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棟
(江蘇省昆山市三中心小學 江蘇昆山 215300)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作為一個班級,無制度則無法立德樹人。在班級集體中,制度指的是基于規(guī)則、法規(guī)、公約、紀律等的行為準則,并得到班級所有成員的認可和遵守。班級制不僅為學生提供了評估品格舉止的內部標準,而且使每位學生能夠在一定的規(guī)范下認真地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從而更符合學生的成長。
制度化,指的是出于防止 失去規(guī)范的考慮,從實施的角度,在制定制度時更加密集地 涵括規(guī)則和規(guī)范,使之與相應制度適應的一種傾向。[1]如何建設和實踐班級制度是德育工作者必須深思的問題,制度文化作為班級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教育影響經(jīng)常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
班級制度的自主權體現(xiàn)在班級大小事件的決策,班委成員的選擇和權力的限制上。 班會課和晨會課是班級制度文化民主體現(xiàn)的陣地。經(jīng)過民主討論,學生在班級中制定一套符合班級實際情況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健全的班級規(guī)則和嚴明的獎懲制度,并在之后的學習生活中不斷改善。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 在班級中,如果能實現(xiàn)“自主管理、無為而治”的局面,那將是一個理想的狀態(tài),學生也能夠真正地“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了,這樣才能真正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性。他們的陣地,他們自己做主。既能夠張揚個性,增強他們的上進心、集體榮譽感,也能夠減輕老師的教學管理負擔。每學期進行一次輪崗和競選,確保每一個學生都有投票權和參與權。教育的理想狀態(tài)就是:教,是為了不教。那么班級制度的明確,就是:管,是為了不管。這樣的無為而治,才是學生自覺自主的理想狀態(tài),我們要為之努力。
孟子說過,“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制度文化要求組織結構清晰和班級分工明確。記錄并評估學生的行為、學習、紀律和健康狀況的綜合表現(xiàn)。每周評估的基本分數(shù)要具有合理性。積分制度要既有加分,也有減分,盡量賞罰分明,而且也可以采取一些獎勵機制。每周累積的總成績用來權衡該學生一周表現(xiàn)。該分數(shù)將作為家校溝通的一項依據(jù)。個人考核的分數(shù)可以按照相應的標準進行“爭章”活動。
每周一學校大隊部將各中隊的評比結果公布,頒發(fā)“榮譽中隊”流動紅旗。結合學校的“山”文化理念,根據(jù)低、中、高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制定“小山中隊”“高山中隊”“遠山中隊”三種榮譽紅旗,激勵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在《正義論》中,羅爾斯曾經(jīng)提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2]班級規(guī)章制度的制定是否科學合理,是否以學生的成長為出發(fā)點,是班級制度文化建設的核心。 因此,在制定的過程中,班主任應充分動員所有學生參加。在學生進行民主討論的基礎上,把討論意見集中,形成的過程不可武斷和獨斷專行。這樣的班級制度才更加全面而有信服力。
一些教育者總是忽視理解、溝通而強調控制、要求,關注制度及其規(guī)則的維護更勝于個體需求。[3]制定班級制度時,除了學生的充分參與外,制度本身還必須體現(xiàn)民主性。制度的設立要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在制定獎勵與懲罰制度時要講究藝術性;對于犯錯誤的學生,教師要讓他們知道錯在哪里,不能因為一點小事而“小題大做”。在制定獎勵制度時,應盡可能地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從而做到民主和平等。
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對一個班集體來說, 班干部就充當著一個火車頭的角色,他們對班集體有著以點帶面的作用。在培養(yǎng)班干部的過程中,班主任要讓班干部意識到自己的職責和義務。同時,班主任還必須是班干部的堅強后盾,并支持他們的管理。樹立班干部的威信,讓班干部之間具備團結合作的精神,帶動全班向健康方向發(fā)展,從而形成一個有組織、有紀律、有進取精神的班集體,努力營造良好的團結、友愛、拼搏的班風。
經(jīng)過前期的培養(yǎng),班主任可對班委會采取權力下放的政策。班干部每天負責記錄同學們當天出操、衛(wèi)生、學習、紀律等情況,并結合班級獎懲制度采取相應的措施。同時,為了能更好地監(jiān)督班干部的各項工作,評優(yōu)秀干部,不是班主任說了算,要全班同學進行打分考核。這種考核制度可以進一步調動班干部的積極性。
班級制度的實施是否公平,公平與否與每個學生的利益都息息相關。因此,實行班級制度必須具有公平公正的獎懲制度。只有嚴格執(zhí)行這些獎懲制度,我們才能滿足學生渴望公平并發(fā)揮公平激勵作用的心理需求。
懲罰講究藝術,班主任在實施懲罰制度時應遵循節(jié)制、公平和委婉的原則。在教育過程中,必須統(tǒng)一準繩,采用統(tǒng)一的標準評價每個學生的行為。由于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班主任應關注他們的個體差異,這樣更有針對性,一定要顧及學生的自尊。
例如,我們班改變了過去的傳統(tǒng)評估方法,設立紅領巾爭章墻。,“友善章”,“責任章”,“清潔章”,“文明章”,“幫助章”,“閱讀章”。根據(jù)班級的實際情況,各種各樣的評估條件滿足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表現(xiàn),有效地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并根據(jù)他們的個人評價建立起一定的“自我評價”。學校還結合家校合作活動,讓家長參與到學校生活中,通過一系列活動,涌現(xiàn)出“親子家庭”,“和諧家庭”和“好家風家庭”。將學校傳揚的正能量,輻射到每個家庭,讓我們的孩子與家長的關系更融洽。
班級制度建設和實踐將成為是班級工作的必要一翼。如果正確建立制度文化,則班級管理將邁向一個新的臺階。 科學、完善和有效的班級管理系統(tǒng)將在樹立積極的班級精神,形成良好的班級和學習風格,促進學生良好人格發(fā)展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 這樣的制度源于學生,又作用于學生,盡管有許多條條框框的規(guī)章,學生仍不會有沮喪和抵觸感。每個學生都會自覺地維護和執(zh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