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群芳
摘要:目的 分析收治的重癥手足口病患者實施優(yōu)質(zhì)護理,提高重癥手足口病患兒的治療效果。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實驗組使用綜合性前瞻性護理方法,包括皮膚護理、口腔護理、高熱護理、用藥護理、心理護理、飲食指導和健康宣教等。比較實驗組和對照組患兒的體溫恢復時間、皮疹消退時間、皰疹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和患兒出院滿意度評分情況。結(jié)果 實驗組和對照組之間患兒的體溫恢復時間、皮疹消退時間、皰疹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和患兒出院滿意度評分情況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進行早期臨床護理,從皮膚護理、口腔護理、高熱護理、用藥護理、心理護理、飲食指導和健康宣教等方面強化干預疾病,提高疾病的治療有效率和降低死亡率。
關鍵詞:早期護理;手足口病;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10-113-01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種傳染病,主要引起小兒手足口病的病毒類型有柯薩奇病毒A5型、A16型和EV71型,夏季為該疾病的發(fā)病時間,多發(fā)生于兒童和嬰幼兒,尤其是年齡為5歲以下此病發(fā)病率較高。手足口病主要引起手、足、臀部的皮膚皰疹和皮疹、口腔內(nèi)和咽喉部潰瘍或皰疹等癥狀,嚴重者會合并嚴重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心肌炎和神經(jīng)源性肺水腫。本文回顧性分析我院收治的重癥手足口病患者實施優(yōu)質(zhì)護理,提高重癥手足口病患兒的治療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20例重癥手足口病患兒,隨機將患兒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患兒60例。實驗組患兒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齡范圍為5個月-5歲,平均年齡為(2.0±1.2)歲,對照組患兒中,男性29例,女性31例,年齡范圍為4個月-6歲,平均年齡為(3.3±1.2)歲,兩組患兒都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發(fā)熱、食欲減退、頭痛、嘔吐等癥狀,重癥手足口病患兒的皮膚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皰疹和皮疹。
1.2納入重癥手足口病標準
符合手足口病的臨床診斷標準,出現(xiàn)以下體征可判為重癥手足口?。?)體溫在39℃以上,年齡小于3歲,發(fā)熱在3天以上;2)患兒合并嚴重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表現(xiàn),例如抽搐或者嗜睡、頭痛、噴射狀嘔吐等;3)出現(xiàn)血壓異常、心律不齊、血液循環(huán)障礙等;4)呼吸系統(tǒng)出現(xiàn)呼吸困難和呼吸急促;5)實驗室檢查中白細胞計數(shù)大于等于15×109/L,中性粒細胞比值在60%以上,除外其他感染因素;6)高血糖;7)血乳酸升高。
1.3護理干預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實驗組使用綜合性前瞻性護理方法,包括皮膚護理、口腔護理、高熱護理、用藥護理、心理護理、飲食指導和健康宣教等。
1.3.1強化基礎護理
強化基礎護理包括以下方面,1)切斷傳染源:將重癥手足口病患兒隔離治療,對病房地板進行消毒?;純菏褂眠^的衣服、床單和玩具需按照嚴格消毒標準進行消毒。醫(yī)護人員與患兒接觸后立即嚴格消毒和洗手。2)口腔和飲食護理:患兒進食后使用生理鹽水漱口,防止口腔異味。出現(xiàn)口腔潰瘍的患兒使用生理鹽水清洗口腔,囑咐患兒進食高蛋白、易消化的半流質(zhì)食物,少食多餐,禁忌食用辛辣、生冷的食物。鼓勵患兒多飲水。3)發(fā)熱護理:對重癥手足口病患兒進行降溫,例如給予患兒冰帽降溫等。4)皮膚護理:修剪患兒的指甲,防止患兒因為皮膚瘙癢從而抓破感染,可以使用爐甘石洗液在患處涂抹。
1.3.2強化健康宣教
護理人員向重癥手足口病患兒家屬進行健康宣教,在患兒病情穩(wěn)定后,告知患兒家屬積極參與護理,有利于患兒康復。向患兒家屬介紹手足口病的相關知識,包括流行特征、臨床表現(xiàn)、治療措施、護理要點和疾病預后。告知患兒家屬如何對患兒進行皮膚護理、口腔護理、高熱護理、用藥護理、心理護理和飲食指導。詳細評價手足口病患兒的表現(xiàn),指導家屬觀察患兒的生命體征變化。
1.3.3并發(fā)癥的預防
重癥手足口病患兒均容易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有顱內(nèi)壓增高的表現(xiàn),如嘔吐、煩躁、嗜睡和病理性神經(jīng)反應??刂浦匕Y手足口病患兒的顱內(nèi)壓增高癥狀,是救治患兒的關鍵。可以適量靜脈滴注甘露醇,控制滴注甘露醇的時間和劑量,同時護理人員應觀察患兒是否出現(xiàn)電解質(zhì)紊亂和滲透壓紊亂等癥狀,若出現(xiàn)不良反應,需立即停止使用甘露醇。
1.4觀察指標
實驗組和對照組的一般資料基本一致,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比較實驗組和對照組患兒的體溫恢復時間、皮疹消退時間、皰疹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和患兒出院滿意度評分情況。
1.5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來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結(jié)果
實驗組患兒體溫恢復時間為1.8±0.9d,對照組體溫恢復時間為4.9±1.1d;實驗組患兒皮疹消退時間為3.1±1.3d,對照組皮疹消退時間為5.9±1.1d;實驗組患兒皰疹愈合時間為3.2±0.5d,對照組皰疹愈合時間為5.8±0.7d;實驗組患兒住院時間為14.6±1.8d,對照組住院時間為18.2±1.3d;實驗組患兒出院滿意度為94±2.6分,對照組出院滿意度為85±3.2分;兩組之間各指標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3.討論
在日常護理當中需向重癥手足口病患兒家屬宣傳有關手足口病的知識,告知患兒家屬手足口病有強烈的傳染性,夏季是手足口病高發(fā)期,需要重點講解治療期間的注意事項。將手足口病患兒的衣服、玩具隔離分開并嚴格消毒,若患兒將玩具放入口中時,需叮囑家屬及時制止,以免造成口腔感染。當患兒出院后應向家屬宣教出院后護理重點,保持患兒的個人衛(wèi)生、空氣流通,勤換衣服、勤洗手,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營養(yǎng)均衡,適量運動,積極養(yǎng)成規(guī)律生活。
綜上所述,重癥手足口病對患兒的健康威脅非常大,短時間內(nèi)可以威脅患兒生命。因此進行早期臨床護理,從皮膚護理、口腔護理、高熱護理、用藥護理、心理護理、飲食指導和健康宣教等方面強化干預疾病,提高疾病的治療有效率和降低死亡率。
參考文獻:
[1]李賽. 重癥早期預警的護理策略在小兒手足口病中的影響[J]. 中醫(yī)臨床研究,2017,9(3):64-65.
[2]霍紅芹. 循證護理在小兒手足口病合并腦炎護理中的應用觀察[J]. 雙足與保健,2017,26(8):105-106.
[3]高秀霞. 綜合性護理聯(lián)合健康教育在小兒手足口病護理中的應用[J]. 飲食保健,2017,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