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國良
摘 要:通過學習新版《珍珠塔》的舞臺美術設計,筆者感悟到舞臺美術設計既要繼承傳統(tǒng)為輔助和加強演員表演的基本原則,又要根據(jù)劇本,追求場景設置的結構美,構圖美,色彩美、意境美。
關鍵詞:戲曲;舞臺美術設計;思考
傳統(tǒng)戲曲不同于寫實話劇。話劇注重寫實性,戲曲則注重寫意性。戲曲往往通過集中概括,夸張變形等手法進行藝術加工,創(chuàng)造出了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界乎于有形無形,似乎不似之間的舞臺呈現(xiàn)形式,和一整套獨特的演員載歌載舞程式化的表演方法和技能,表達作者和演職員對生活的感受和思考。與此相適應,戲曲舞臺空間只是一個虛擬的流動空間,舞臺環(huán)境的表現(xiàn)和變化,主要依賴演員唱念和程式化表演動作交代,引導觀眾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在腦海中呈現(xiàn)。
如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中《十八相送》這折戲,梁山伯送同窗三載的祝英臺回家。祝英臺本是女兒身,女扮男裝求學,與梁山伯同窗三載,朝夕相處,暗生情愫,又不好意思明說。聰慧少女只好借沿途風景,不斷用隱喻暗送秋波,向梁山伯示愛??上Я荷讲蠈嵑竦?,懵懵懂懂,不解風情,似呆頭鵝一般,枉付了祝英臺一番苦心和美意。一路上翻山越嶺見樵夫,路過池塘看鴛鴦,井水之中照雙影,執(zhí)手相扶過小橋,觀音殿里雙拜堂,草橋亭前惜別離等,舞臺上空空如也,什么也沒有,全靠扮演梁山伯和祝英臺的兩位演員,邊唱邊用戲曲身段、手勢,引導觀眾通過想象十八相送的一路美景,感受這對青年男女十分浪漫美好的戀情。上世紀五十年代,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舞臺劇用實景拍攝成戲曲電影藝術片,觀眾才有幸從銀幕上欣賞到十八相送的美景,更真切的感受到人在畫中走的詩情畫意。
戲曲有時根據(jù)劇情需要,舞臺上也擺放一桌兩椅或帳幔、布城、山片。演員也表演“以鞭代馬”、“以漿代船”等等統(tǒng)統(tǒng)稱之為“砌末”的大、小道具,但這些帶有裝飾性或象征意義的物件只是舞臺場景的說明,主要為輔助或加強演員表演技巧的發(fā)揮服務。如錫劇《雙推磨》,舞臺上僅擺放著一桌兩椅,表示這里是蘇小娥家。全靠扮演寡婦蘇小娥和扮演長工何宜度的二位演員密切配合,載歌載舞,用虛擬的表演動作來表現(xiàn),把這對舊社會貧苦農(nóng)民男女,從相遇,互憐互助發(fā)展到相愛結合的過程表達得細致入微,非常生動感人。室內(nèi)室外場景虛實并用,渾為一體,并沒有什么不和諧之處。
然而,舞臺美術中的場景設置作為一種造型藝術,這樣表現(xiàn)舞臺環(huán)境,不免顯得有些簡陋,很難讓觀眾明確感受到劇情中環(huán)境的具體形態(tài)、氣氛和意境,并從中獲得一種美感享受。
新版《珍珠塔》將原劇精簡濃縮成六場戲一個尾聲,場與場之間用伴唱連接,劇本結構嚴密緊湊,文學性強,演出節(jié)奏明快,一氣呵成。全劇有六個固定場景和一個流動場景。舞臺場景設置準確而巧妙地處理了舞臺空間的“虛”“實”關系和與演員表演空間的關系,“虛實兼用”“得有側重”“和諧統(tǒng)一”。讓觀眾在欣賞演員精湛表演的同時,也能欣賞到充滿詩情畫意的舞臺環(huán)境設置之美。如:蘭云堂的場景設置,大紅立柱,花格門窗,古香古色紅木座椅,舞臺正中雙人座榻上方精心制作的蘇繡牡丹花屏,以及懸掛著的四盞精美八角花燈,非常醒目,富貴大氣。在暖色調(diào)燈光照耀下,把御史府慶壽誕的氣氛渲染得非常喜慶熱鬧。
蘭云堂的場景設置偏實,但實而不堵,進出口通暢,中間留有大塊表演區(qū),為演員運用場面調(diào)度和表演技巧,充分表現(xiàn)方朵花與方卿姑侄之間逐漸升級的矛盾沖突,提供了典型環(huán)境,突顯了方卿窮不失志,君子受刑不受辱的人格力量,同時嘲弄了方朵花這種圖慕虛榮、仗富欺貧的勢利小人。
蘭云堂場景設置在劇中有三場戲。根據(jù)劇情發(fā)展變化,每場蘭云堂的設置都有變化。第一場《投親見姑》的場景設置,突出了御史府的富貴大氣,壽誕之日高朋滿座的熱鬧氣氛。為御史夫人方朵花圖慕虛榮,仗富欺貧,羞辱娘家親侄子方卿,提供了典型環(huán)境。而第六場《唱曲羞姑》的場景設置更換了幾件大道具,佛龕、供桌、拜墊、躺榻、腳凳,使蘭云堂整個環(huán)境氣氛,顯得非常蕭瑟冷清,沉悶詭異,與第一場的場景氣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呼應,恰當?shù)伢w現(xiàn)出方朵花孤寂冷落,痛苦悲涼的心境。第三場《夫妻反目》,方朵花逼問采萍,陳培德斥責方朵花,只是短短幾分鐘的過場戲,場景設置只安放了一張供方朵花坐的木椅,仿佛只是蘭云堂的一角,既激化上升了夫妻之間和女婢之間的矛盾沖突,又使演出節(jié)奏更加簡練緊湊,同時也為場景遷換便捷縮短了時間。如:陳府后花園贈塔一場的場景設置,中景有石桌、石凳、太湖石,后景青石臺階橫貫全場,曲欄通幽,柳絲搖曳,背景中的荷花池邊亭臺樓閣隱約可見。偏冷色調(diào)燈光把月夜中的陳府后花園渲染得幽靜秀麗,如詩如畫。幫助演員把青梅竹馬一對表姐弟之間戀戀不舍的深情厚意,演繹得分外動人心弦,感人肺腑。
第五場《哭塔造信》的場景設置也在陳府后花園。那是前場三年后的春天,場景設置只在太湖石旁增添了一株桃花盛開的桃樹,用桃紅柳綠,春意盎然的暖色調(diào),反襯表姐陳翠娥面對失而復得的珍珠塔,睹物傷神。表弟方卿遭遇劫難,至今生死不明,杳無音信,她內(nèi)心的悔恨和無比思念。也為御史大人陳培德為安慰女兒,與管家王本合謀偽造方卿來信增添了喜劇氣氛。
《跌雪》是一場流動場景戲,也是一場專為演員展示深厚文武戲功底和高超技藝打造的重場戲。主要表現(xiàn)方卿在風雪歸途中遭遇劫匪搶走表姐贈予的珍珠塔后,悔恨交加,但為感恩母親、姑爹、表姐厚愛,不畏艱苦,求學的意志更加堅定。這場戲的場景設置偏“虛”,除漫天飛雪外,僅有懸掛在一側的一束枯樹枝,給演員邊唱邊舞高難度動作留有廣闊的空間。方卿打傘,一步一滑,在雪地里翻滾跌撲,觀眾既隨著演員動作膽顫心驚,又為演員高難度動作鼓掌叫好。舞臺裝置運用物質(zhì),隨著音效一陣狂風怒吼,把演員手中雨傘斜貫舞臺吹跑的表演,讓觀眾始料不及,驚呼不已。隨著演員邊唱邊跑園場,觀眾不經(jīng)意間,邊幕推出一座被大雪覆蓋又滑又陡的石橋,方卿幾次上橋滑倒,直到最后拼盡全身力氣唱出“縱然千難萬刼,萬刼千難志不消”爬上橋頭,情感和動作達到了高潮,預先安置在橋頭的特殊裝置,使他在狂風暴雪中依然屹立不倒,觀眾不禁暴發(fā)出雷鳴般的掌聲和叫好聲。
我從新版《珍珠塔》學習感悟到,戲曲舞臺美術設計既要繼承傳統(tǒng)為輔助和加強演員表演的基本原則,又要根據(jù)劇本要求“虛實兼用”、“虛而不空”、“實而不堵”,追求場景設置的結構美,構圖美,色彩美、意境美,體現(xiàn)舞臺美術藝術本身價值,以滿足當代觀眾的審美需求。