意愿,即被試就使用社交媒體自我呈現(xiàn)的意愿進行1—7級評定。

        2.2.3 實驗材料

        圖1 線上反饋積極性實驗材料示意圖

        線上反饋積極性材料:個人主頁一直被研究者認為是線上自我呈現(xiàn)的重要方式,因此本研究中線上反饋積極性的材料選自社交媒體中好友評論和留言的有關詞匯。其中,一部分詞匯來自開放式問卷調(diào)查中20名被試的回憶(20×4共80個詞匯),一部分詞匯來自隨機抽取的15名大學生半年內(nèi)QQ空間中好友的評論和留言(15×4共60個詞匯)。通過頻數(shù)統(tǒng)計和歸類整理,合并表達同一意思的詞匯,刪除意思不明確、不符合美學的詞匯,剩余50個詞匯。同時,邀請25名心理學研究生對這50個詞匯的積極程度及其在社交媒體評論留言中出現(xiàn)的可能性大小進行9點評定。根據(jù)評定結果,剔除評定不一致的詞匯,選取積極程度差異大但可能性差異小的詞匯10對確定為本實驗的材料,即高積極程度(如喜歡、樂意等)和低積極程度(如鄙視、憤怒等)詞匯各10個。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發(fā)現(xiàn),詞匯的積極程度存在顯著差異,t(9)=16.71,p<0.05,詞匯出現(xiàn)的可能性不存在顯著差異,t(9)=3.83,p>0.05。參考QQ空間的模式對選定詞匯進行處理,最終呈現(xiàn)方式為圖片(如圖1所示)。為避免呈現(xiàn)內(nèi)容對實驗的影響,全部圖片均使用Photoshop模糊處理,只保留實驗所需部分,并用框圈提示。

        自我同一性量表:采用Tan等(13)Tan A. L., Kendis R. J., Porac J., & Fine J. T.,“A short measure of Eriksonian ego ident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Vol.41,No.3,1977,pp.279-284.(1977)編制的《自我同一性簡易量表》,該問卷依據(jù)Erikson所描述的自我認同的特征編寫,共12個項目,每個項目的描述成對出現(xiàn),其中一個陳述句表示自我認同完成(得1分),另一陳述句表示自我認同擴散(得0分),完成和擴散的題項位置隨機出現(xiàn),得分越高表示自我同一性水平越高。以平均數(shù)4為標準,將被試分為高自我同一性組(n高=60)和低自我同一性組(n低=60),剔除10名被試。

        2.2.4 實驗程序

        (1)被試篩選:實驗開始前,通過自我同一性量表篩選高低自我同一性組被試(n高=60,n低=60)。

        (2)指導語呈現(xiàn):E-prime程序首先呈現(xiàn)指導語,要求被試想象自己使用社交媒體進行自我呈現(xiàn)時(如查看好友評論)的場景,并忽略其他干擾因素。(14)Guadagno R. E., Okdie B. M., Kruse S. A. ,“Dating deception: Gender, online dating, and exaggerated self-presentation”.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Vol,28,No.2,2012,pp.642-647; 李信、陳毅文:《口碑追加形式對購買意向的影響:口碑方向的調(diào)節(jié)作用》,《心理學報》2016年第6期。為了讓被試更好地理解實驗操作,被試先進入練習階段,明白之后開始正式實驗,練習階段同正式實驗操作完全相同。

        (3)材料呈現(xiàn):隨機呈現(xiàn)不同積極性的線上反饋圖片,每張圖片僅在好友評論的內(nèi)容上有所變化,其他部分完全一致。

        (4)意愿評定:瀏覽完畢后要求被試不必考慮當時呈現(xiàn)的具體內(nèi)容,僅根據(jù)好友的評論反饋及自己的想法對以下問題進行評定:“下次呈現(xiàn)類似動態(tài)、說說、照片的意愿”,評分為1—7級(1表示非常不愿意,7表示非常愿意)。(15)Gonzales A. L., & Hancock J. T. , “Identity shift in computer-mediated environments. ”Media Psychology, Vol,11,No.2,2008,pp.167-185.每個情境評定結束后程序?qū)⒆詣舆M入下一個頁面。

        (5)實驗操縱有效性檢驗:為了檢驗被試是否進入了實驗情境,實驗結束后要求被試回答以下問題:“本實驗多大程度上能讓你設身處地地回想起自己使用微信朋友圈或QQ空間的情形”(7點計分,1表示完全不能,7表示完全能)。為了驗證實驗材料的有效性,檢驗被試對于線上好友評論可能性和差異性的感知,要求被試回答以下問題:“你覺得評論中所顯示的詞語(或詞語傳達的意思)在現(xiàn)實中出現(xiàn)的可能性有多大”(7點計分,1表示非常小,7表示非常大)、“你能否體會到不同評價詞匯的積極程度差異”(7點計分,1表示完全不能,7表示完全能)。

        (6)實驗結束后,贈予被試禮品以表示感謝。

        2.3 結果

        2.3.1 實驗操縱有效性檢驗

        實驗過程中有6名被試未能完成任務,剩余有效數(shù)據(jù)114份。

        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表明,被試進入實驗情境的評分顯著高于中間值4,t(113)=-13.15,p<0.01,表明實驗情境的操作有效,被試能夠有效進入實驗情境;同時,詞匯可能性感知評分顯著高于4,t(113)=-7.57,p<0.01,差異性感知評分也顯著高于4,t(113)=-7.28,p<0.01,表明對線上反饋積極性的操縱有效。

        2.3.2 線上反饋積極性對社交媒體自我呈現(xiàn)意愿的影響:自我同一性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圖2 自我同一性與線上反饋積極性的交互作用對社交媒體自我呈現(xiàn)意愿的影響

        2.4 討論

        實驗1結果發(fā)現(xiàn),線上反饋積極性主效應顯著,高線上反饋積極性組的自我呈現(xiàn)意愿顯著高于低線上反饋積極性組。這與前人研究結果保持一致。社交媒體中的積極反饋可以提升用戶的自尊,而消極反饋則會給個體帶來相反的效果,反饋的積極性高的情況下個體更樂意呈現(xiàn)類似的動態(tài),以獲得社會認同,增強幸福感,從而使個體體驗到更多的積極情緒。(16)Kim J., Lee, J. E. R., “The Facebook paths to happiness: Effects of the number of Facebook friends and self-presentation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Cyber 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 Vol.14,No.6,2011,pp.359-364.Zhu指出,如果用戶的自我呈現(xiàn)得到積極性較低的反饋,用戶在下次呈現(xiàn)時會有選擇地避開類似信息的呈現(xiàn),以免帶來消極情緒和不良反應。Miura(17)Miura A., Yamashita K.,“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influences on blog writing: An online survey of blog authors in Japan”,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Vol.12,No.4,2007,pp.1452-1471.等人也發(fā)現(xiàn),消極反饋(如批評、抱怨等)對獨立意識較強的西方文化個體的負面影響不顯著,但相互依存的自我意識的亞洲文化個體可能會更多受到消極反饋的影響。這表明被試發(fā)布的動態(tài)得到積極反饋后,能夠增加自身的積極情緒和幸福感,從而更傾向于進行自我呈現(xiàn)。

        3 實驗2:線上反饋數(shù)量對社交媒體自我呈現(xiàn)的影響:自我同一性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3.1 實驗目的與假設

        探討自我同一性是否會調(diào)節(jié)線上反饋數(shù)量對社交媒體自我呈現(xiàn)的影響。假設線上反饋數(shù)量對自我呈現(xiàn)的影響受到自我同一性的調(diào)節(jié),具體表現(xiàn)為:(1)與較低線上反饋數(shù)量相比,較高的線上反饋數(shù)量將引發(fā)更高的自我呈現(xiàn)意愿;(2)對于低自我同一性組,高線上反饋數(shù)量組的自我呈現(xiàn)意愿比低線上反饋數(shù)量組要高,而對于高自我同一性組,兩組的自我呈現(xiàn)意愿無顯著差異。

        3.2 實驗方法

        3.2.1 被試

        通過校園招募,選取具有社交媒體自我呈現(xiàn)行為的被試,篩選出符合條件的102名被試(其中男生34人,女生68人,平均年齡為20.55歲,標準差為1.99),所有被試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給予適當報酬。

        3.2.2 實驗設計

        采用2(線上反饋數(shù)量:高、低)×2(自我同一性:高自我同一性組、低自我同一性組)兩因素混合設計,線上反饋數(shù)量為被試內(nèi)變量,自我同一性為被試間變量,因變量為社交媒體自我呈現(xiàn)意愿。

        3.2.3 實驗材料

        線上反饋數(shù)量材料:均來自于社交媒體的好友評論和點贊數(shù)量(如圖3所示)。點贊和評論的數(shù)量來源于隨機選取的20名大學生近半年的微信朋友圈、QQ空間中點贊和評論的具體數(shù)量(共40張)。經(jīng)頻數(shù)統(tǒng)計和歸類整理,余留圖片34張。邀請25名心理學研究生對這34張圖片中的反饋數(shù)量及其在社交媒體中出現(xiàn)的可能性大小進行9點評定。根據(jù)評定結果,剔除評定不一致的情況,選取反饋數(shù)量差異大但可能性差異小的情況共20張,即高、低線上反饋數(shù)量圖片各10張,如點贊28評論30。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發(fā)現(xiàn),反饋數(shù)量上存在顯著差異,t(19)=2.19,p<0.05,但反饋數(shù)量的可能性不存在顯著差異,t(19)=1.99,p>0.05,最終確定為本研究的實驗材料。其他實驗材料:同實驗1。

        圖3 線上反饋數(shù)量實驗材料示意圖

        3.2.4 實驗程序

        (1)被試篩選:實驗開始前,通過自我同一性量表篩選高低自我同一性組被試(同實驗1,剔除10名被試,n高=45,n低=45)。(2)指導語呈現(xiàn):E-prime程序首先呈現(xiàn)指導語,要求被試想象自己使用社交媒體進行自我呈現(xiàn)時(如查看好友評論和點贊的數(shù)量)的場景,并忽略其他干擾因素。為了讓被試更好地理解實驗操作,先進入實驗的練習階段,明白之后進入正式實驗部分,練習階段同正式實驗操作完全相同。(3)材料呈現(xiàn):隨機呈現(xiàn)兩種線上反饋數(shù)量圖片,每張圖片的無關部分使用Photoshop進行模糊處理,被試僅需注意到好友反饋的數(shù)量部分(圈框標記處)。(4)意愿評定:瀏覽完畢后要求被試不必考慮當時呈現(xiàn)的具體內(nèi)容,僅根據(jù)好友的反饋數(shù)量及自己的想法對以下問題進行評定:“下次呈現(xiàn)類似動態(tài)、說說、照片的意愿”,評分為 1—7級(1表示非常不愿意,7表示非常愿意)。每個情境評定結束后程序?qū)⒆詣舆M入下一個頁面。(5)為了檢驗被試是否進入了實驗情境,實驗結束后要求被試回答以下問題:“本實驗多大程度上能讓你設身處地地回想起自己使用微信朋友圈或QQ空間的情形”(7點計分,1表示完全不能,7表示完全能)。為了驗證實驗材料的有效性,檢驗被試對于線上反饋數(shù)量可能性和差異性的感知,要求被試回答以下問題:“你覺得評論和點贊的數(shù)量在現(xiàn)實中出現(xiàn)的可能性有多大”(7點計分,1表示非常小,7表示非常大)、“你能否體會到不同圖片中評論和點贊數(shù)量的差異”(7點計分,1表示完全不能,7表示完全能)。(6)實驗結束后,贈予被試禮品以表示感謝。

        3.3 結果

        3.3.1 操縱檢驗

        實驗過程中有5名被試未能進入實驗情境,剩余85份有效數(shù)據(jù)。

        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發(fā)現(xiàn),被試進入實驗情境的評分顯著高于中間值4,t(84)=-11.51,p<0.01,表明實驗情境的操作有效;同時,反饋數(shù)量的可能性感知顯著高于4,t(84)=-7.57,p<0.01,差異性感知評分也顯著高于4,t(84)=-6.06,p<0.01,表明對線上反饋數(shù)量的操縱有效。

        3.3.2 線上反饋數(shù)量對社交媒體自我呈現(xiàn)意愿的影響:自我同一性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圖4 自我同一性與線上反饋數(shù)量的交互作用對社交媒體自我呈現(xiàn)意愿的影響

        3.4 討論

        實驗2結果發(fā)現(xiàn),線上反饋數(shù)量主效應顯著,線上反饋數(shù)量高組的自我呈現(xiàn)意愿顯著高于線上反饋低組。這可能是因為點贊和評論表達了支持和喜歡,代表了好友對用戶的線上虛擬認可(Virtual endorsement),與線下社交相類似,無應答的狀態(tài)更新可能會被個體認為社交排斥。(18)Shu-Yueh Lee, Sara Steffes Hansen, Jin Kyun Lee, “What makes us click ‘like’ on Facebook? Examining psychological, technological, and motivational factors on virtual endorsement”,Computer Communications, Vol.73,2016,pp.332-341.反饋數(shù)量反映了好友對用戶的關注,社交媒體作為用戶維系社交關系的手段,在客觀上會為用戶提供與他人的必要連接,獲得更多的好友反饋能為個體帶來更多的社會支持和情感陪伴,而隨著社交媒體成為社交的重要手段,也將成為個體獲得社會支持的重要來源,因而獲得好友反饋的數(shù)量多少成為影響個體自我呈現(xiàn)意愿的重要參照。

        4 實驗3:非預期目標觀眾情境下自我同一性對社交媒體自我呈現(xiàn)意愿的影響

        4.1 實驗目的與假設

        實驗3旨在探討在非預期目標觀眾情境下,不同自我同一性水平被試的自我呈現(xiàn)行為的差異,通過測量被試的后悔情緒和刪除意愿來考察被試的自我呈現(xiàn)行為。

        4.2 實驗方法

        4.2.1 被試

        通過校園招募,選取具有社交媒體自我呈現(xiàn)行為的被試,篩選出符合條件的被試125名(男生45人,女生80人,平均年齡為20.51歲, 標準差為2.24 ),所有被試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給予適當報酬。

        4.2.2 實驗設計

        采用單因素被試間實驗設計,自變量為自我同一性水平(高/低),因變量為非目標觀眾情境下被試的后悔情緒和刪除意愿。因變量的測定采用個體的主觀評定,即請被試就情境故事發(fā)生后對自身的后悔情緒和刪除意愿進行1—7級評定。

        4.2.3 實驗材料

        非預期目標觀眾情境材料:在前期的深度訪談和開放式問卷調(diào)查中,研究者請被試回憶自己使用分組功能時的意外情境,并歸類整理出頻數(shù)較高的12個情境進行改編。邀請25名心理學研究生對情境故事的真實性和在社交媒體中出現(xiàn)的可能性大小進行9點評定。根據(jù)評定結果,剔除評定不一致的情境故事,選取真實性(M=6.98,SD=1.01)和可能性均較高的情境故事共8個(M=6.94,SD=1.67),確定為本研究的實驗材料,如小明母親(是小明的微信好友)不經(jīng)意間看到小明微信朋友圈的“相冊”,發(fā)現(xiàn)了很多自己平時看不到的動態(tài)內(nèi)容,將選定的情境故事通過圖片形式呈現(xiàn)。其他材料:同實驗1。

        4.2.4 實驗程序

        (1)被試篩選:實驗開始前,通過自我同一性量表篩選高低自我同一性組被試(n高=55,n低=55)。(2)指導語呈現(xiàn):E-prime程序首先呈現(xiàn)指導語,要求被試想象社交媒體的使用情境(如發(fā)表朋友圈、動態(tài)時使用的分組功能或設置朋友圈權限),并忽略其他干擾因素。為了讓被試更好地理解實驗操作,先進入實驗的練習階段,明白之后開始正式實驗,練習階段同正式實驗操作完全相同。(3)材料呈現(xiàn):隨機呈現(xiàn)8個情境故事圖片,每張圖片僅在故事材料內(nèi)容有所變化,其他部分完全一致。(4)情緒和意愿評定:瀏覽完畢后,要求被試不必考慮當時呈現(xiàn)的具體內(nèi)容,僅根據(jù)故事情境和自己的想法對后悔情緒(“設想該情境發(fā)生在您身上時,您的后悔情緒程度”)和刪除意愿(“設想該情境發(fā)生在您身上時,您刪除此類動態(tài)的意愿程度”)進行1—7級評定。每個情境評定結束后自動進入下一個頁面。(5)實驗操縱有效性檢驗:為了檢驗被試是否進入實驗情境,實驗結束后要求被試回答以下問題:“故事主人公遇到的場景,您是否能切身體會”(7點計分,1表示完全不能,7表示完全能)。為了驗證實驗材料的有效性,要求被試回答以下問題:“故事主人公遇到的場景,您覺得在現(xiàn)實中發(fā)生可能性有多大”(7點計分,1表示非常小,7表示非常大)。(6)實驗結束后,贈予被試禮品以表示感謝。

        4.3 結果

        4.3.1 實驗操縱有效性檢驗

        實驗過程中有3名被試未能進入實驗情境,剩余107份有效數(shù)據(jù),正確率達97.27%。

        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發(fā)現(xiàn),被試進入實驗情境的評分顯著高于中間值4,t(84)=-8.53,p<0.05,表明實驗情境的操作有效,被試能夠有效進入實驗情境;同時,非預期目標觀眾情境的可能性感知評分也顯著高于4,t(84)=-6.24,p<0.01,表明對非預期目標觀眾情境的操縱是有效的。

        4.3.2 非預期目標觀眾情境下自我同一性對后悔情緒和刪除意愿的影響

        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發(fā)現(xiàn),對于非預期目標觀眾情境下的后悔情緒,不同自我同一性水平組差異顯著,t(106)=3.61,p<0.001,低自我同一性水平組的后悔情緒(M=24.50,SD=4.75)顯著高于高自我同一性水平組(M=21.38,SD=4.23);對于非預期目標觀眾情境下的刪除意愿,不同自我同一性水平組差異顯著,t(106)=2.78,p<0.001,低自我同一性水平組的刪除意愿(M=24.34,SD=4.30)顯著高于高自我同一性水平組(M=20.25,SD=4.76)。

        4.4 討論

        實驗3結果表明,在非預期目標觀眾情境下,個體的后悔情緒和刪除意愿會顯著提升。線上狀態(tài)發(fā)布不僅僅是自我呈現(xiàn),更要避免后悔、減輕負面影響,類似刪除之類的事后反應(Reactive measures)是用戶常有的社交行為,個體的后悔情緒隨著事后結果的嚴重程度顯著上升。社交媒體的公開性常常指個體的自我呈現(xiàn)對于特定部分的人群是開放的,面對特定的群體用戶往往會呈現(xiàn)出特定的自我方面,當非預期的呈現(xiàn)對象出現(xiàn)時,往往會使個體產(chǎn)生形象焦慮,繼而引發(fā)后悔情緒和刪除行為。

        非預期目標觀眾情境下,低自我同一性水平組的后悔情緒和刪除意愿均顯著高于高自我同一性水平組,表明自我同一性水平高的個體在面臨非預期目標觀眾情境時受到的影響較小。

        5 總討論

        5.1 線上反饋積極性、線上反饋數(shù)量、目標觀眾對線上自我呈現(xiàn)意愿的影響

        線上反饋和目標觀眾對個體的自我呈現(xiàn)意愿均存在顯著影響。由于社交媒體的自我呈現(xiàn)是個體獲得社會認同的重要方式,是個體對于特定社會群體的歸屬感的重要來源,研究表明,與好友在社交媒體中的互動同樣會增強個體和特定群體的歸屬聯(lián)系,增加社會認同。(19)陳浩等:《社交網(wǎng)絡中的自我呈現(xiàn)及其影響因素》,《心理學探新》2013年第6期; Zhao S., Grasmuck S., & Martin J., “Identity construction on Facebook: Digital empowerment in anchored relationships.”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Vol.24,No.5,2008,pp.1816-1836.因此,線上反饋和目標觀眾對個體的自我呈現(xiàn)有顯著影響,反映了自我呈現(xiàn)的人際功能。隨著非匿名性的社交媒體環(huán)境建立,更使人們關注現(xiàn)實生活中“強聯(lián)系”的好友對自我呈現(xiàn)展示的自我形象的看法和評價。

        5.2 自我同一性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以往研究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自我同一性水平和個體的社交媒體使用行為直接相關(Pelling, 2009)。同一性狀態(tài)從程度上反應了個體對于自我的認識和整合水平,不同類型的同一性水平與個體的社交媒體自我呈現(xiàn)行為存在關聯(lián)。

        本研究發(fā)現(xiàn):第一,相較于自我同一性水平高組,自我同一性水平低組的自我呈現(xiàn)意愿更受線上反饋積極性的影響。自我同一性水平高組被試的自我呈現(xiàn)意愿較少受到線上反饋積極性的影響。第二,當線上反饋數(shù)量低時,自我同一性水平低組的自我呈現(xiàn)意愿顯著低于自我同一性水平高組;而當線上反饋數(shù)量高時,兩組沒有顯著差異。兩組被試均受到線上反饋數(shù)量的影響。

        自我同一性水平高的被試,他們自我認同完成情況較好,“心理上更多自主性傾向,行為上更多自我肯定”,有較高的自主性,同時較少依賴他人,善于用自我內(nèi)在的標準去判斷自我;他們自我定位清晰、人生目標明確,行為計劃性強,專注于現(xiàn)階段的學習和自我發(fā)展任務。(20)張國華等:《青少年的自我認同與“網(wǎng)絡成癮”的關系》,《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8年第1期。因此,在社交媒體中的自我呈現(xiàn)行為上,他們相較于自我同一性水平低的被試,其呈現(xiàn)意愿較少受到線上反饋、目標觀眾的影響,更注重自我的完整表達。相反,自我同一性水平低的個體,處于自我認同擴散狀態(tài),自尊和自主性水平較低,對自己的人生并沒有作出“重要的決定”,尚未對自己的生活做出規(guī)劃,行為的目的性較低,而且較多依賴他人,以人際為導向,對于自我認識不完整,自我接納程度低,因而在社交媒體的自我呈現(xiàn)中,更多受到線上反饋和目標觀眾的影響。

        根據(jù)Erikson提出的自我同一性的標準:自我的獨特性和連續(xù)性,高自我同一性的個體自我感知是具有整合感、內(nèi)在的一致性和連續(xù)感,他們對于自己有清晰的認知,對于自我的發(fā)展有著穩(wěn)固和連貫的認知,對于不同方面的自我有著清晰的認識和接納,所以在社交媒體自我呈現(xiàn)時,較少受到線上反饋、目標觀眾的影響。而自我同一性水平低的個體在回答“我是誰”的問題時,常體驗到混亂和焦慮,缺乏整合感,他們對于自我的認知是不完善的,難以接納某些方面的自我,因此,在線上自我呈現(xiàn)時常常關注好友及其反饋,希望能精準無誤地呈現(xiàn)出他人接受的自我方面。

        雖然從均值來看,自我同一性高組被試的自我呈現(xiàn)意愿都較少受到社交媒體情境特性的影響,但是我們也發(fā)現(xiàn)了預期不一致的結果:自我同一性水平高低兩組被試在線上反饋數(shù)量高的情況下差異不顯著,表明線上反饋對于自我同一性水平高組被試亦存在影響,只是影響力度小于自我同一性水平低組被試,他們更關注反饋的數(shù)量而不是內(nèi)容。從自我同一性的適應性角度而言(周紅梅, 郭永玉, 2006; Huang, 2006),自我同一性也是個體對社會環(huán)境做出的適應性反應,同樣需要對社會環(huán)境做出回應。(21)Huang Y. R. , “Identity and intimacy cris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internet dependenc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Cyber Psychology & Behavior, Vol.9,No.5,2006,pp.571-576.就自我呈現(xiàn)的人際功能而言,社交媒體的自我呈現(xiàn)對于高低自我同一性被試而言都是社交的過程,人際是同一性建立的背景性因素,隨著基于熟人的社交網(wǎng)絡關系的建立,線上社交和線下社交緊密結合,線上反饋尤其是重要他人給予的反饋對個體構建具有關鍵作用。從社交媒體自我呈現(xiàn)動機而言,線上的自我呈現(xiàn)能為用戶帶來親密感,使自我和他人的關系更加緊密,尋求親密關系的動機導致所有自我同一性水平高度的個體都關注著好友的線上反饋。因此,不同自我認同狀態(tài)的個體都會關注好友對自己線上行為的反饋。

        當非預期目標觀眾出現(xiàn)時,高低組被試的后悔情緒和刪除意愿出現(xiàn)了顯著的差異,自我同一性水平低的個體在面對非預期目標觀眾時,后悔情緒和刪除意愿都顯著高于高組被試,說明目標觀眾對自我同一性水平低的個體影響更為顯著。這也反映了兩組被試在自我認知的連貫性、對自我不同方面的接納性上的區(qū)別。自我同一性的發(fā)展促進個體對自我不同方面的整合,自我同一性水平高的個體能很好地將不同的自我整合到一起,并能接納自我的不同方面,因而能展示給不同類型的目標觀眾。在我們實驗完成后的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自我同一性水平高的被試幾乎不使用微信朋友圈和QQ空間的標簽分組功能,分組和標簽的數(shù)量僅有1—2組,而自我同一性水平較低的被試分組多達5-6組。

        6 結論

        本研究考察了社交媒體情境特性對社交媒體自我呈現(xiàn)的影響。從研究結果可得出如下結論:(1)線上反饋積極性越高,個體的自我呈現(xiàn)意愿越強。自我同一性調(diào)節(jié)了線上反饋積極性對自我呈現(xiàn)意愿的影響,與高自我同一性組相比,低自我同一性組的自我呈現(xiàn)意愿更容易受到線上反饋積極性的影響。(2)線上反饋數(shù)量越多,個體的自我呈現(xiàn)意愿越強。自我同一性調(diào)節(jié)了線上反饋數(shù)量對自我呈現(xiàn)意愿的影響,與高自我同一性組相比,低自我同一性組的自我呈現(xiàn)意愿更容易受到線上反饋數(shù)量的影響。(3)在非預期目標觀眾情境下,個體的后悔情緒和刪除意愿會顯著提升,并且自我同一性水平高的個體在面臨非預期目標觀眾情境時受到的影響較小。

        猜你喜歡
        意愿積極性數(shù)量
        三方共進,激發(fā)干部積極性更上一層樓
        統(tǒng)一數(shù)量再比較
        充分尊重農(nóng)民意愿 支持基層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
        頭發(fā)的數(shù)量
        交際意愿研究回顧與展望
        我國博物館數(shù)量達4510家
        高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如何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技校生學習積極性的探索研究
        河南科技(2014年8期)2014-02-27 14:08:19
        人的積極性與擴大內(nèi)需
        日本免费播放一区二区| 午夜AV地址发布| 一本大道在线一久道一区二区 | 久久无码高潮喷水抽搐| 中文字幕色一区二区三区页不卡| 99人中文字幕亚洲区三| 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麦芽| 无码的精品免费不卡在线| 欧美国产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 亚洲中文字幕日产无码|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专区|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电影| 日本一区二区精品色超碰| 久久一本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屁孩|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精品偷拍| 91麻豆精品激情在线观看最新|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 青青草视频在线你懂的| 亚洲精品一品区二品区三区| 一夲道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主播福利一区二区| 国产麻豆放荡av激情演绎| 亚洲高清在线免费视频| 日日摸天天摸人人看| 欧洲亚洲第一区久久久| 亚洲天堂av路线一免费观看| 免费成人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无码制服丝袜无码| 亚洲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亚洲女同免费在线观看| 18精品久久久无码午夜福利| 色窝窝在线无码中文| 中文字幕日本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丝袜美腿国产一区精品| 久久精品噜噜噜成人| 四虎成人精品国产一区a| 国产人妖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日韩日韩日韩日韩| 中文字幕av日韩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