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瑤
(凱里學院 貴州·凱里 556000)
隨著當前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學也取得了一定的發(fā)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素質,讓學生能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應付生活和學習中的種種問題,針對這一特點,本文從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所常見的問題來作一個簡要探討,并進一步分析現(xiàn)下構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學的必要性和價值,希望通過相關問題的闡述,能為我國的心理健康教育學體系的構建提供些許幫助。
(1)獨斷專行,以自我為中心。別人對自己所產(chǎn)生的傷害,而不是反思自己的行為,當然,以自我為中心并不是“獨生子女”的特權,也是現(xiàn)代人的劣根性,若不加以合理引導和解決,其心理問題將進一步加劇,嚴重情況下還有可能出現(xiàn)心理障礙,進而引發(fā)心理變形。
(2)性格內向,敏感多疑。大學生來自祖國各地,文化、飲食、經(jīng)歷的不同,使得他們的生活行為和習慣也都有著極為明顯的差異,此外,同學之間需要重新認識,師生之間也明顯區(qū)別于中學時期,雖然同大家和諧相處是每個人都希望的,但因自身性格的原因,比如自卑、敏感、多疑、畏懼等,使得人際交往難度變大,進而導致人際關系緊張。
(3)社會適應能力較低。如前文中所提到的,當前大部分大學生都屬于獨生子女,他們自小就生活在家庭的庇佑之中,對生活之中所出現(xiàn)的問題從未實際經(jīng)手解決,以至于當問題出現(xiàn)時,腦海中的第一反應是“我知道問題,但不知道該怎么辦?”缺乏生活必須的歷練,在面對問題之時往往極為茫然,長期如此就會顯得自己很沒用,進而產(chǎn)生否定心理,一旦形成否定心理,若不能及時加以調解,極有可能出現(xiàn)心理障礙。
綜上所述,在高等院校構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學有現(xiàn)實依據(jù)的,是當務之急的,以下針對大學生所存在的心理問題,來進一步探討構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學的必要性和價值。
(1)構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學是教育發(fā)展的必然。從20世紀80 年代開始,高校開始涉足于心理健康教育,隨著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和更新,現(xiàn)如今已發(fā)展成為了我國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為保證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學能在高校正常構建,國家教委也在1995 年頒布了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高校德育教育的《中國普通高等學校德育大綱(試行)》,諸如馬克思主義思想、思想品德課等都屬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疇;2001 年教育部明確提出高校不僅要注重對文化以及專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也要注意其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并規(guī)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要求課堂為主、課外為輔并同步進行,2002 年,國家教育部對現(xiàn)下的心理健康教育進行了進一步的完善,對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學的內容、教學方法等都做出了一定指示。此外,教育部同年還頒發(fā)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將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引入到小學教育之中,2011 年,教育部明確提出了要充分發(fā)揮課堂教育的作用,并根據(jù)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學的實際需要完善、修訂課程標準和內容,教育部就其教學目標、內容、課程的設置以及課堂的管理制訂了相應的標準,進一步完善了心理健康教育學的教學工作,2012 年,教育部則提出了要在中小學生開設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題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學正式納入到了中小學生的必修課之中。
從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政策中我們不難看出,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現(xiàn)代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時隨著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學的不斷深入,有關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學的相關工作也在不斷被強化和細化,但從實踐來看,考慮到心理健康教育學的特殊性和學生心理的差異性,想要全面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必定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學的“教”與“學”這兩大問題。
(2)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學的“學”和“教”是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內在需求。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學的“學”和“教”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會用到這樣一個詞:心理素質,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有何關聯(lián)呢?心理素質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體現(xiàn),簡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所提升的就是心理素質,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質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所以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是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證,要注意,心理素質的提升是基于學生生理條件之上并借助外界因素的刺激進而轉化成穩(wěn)定、基本同時同自身精神、心理相契合的心理品質,換而言之,我們無法利用心理學教學活動來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素質,只能依靠豐富的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來穩(wěn)定、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發(fā)展和提升,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教”與“學”是符合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學發(fā)展的內在需求的。
(3)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學的“學”與“教”,是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相關從業(yè)者的基本要求。國家教育部所出臺的一系列指導文件中都明確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學應設置專門的課程,由專業(yè)的師資團隊指導,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學的師資隊伍質量存在嚴重問題,文件要求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從業(yè)者除了要具備開展心理咨詢、輔導以及各種有助于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活動外,還要充分發(fā)揮課堂的作用并自覺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對其教學手段不斷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由此來避免心理健康教育淪為照本宣科的存在。
(1)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學的建立從理論上回答了健全、提升及優(yōu)化學生心理素質等相關問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學的開展其主要目的在于健全、提升和優(yōu)化學生的心理素質,要實現(xiàn)這一目的并非易事,除了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中采取更多樣化的方式、途徑和教學手段外,還要對各種教學方式的成效進行細致分析,從而選取最有效、最切實可行的教學方式來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給予積極影響;此外,課堂教學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課堂教學強調的是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在老師教和學生學的過程中,要深度探索教學過程中的學習規(guī)律,立足于學習規(guī)律來尋求更有價值的教學方式,通過教學方式的不斷完善,進而實現(xiàn)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和穩(wěn)步提升。
(2)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學的建立,有助于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從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學的必要性方面我們不難看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在于“教”與“學”,“教”與“學”的核心則在于心理健康課堂中的各種教學活動,通過理論知識和教學活動的結合,于活動之中發(fā)現(xiàn)不足并借此查漏補缺,從而實現(xiàn)“教”與“學”的質量提升,此外,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還可以引導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踐之中,由此來強化理論知識,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穩(wěn)步提高。
(3)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學其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心理素質擁有一定的隱秘性和間接性,因此在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素質方面就無法做到直接利用教學手段來影響學生的心理素質,雖說現(xiàn)目前為止不少教師在“教”與“學”這兩個方面進行了細致探索,但就如何培養(yǎng)學生心理素質而言,依然不能達成一致,同時從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學的學習區(qū)域來看,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包含學習以及教學心理外,還包含了教學時學生和教師的心理,所以在有效的心理引導之下,并不僅僅是老師教學行為、個人行為的審勢,也是對學生心理、學習行為的審勢。
總而言之,構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學是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的必然需求,現(xiàn)代高校應積極響應國家政策,開設相應的心理教育課程并按照規(guī)定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完善教學體系,設置專業(yè)的師資團隊并不斷提升師資力量,以通過教學體系的不斷完善,師資力量和教學手段的不斷優(yōu)化來為現(xiàn)當代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學提供更多的保證,從而為現(xiàn)當代學生的心理健康能得以穩(wěn)步提升提供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