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毋庸諱言,高校作為一個國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陣地,應該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鑄魂育人思想,輔導員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更應及時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反應。時刻教育當代大學生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激勵大學生用好知識回報社會,始終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樹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遠大志向。
關鍵詞:新時代高校輔導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命擔當
新冠肺炎肆虐之際,教育界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發(fā)揮高校立身之本迫在眉睫,為鞏固教育事業(yè)輔導員承載著教化育人、啟迪思想的使命擔當。
一、大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
涉世未深的大學生極易受到網絡輿論的不良影響,如何根植學生特點做出正確的價值導向,發(fā)揮榜樣示范作用,宣傳愛國愛校思想,教導學生成長,需強化內外動因,摸清問題意識,提升解決路徑。
(一)生活作息規(guī)律無序化
高校延期返校錯峰開學,長達八個月的網課全靠學生自覺,不像學校是一個集體生活的圈層,在如此般寬松自由散漫的環(huán)境下很容易養(yǎng)成惰性懶散的不良習慣。亂序的飲食作息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宅在家里瀏覽網頁或者刷短視頻,思想也跟著網絡輿論此起彼伏,如此虛度光陰需亟待解決。
(二)管理模式嚴格化的困擾
大學生情感薄弱,意志脆弱,心智還不夠成熟,對校規(guī)校紀存在排斥抗拒反感心理,如:疫情防控之下,校門口必須測體溫,帶口罩,出示請假條等,請假程序繁瑣;距離宿舍樓近的門不對學生開放,繞行多有不便;進校舍門需刷臉、刷卡,忘記帶卡進出校舍、圖書館等場所就會造成出入困擾。
(三)精神虛無主義泛濫化
大學本是拉開差距的地方卻成了部分學生的溫床,游戲泛濫成災,攀比吃穿,盲目跟風,無節(jié)制的消費。抱有“60分萬歲,多一分浪費 ”的心態(tài),逢考必熬夜,臨時抱佛曉。目標模糊,就業(yè)規(guī)劃不合理,社交恐懼癥。部分學生受西方普世價值觀的影響,熱衷于西方的萬圣節(jié)、圣誕節(jié)活動卻冷落了中華傳統(tǒng)五千年的文化習俗。部分海歸博士喜歡國外的自由生活對民族歸屬感與國家認同感淡漠,大學生佛系價值觀稍有偏頗,高校大學生愛國意識及理想信念亟待加強。多元化的發(fā)展催生出新思想的萌芽,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將不再受時空局限,微信、抖音、直播等新媒體平臺的普及應用,將會提升信息傳播的即時性、靈活性、全面性和開放性。那么過于看中學習“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升學狂也需要進行思想引導。
二、強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踐行路徑
思想指導實踐,只有強化輔導員的干預機制才能把各項工作做細做實,及時為學生修枝剪葉,把理想信念教育作為大學生日常生活的必修課進行講解達到補鈣壯骨的可操作性目標。
(一)以文傳情強化管理制度
輔導員應采取雙向機制挖掘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問題,優(yōu)化互動性,把握核心導向,利用切實可行的資源優(yōu)勢設計規(guī)則方法達到治標治本的最佳效果,輔導員應及時召開“自律自省 ”主題班會,讓學生多途徑了解生活規(guī)律有序化的益處,勤奮學習克服懶惰,堅定信念砥礪前行,不斷改造自我,做到知信行言相統(tǒng)一,學思想用相結合。大學生是含蓄內斂的,輔導員需精準制定激勵方案,根據(jù)學生所思所想,制定一副良藥以供導求,以心強需,利用公眾號,短視頻,官網,電子屏,匿名信箱,展板報欄等搜集盡可能多的信息,有針對性的采取行動,實現(xiàn)以情感人,以利化人,以文育人的綜合效果。
(二)強化輔導員政治擔當模式
輔導員應多措并舉的引導學生遵守校規(guī)校紀,強調肺炎引發(fā)的重大疫情波及面廣,作為青年主力軍應強化政治意識。充分發(fā)揮學工輔導員的骨干力量,利用權威資源,如: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思政教育的重要講話,從心理機制中激勵學生。校管措施事關師生的生命安全應積極配合學校防疫舉措,進出校舍與請銷假雖繁瑣,也是情理所在,人類命運共同體視閾下應具備強烈的政治認同感與兼顧長遠的形態(tài)意識。引導大學生學政治,用政治,嚴格規(guī)范日常言行舉止,嚴格履行校規(guī)校紀,將自律操守特質內化為自身特有的精神品質。
(三)以活動立德傳頌中華文化
傳統(tǒng)文化在一次次的革新中去蕪存菁經過了歷史的嚴格檢驗最終將沉淀的精華流傳至今,輔導員應啟發(fā)學生以獨特的方式慶祝中華傳統(tǒng)文化,組織與節(jié)日相符的實踐活動將“和諧”基因灌輸其中,在集體活動中感悟文明禮儀,在規(guī)范的要求下將風俗規(guī)則內化為行動意識,培育大學生家國情懷意識,在形式與內容上大力傳承,在情感精神中積極建構,促進德育升華滋養(yǎng)心扉。在物質基礎豐富的新時代,應該發(fā)揚艱苦奮斗精神學習先進典型,組織大學生進行諸如‘抗疫情講故事的活動,弘揚正能量學習可歌可泣的榜樣力量,只有見賢思齊才能內省自律。家國情懷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譜系中的深沉底色,是大學生感情釋放、思想行為同頻共振的最佳元素,多方面促進可將傳統(tǒng)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結語
用好高校輔導員使命擔當“主渠道”,守好大學生隱形教育“這段渠”。高校把加強和改進思政教育內容落到實處,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放在突出位置,確保輔導員為大學生思政過程中的“C位”角色,發(fā)揮教育界術業(yè)有專攻的卓越模型,為社會培育出意志堅定,能力突出的人才,讓心靈驛站駐足大學生的內心世界,把前沿強整體實現(xiàn)教化育人的雙向驅動。
參考文獻:
[1] 魚璐.“微文化”時代下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現(xiàn)狀研究[J].教育現(xiàn)代化,2020(28).
作者簡介:楊歡英(1990—),女,山東菏澤人,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